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

2022-04-22 01:37童惠琴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新课程研究

童惠琴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不仅要重视作业的反馈和运用,同时也要正确理解作业价值,通过设计趣味性、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语文学科素养。但是一些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难以把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能力之间的联系,导致作业设计实效性不高,且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强化作业布置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研究小学减负增效作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研究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关注学生之间差异,强化作业实效

学生之间差异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设计实效性作业需把握的因素,若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将作业分层设计,则可以体现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差异,提升作业布置效果。因一些特定原因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时,通常会以教材上的课后习题以及辅导练习册为重点,布置作业的形式也大同小異,相同作业内容在相同时间让小学生完成。这种方式即便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课下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以及素养的发展。此外,若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太复杂,则不利于待进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完成作业,也不利于中等生进步;若课余作业内容较难,则此种形式仅面向良好层组学生,这不符合作业设计“全覆盖”的特征。因此,在全新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作业,则会关注学生之间差异,之后结合学生认知、学情等将其合理分层,并为不同学习层组布置相应作业,从而提升作业设计效果。

(二)顺应教育时代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且课程改革由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转为关注其学习过程,进而让学生主动加入学习、勤于动脑以及探索。将其映射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层次,语文教师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兴趣以及综合学情设计作业,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意识,进一步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强化整体教育效果。同时,全新的作业设计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作业设计存在的缺陷,例如重复性的书面作业加大了学生课下学习压力,而全新作业设计形式可缓解这一情况,助力教师实现新时期下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设计需秉持的原则

(一)分层化原则

在全新作业设计视角下,语文教师在设计课余作业时,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可以将学生划为良好、中等以及待进(综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三个层组,之后相应地为三个层组学生安排拓展型、能力提升型以及基础型作业,同时学生的分层情况不是固定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教师可结合学生近期学情,将其分层情况进行微调,以便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树立学生自信,提升作业布置效果。

(二)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其作业内容应有一定趣味性。趣味性课下作业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其主动完成作业,进而提升作业完成效率。趣味性作业一般有实践作业、开放型作业,而为了最大化作业布置效果,语文教师在讲解完知识后,则需要对学生课堂学情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认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下作业。

(三)学生综合发展原则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探究能力、思维意识、文化理念等认知培养至关重要。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应围绕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布置相关作业,借助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不断树立认知,实现自我能力以及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围绕“减负增效”进行作业设计,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研究内容。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师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兴趣布置相关作业,通过实践取得一定教育成效。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作业设计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一些语文教师发展理念落后。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并未重视作业设计,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依旧以教材练习题、配套练习册以及抄写任务为主,之后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作业,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以及能力的发展,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其次,作业设计成效不佳。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一些语文教师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开始在教学中重视作业实际,不过因其教育能力有限,导致作业设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作业分层时,教师未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分层,使得学生面临的课下作业有挑战性或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四、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策略

(一)围绕学生兴趣,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课余作业

兴趣是一切行动开始的源头,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整体认知情况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具一定认知能力,若教师单一地运用机械写做法和重复练习法安排作业内容,其不但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难以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基于此,语文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需要侧重趣味作业设计,并以此为载体,设计有针对性以及实效性的课下作业。

例如,在完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之后,笔者围绕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布置了趣味性课下作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荟萃了无数前人的思想、文化结晶,流传至今成为传统文化,这些内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且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引导学生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可以拉进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文化传承意识。考虑到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因此笔者将学生划为三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发挥学优生的带头作用,之后笔者让三个学习小组在课下时间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究以下问题:第一组整理我国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主要习俗;第二小组则探究我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第三小组主要分析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在此之后,学生需要将这些内容整合,之后在课堂上开展演讲比赛,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公布探究成果,随后说一说本小组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趣味活动支持下主动进行资料搜集,之后将相关资料整合,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整合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其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也得以提升,趣味作业教育目标基本实现。

(二)结合学生差异,作业设计分层化

在作业分层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在将学生合理分层之后,为不同层组学生布置相应课下作业。在分层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秉持学生本位、公平等原则,将认知相差不多、综合能力对等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层组,进而保证作业分层的有效性。具体来讲,教师所划分的层组主要有三个,即良好、中等和待进三个学习层组。良好层组学生的整体能力优于其他两个层组,本组学生的成绩良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且掌握一定语文知识学习技巧,且这些学生能够主动完成课下作业;中等层組学生成绩中等但上下浮动不定,且学生在整个学习中保持良好的态度,同时他们也具备个体思考能力,能够分析相应问题;待进层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且多数学生不愿主动加入学习过程,且其中一些学生对学习有倦怠、厌倦心理。之后,教师则可以为不同层组学生布置相应学习任务。

例如,笔者在讲解完《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内容之后,围绕新课程教育内涵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并结合“学生本位”理念布置了如下作业:考虑到待进层组(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且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较差,为了帮助他们逐渐建立学习自信,并体会到知识学习的乐趣,笔者为其设计了基础作业形式,即线上学习板块,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基本的字词解释、词义正确判断等题型,当学生完成任务后,会有相应的鼓励以及奖励,有激励的话语、免做一道题等,借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逐步掌握基础知识,深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中等层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于待进层组学生,但是他们语文综合素养一般,为此在课下作业的安排上,在不给他们带来更多负担的同时,笔者为了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并强化他们的整体语文思维,设计了基础性的探究学习任务。例如,在第一课时基本概念学习结束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探究本文内在的思想感情;良好层组学生在学习能力、语文素养以及自律意识都强于其他两个层组的学生,为此在他们的作业设置上,笔者侧重本层组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以及思维意识的拓展,在课下作业的安排以及选择上,笔者选择了更为深入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思考当孟浩然看到这首诗时有何感想,并写下来,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本诗的了解,促使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借助作业形式的分层设计,可以保证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素养发展,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内涵,切实实现新时期下作业实际目标。

(三)依托语文学科特征,设计实践性作业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基础性、实践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新时期下的语文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以及道德修养,引导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健全人格,进而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也要重视作业内容、形式的完善,其主要原因在于课下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机会,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创造能力,提升其多元素养。因此在全新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不妨设计实践性作业,从而发展学生整体素养以及认知,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之后,笔者为孩子们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本文是一首以自然尝试为内容的诗歌,其一共有五节,第一节提出了问题:植物靠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讲蒲公英、豌豆等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留心观察即可获得更多知识。为了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其掌握更多观察方法,笔者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为每个学生发放了一包种子,且每一包植物种子都是不同的,要求学生利用回家时间播种,之后每天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也可以用美术工具画下来,在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上交观察结果,分享自身在这段时间内观察到的事情。在此之后,学生分享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等过程,其思维意识以及思考能力得以提升,作业引导效果极佳。

(四)设计开放作业,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完善作业设计方法以及形式,可以开拓学生思维领域,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具有思考价值,其能够给学生充足思考空间,因此教师若将这一思路运用到作业设计中,即可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并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不仅如此,在整个作业设计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目标,不能想当然的“分配”作业给学生。尤其对于待进层组学生来讲,其情绪较为敏感,教师如果在布置作业目标时稍有不慎,很可能会导致其失去语文学习兴趣,得过且过,进而影响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鲁滨孙漂流记》时,笔者借助与教学同步的作业设计,发散学生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首先,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了本书的目录,让学生将其记录下来,之后则是让学生运用课下的实践让父母帮助自己拍一段小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结合目录讲述大致故事,也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主人公在某一章节中遇到的困难或发生的事情,并说明原因。其次,当笔者带领学生熟悉阅读技巧之后,让学生每天用二十分钟阅读本书,用课堂上讲解的阅读方法,如详读、略读等,也可以同其他同学探讨有效阅读技巧,思考如何在阅读中做到快速、准确。这样,在发散型作业下,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实现。

(五)多元教学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立足新时期,教师在评价内容、形式的选择上,同样需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对不同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学生予以不同学习评价。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多的作用为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意识的觉醒,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并实现自我能力以及认知的多元化发展。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传统的作业评价已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单一的评价内容无法让学生及时找到改正的方法,且无法对自身的整体学习情况有清晰的界定。基于此,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分层中,需要予以不同学习能力学生不同的学习评价,以便他们及时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并做好调整。同时,全面、深层次的教学评价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且相关的评价内容可以成为教师调整教学方向、教学内容甚至作业布置的关键参考,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做好充分保障。例如,在讲解完“论语”的相关学习内容之后,结合不同层组学生布置的课下作业,笔者对班级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针对待进层组学生,笔者主要分析了他们对全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指出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几种不同的思考角度;针对中等层组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的思考意识,笔者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让他们尝试不同的验证方法,促使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学优生,主要评价他们的逻辑意识,引导他们学习更为深入的知识,强化他们的语文整体素养,切实达到教学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语文作业设计,能够改善当前教育情况,借助全新作业设计形式发展学生综合思維能力,切实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因此立足新时代,语文教师需要对当前作业设计形式和内容进行全方位分析,之后结合其中存在问题,落实有效措施,以此来提升作业设计效果,并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进而实现新时期下的教育目标,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

[2]冯素平.减负增效落实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新探索[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04):43+42.

[3]程晓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132-134.

[4]王燕.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8):61-63.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新课程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