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2-04-22 08:07黄凤珍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

黄凤珍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质;高中语文;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担负起培育学生道德情操的重任。语文作为传播国学的重要途径,学好语文,是对国家文化的重视,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契机。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通过全面挖掘课程中的道德力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展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储备力量,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政治思想意识

进入中学以后,中小学生心智身体都将出现显著的变化,这一时候也是中小学生心态变化的关键,正确的指导将有利于培育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理念。在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思想,既能充实学生知识生活,又能使学校教师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养成中学生爱美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个性,养成中学生优秀的意志力品德。

(二)有利于语文教师教学生涯的发展

活到老学到老,指教育要培养学习者终生读书的意识,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反省,并进一步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式。统编新版教科书中把语文政治历史三科融为一体,说明了综合性教育的战略地位已经更加凸显,我国需要的人才培养并非只会念死书的书呆子,乃是德智育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教师沿着这一目标继续反思,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既能精进自身的业务能力,也能使自己迅速发展,而且还能满足新课程中对语文所提的要求“使培训学员养成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有利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乃国之根本”,学校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学识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在中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了适当的德育教育内容,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基本技术常识,使自己在世界上生存得更好,更能够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品德陶冶,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思想得到质的转变。使我校形成了人才兼具的、符合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人才培养,提高了我们人类社会的总体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促进了我们人类市场经济的良好蓬勃发展。

二、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状况

(一)教师注重分数,忽略了学生优秀品格的培育

虽然国家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高考依旧存在,众多学生还要在高考中竞争,导致素质教育一直难以推行。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分数成为每个学生“学有所成”的标准答案,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占据着尴尬的地位,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分数依旧被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高看,“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偏激的口号层出不穷,在种种教学压力之下,高中语文教师也是尴尬不已,一方面要响应国家政策推行素质教育,但另一方面高考的压力又使得教师必须重视分数,两相比较之下,家长似乎更喜欢学校、教师带给学生更好的分数,因而教师们也只能侧重于应试教育,在无形中忽视了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导致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在进行语文教学跟德育教育融合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上仍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使得学生被动地接触知识点,“满堂灌”现象屡见不鲜,忽略学习者的主体性,不引领学习者进行情感的体验,一味地讲解书本理论知识,致使中小学生对语文课没有了趣味,“单调”“乏味”就变成了语文教育上课的标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部分教师未能明白这一道理,依旧照本宣科,而不是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其他教师汲取经验,使得如今的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语文教育与德育二者互补发展,是互相成就而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一)通过语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德育素材,这些教材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德育素材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思想的洗礼,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语文学科本来就富有人文特性,在这些课本中的篇章课文或真切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文化,或热烈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或直面人性的光辉,比如学习《边城》,可以体会珍贵的人情美、人性美,学习《囚绿记》,可以感悟万事万物对生命的渴望,学习《陈情表》,可以理解李密全全的赤子之心以及对祖母浓浓的祖孙之情。通过这些教材,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发现其中感人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

(二) 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契机。基于高考写作的需要,学生必须积累大量的热点新闻素材,而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积累到的素材。这部分素材,基本是有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或以身作则,正面教育、引导激励,或以丰富的人文内容给学生以启发,或有助于学生的茁壮成长,或鼓励他们要学习勤劳,学会感激,或学习助人,学习自律。学生通过分享具有德育教育功能的作文素材,可以使自己以及同学们获益匪浅。

(三)通过周记、作文等渗透德育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个老师,应当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而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他们青春期的心理,摸清他们内心的困惑则是正确引导学生的先决条件。周记、作文等是学生用来表情达意的载体,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心事或者情感写进作文中,透过周记、作文等,老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情绪起伏,从而准确迅速地找到学生,解开学生的困惑,开导学生敏感的内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通过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进行的品德教学,和思想政治、文化历史等学科并不相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为人处事的哲理,但是与语文教学并不一样,在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需要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深刻领悟。而阅读则是学生透过文字领悟“大家”的深刻用意,使自己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洗礼的一个过程,途径。作为语文老师,应当认真为学生挑选读本,比如经典名著、文学杂志等,這些读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学素养,能给学生以启迪,帮助学生提升人格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自己所看的读本在班上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间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五)通过教师本身的榜样示范来渗透德育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法也规定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榜样力量,树立自己正直高大的形象。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同时更是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的时期。两相作用之下,教师本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越发显得重要。一位好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也会以身作则,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起到一个道德标杆的作用。张桂梅,一位用毕生热情诠释了人生的老师,她道德崇高,身体力行,阐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生重大意义,她同时也用自身的行动来实践了艰苦朴素而无私的高尚情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形象地诠释了教师的榜样力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时刻谨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身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稍有不慎,则会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推入深渊,误导他们的人生。

综上所述,在教育核心素养下将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相互融通,是必然趋势。身为一位语文老师,理应紧跟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持续学习,继续研究,以精进自身的教学业务才能,为社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6(8).

[3]陈丽.“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语文的德育功能探析[J].教育论坛,2021(02).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