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2022-04-22 13:48谢海平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

谢海平

关键词:旅游扶贫;乡村旅游业;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经济

为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我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相关战略,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进行分析与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紧抓乡村旅游兴起时机,将资源转化为资产,注重乡村生态绿色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农村新功能,新价值,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年来,我国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占据全国旅游资源约70%,但乡村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完全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就乡村旅游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围绕旅游扶贫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总结与归纳,以期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关于乡村旅游业与乡村人文研究

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目前大多数散落于乡村,乡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宝藏,因此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挖掘,对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人文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文化自身具备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对乡村经济发展与振兴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乡村非遗文化保护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乡村镇新战略推动下的非遗遗产保护要回归乡村本位,主动参与到生存空间优化的工作中,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乡村发展而言,地方非遗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根基,同时也是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对乡村战的积极价值。文化本身具有公共性特征,通过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来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对改革当下乡村战略困境推动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认为提升村民综合素养与文明程度,对推动对当地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他以和阴镇为例进行研究,证明提升村民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热情,能够为地方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会对乡村文化造成一定的反作用。对此,国外社会学家厄里进行了相关研究,他提出了游客凝视理论。针对此理论,相关学者认为其会对乡村文化的变迁造成一定影响。因为游客宁市不仅是乡村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目的之一,但同时也会导致乡村社会传统历史文化的消解。乡村旅游通过与各方客源的长期互动,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相互互动,进而逐渐形成多元均衡的乡村文化。除此之外,有的学者认为,对乡村文化发展而言,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资源值得关注。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以宁夏六盘山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时更新地方人口的思想观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旅游扶贫机制,促使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贵州民族地区为例,对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与困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成熟科学的多方筹资体系,以推动其转型与升级。通过不断完善发展体系,助力本土化产业链等。认为部分少数民族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经济水平发展较低,整体发展存在实质性问题。并提出应将旅游扶贫项目积极引进少数民族的贫穷地区,通过地方旅游产业带动当地人口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现状。另外,关于旅游扶贫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认为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开发商与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利益较量,从利益视角分析可能引起过度开发或过度制品等不良利益分配问题。从乡村发展视角分析对农业土地征用,乡村利益分配,农民培训就业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应强化对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建设,构建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对贫困人口经济利益获取与扶贫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均衡性方面对整个项目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乡村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生态文明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建设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到其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出现乡村环境承受能力与产业生产能力不协调的问题。对此,主要从以下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

(一)乡村旅游业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護与开发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城乡联合具有积极作用,绿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旅游业是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反之则不然。因此在乡村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工作,尤其是针对贫困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地狱生态环境。贫困地区地貌大多以林地,草原,滩地为主,为强化旅游发展,带动经济提升,容易出现超载的边际产能与种养殖业无序发展等问题,不利于地方健康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旅游业收入帆布贫困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出良好稳定的循环体系,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二)乡村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目前乡村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规划不合理,缺乏有效管理,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对其发展进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旅游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强化对相关要素的管理,避免因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对地方资源的浪费。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急于求成心里未能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缺少对地方发展现状的系统调研与整体规划,直接借鉴其他地区的运营模式,或采取单一开发模式出现过度利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问题。总之,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利用不科学等问题,不仅影响地方生态环境,同时也制约着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针对上述情况,可提出绿色发展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明确旅游发展定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在于遵循旅游规则,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吸引物。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对旅游产品的定位,对此,地方可结合地理资源与文化资源等要素进行合理定位,创设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同时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文化格局,强化对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合理制定管控机制。管控机制是规划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措施,地方要强化对资源的科学规划,将保护工作与发展工作相结合,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构建出合理化,科学化的管控机制,在生态功能承受能力范围内实现发展最大化。最后要构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通过对生态环境与文化环境的保护,构建出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的联动机制,以推动旅游产业与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特色农产品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有效结合,通过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三、乡村旅游业与乡村经济发展研究

认为乡村旅游业对地方經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推行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对助力地方扶贫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地方可结合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以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实现旅游发展与居民经济提升的双赢目标。总之,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力量,结合市场动态变化,充分发挥自身地方优势,开发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为当地居民创造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认为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就表明在针对乡村旅游助力扶贫模式的研究中,要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切入点,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对多种乡村旅游助力扶贫发展方式进行了研究,包括多方主体参与,各方企业参与,公益机构参与等方式。

四、研究展望

学者们在乡村旅游业与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已有文献上存在不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针对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大多文献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了专门研究,或对乡村旅游进行了总体概括,但缺少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的梳理与分类研究,缺少针对性建议。二是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以乡村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为主,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国外旅游发展提前与国内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较有深入研究。因此在相关研究工作中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与产业链延伸等内容,以期更好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史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江西农业,2017(5):116-117.

[2]于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5):27-32.

[3]孙九霞.旅游循环凝视与乡村文化修复[J].旅游学刊,2019,34(6):1-4.

[4]杨燕玲.精神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N].青海日报,2019-10-14(009).

[5]朱煜杰.旅游中的多重凝视:从静止到游动[J].旅游学刊,2012,27(11):20-21.

[6]胡海霞.凝视,还是对话?:对游客凝视理论的反思[J].旅游学刊,2010,25(10):72-76.

[7]王磊,李刚.宁夏六盘山地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08).

[8]蒋焕洲.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践: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7(1).

[9]张庆生,张行发.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问题当议:进展与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2).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
佳木斯市旅游养老村建设可行性分析
佳木斯市旅游养老村建设可行性分析
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研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发展的研究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相对剥夺感成因分析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旅游扶贫及其配套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