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

2022-04-22 01:43霍建国
开放导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延对外贸易作用

[摘要] 新时期对外贸易被赋予了新的外延和作用:贸易开放度成为一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标志,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经济外交成为当前国际关系发展中的突出特征,贸易政策趋向于与其他经济政策更大程度地融合,传统贸易政策逐渐被竞争性贸易政策所取代等。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增加我贸易强国建设的难度,货物贸易同投资模式的融合发展仍需较长的过渡时间,贸易结构升级与产业链提升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任务依旧艰巨等不利条件和困难。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合作奠定基础,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合作,促进对外投资的健康发展以巩固我在全球的生产网络布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外延   作用   高水平开放

[中图分类号]  F124;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2)02 -0056-07

[作者简介] 霍建国,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表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是各国加速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有效手段。这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在一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我国的发展经验也是如此。在当前国际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重新认识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在国际竞争中新的独特作用,对于我们制定和把握经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对外贸易的战略地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主题,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始终贯穿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过程之中。与此同时,对话与合作一直并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使得国际贸易的地位在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中变得更为突出。因此,尽管一国对外贸易的内涵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其外延和作用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和扩大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处理好同相关贸易伙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一国在处理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处于主动。

(一)贸易开放度成为一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标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浪潮。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航空航天和通信技术的更新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各国只有选择对外开放,才能使本国经济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对国内国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对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发展出口实现经济振兴,是战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各国政府都在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控制本国市场的开放力度。因此,把对外贸易作为一国对外开放的起点,为本国经济的全面开放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一个有利的竞争环境,并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在本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能够承受外部经济的强大冲击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被看作是安全而有效的开放措施。同时,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的广泛深入,各国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国际贸易不仅仅在于“互通有无”,也不仅仅着眼于通过交换获取静态的贸易利益、提高消费水平和增进国民福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货物、技术、服务的融合发展,激发本国的创新体制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以获取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对外贸易作为最古老的对外交换方式在当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各国不仅高度重视国际多边贸易机制,而且积极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制定各自市场开放的时间表。对外贸易不仅作为一种纯粹的国家间的经济交往,而且也是当今各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一条便捷的途径,成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指标。

(二)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多重作用后,不少国家相继放弃“贸易立国”“贸易为本”等经济发展思路,愈加重视对外贸易和本国经济发展的融合。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表面看是一场金融危机,但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危机中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是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者。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这些国家长期以出口导向战略或国际市场战略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思路存在的弊端。由于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使得国内的经济、贸易较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一旦贸易伙伴国经济陷入衰退,进口需求下降,这些以出口和利用外资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就会受到冲击和影响。“出口导向”战略往往侧重比较利益的安排和发挥,容易导致本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出口导向”的资源性产品出口是对资源的一种透支,从长期来看并不能解决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国内市场的发育发展更能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基于以上认识,东南亚各国重新定位“出口导向”战略,在注重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國内生产和消费的发展。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先后采取措施推进国内产业的升级,中国面对出口难度加大的困境,也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发展思路。各国都认识到把对外贸易和对内生产相结合,是使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由于存在国家大小和国内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以及人为的贸易政策和实施战略不尽相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促进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由于贸易政策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不同,也会使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发生变化。因此,简单地将对外贸易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不恰当的。成功的发展经验需要我们选择一条可行的加速经济增长的途径,即充分利用对外贸易的“乘数效应”原理,依托广阔的国内市场,在有选择性的保护政策下进行进口替代生产,同时大力发展国内贸易,扩大内需,维持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使进口替代行业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优势的出口产业,以服务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三)经济外交成为当前国际关系发展中的突出特征

在国际局势动荡、大国竞争日益凸显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在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通过贸易促进、贸易限制和贸易制裁等方式来调节对外关系。

两国相互开放市场,提供互利的贸易条件,可以为促进和扩大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往来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表达出一种双方相互谅解与接纳的包容性。而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报复性贸易制裁,不仅阻隔了贸易双方的经济互利,同时更体现出一种敌对情绪,而这种敌对行为往往建立在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矛盾的基础上。如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就把对外贸易提到“美国安全的首要因素”的高度,改变冷战时期“军事第一”的国家安全战略,到处挥舞“贸易报复”“贸易制裁”的大棒,谋求所有贸易伙伴对美更大地开放市场,并以此来调解和制约双边关系的其他方面。又如,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以此谋求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地位。因此,当代国际贸易在观念上已经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贸易外交”成为一种更为灵活而稳妥的外交手段。

从总体上看,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中单纯的关税保护和直接的非关税保护措施都在显著减少,其作用也在明显减弱,但是各种间接的非关税措施依然是贸易自由化的绊脚石。而且,各种新型的非关税措施层出不穷,并开始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限制政策和措施的主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采用的新贸易保护措施日益翻新,如国家安全概念的泛化、强化对等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及中性竞争政策,其中影响较大、运用较多的是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随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环保概念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由,限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一种服务于各国保护主义政策的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而且成为在国际贸易上讨价还价的筹码。

(四)贸易政策趋向于与其他经济政策更大程度地融合

由于贸易与其他经济领域包括某些非经济领域的联系日益增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影响一国其他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目前,许多国家的贸易政策带有明显的综合性发展倾向。如美国历来强调经济政策是对外政策的中心,对外贸易政策充分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整体经济战略和政治意图。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更加全面走向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打“贸易牌”维持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利益。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以经济竞争为主的国际竞争越来越突出,一国的贸易政策往往体现整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和外交战略,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依靠国际贸易来发展对外关系的作用。因此,贸易政策的制定充分体现一国整体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

(五)传统贸易政策逐渐被竞争性贸易政策所取代

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开始成为最受关注也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国际贸易政策。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关税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通过扩大出口牟取高额利润,并夺取他人市场份额的一种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为理论依据。“利润转移”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政策和出口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等出口促进政策,来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从而实现垄断利润由别国向本国转移,增加本国的国民净福利。“利润转移”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其一是利用出口补贴,促使本国战略性企业夺取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其二是在本国企业存在进入市场可能的前提下,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企业的垄断利润;其三是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实现利润转移。

二、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利条件及困难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加我建设贸易强国的难度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和矛盾不断显现。2018年以来,美国对我国采取了“301调查”及加征惩罚性关税的措施,使得中美贸易进入到摩擦升级的复杂发展阶段,严重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未来的走向如何,将严重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张与发展,随着技术竞争的加剧,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挑战。与此同时,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正在不断被削弱,并面临进一步改革的迫切需要,新的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充满了矛盾,各主要貿易伙伴持有不同的理念和诉求,有些诉求明显带有约束中国发展的意图,如在国企竞争中性问题上的产业政策和补贴规则方面,欧美国家将改革的矛头指向中国等,因此,中国未来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新格局,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二是如何在国际多边体制改革及正在讨论的新的高标准规则的制定方面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处理好同众多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摩擦和发展矛盾,考虑如何积极扩大进口,逐步平衡同主要贸易伙伴的利益关系,确保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这些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上述环境的改变为我国推进贸易强国增添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二)货物贸易同投资模式的融合发展仍需较长的过渡时间

长期以来,我国贸易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货物贸易的大规模出口,在投资和经济合作方面对出口的带动作用难以体现。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看,贸易强国离不开投资的驱动,应该逐步避免单纯扩大货物出口的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以投资带动出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进一步拓展对外援外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国际工程项目带动出口的作用,形成贸易投资、工程、服务相互融合发展,体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综合收益水平。

(三)贸易结构升级与产业链提升须进一步加大力度

随着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面对印度、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的竞争压力,产品价格提升的空间不大,我国制造企业的利润面临进一步被挤压的威胁,并且已经出现在个别领域逐渐被取代的可能。如果我国企业一方面丧失低成本制造优势,另一方面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又始终落后于发达国家,那么,我们就会在国际分工中被动地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同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的资源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坚持走振兴制造业发展之路,继续定位严守振兴制造业发展的决心,以制造业为切入点,尽快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研发创新,逐步向技术、服务等高端环节过渡。

我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发达国家高端技术封锁与中国的后发优势阻力,制约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发达国家的长期发展来源于不断的创新,出于国家利益的切身考虑,具有技术垄断地位的发达国家绝对不会轻易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端技术转让给中国。同样,跨国公司出于保持自身垄断优势的战略需要,会保持对技术、设计等关键资源与核心技术的控制,也不会轻易转让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因此,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很难跨越与他们的技术差距。中国虽然可以通过引进国外比较成熟的技术来不断提高本土产业的发展层次与水平,但是,后发优势的问题永远不可能通过提高技术引进水平的途径得到根本性解决。解决后发优势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自我创新的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与创新。只有通过长期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才可能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经济赶超,不断向前沿高端环节迈进,最终得以实现后发优势。

二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其他新兴国家的竞争压力。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益的支撑。近年来,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和用工难现象,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制造业企业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和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在国际上,“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正试图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活动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它们拥有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对中国承接国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构成了重大挑战。

(四)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任务依旧艰巨

当前,我国外贸主要表现为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体贸易的竞争水平。从建设贸易强国的角度来看,补齐服务贸易短板仍是当务之急。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由多种原因造成,一是服务贸易开放整体滞后于货物贸易开放;二是新兴服务业态比例仍然较低,在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格局下,我国服务贸易处于弱势地位。从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处理好服务贸易的开放问题,特别是高端服务领域的开放,如银行、保险、电信、文化、商业服务和电子商务等,这些领域的开放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短期看将对我发展形成一定压力,但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最终摆脱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发展困局。

三、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

为实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及更好适应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全球产业链竞争发展的新形势,要以高水平开放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打通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实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引领和工业产值的增长以及对外贸出口的支持作用,涉及经济稳增长的核心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变化。要在政策设计和市场竞争机制方面形成保障,首先要解决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大经营主体的公平待遇问题,其次破除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通过深化金融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避免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或国有企业内封闭循环,特别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合作奠定基础

保持外商投资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国际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至关重要,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际,外资在我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仍十分关键,稳外资、稳外贸仍是今年的工作重心之一。稳外资的核心在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这方面近几年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营商环境排名不断上升,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改善:一是做到政策信息公开透明,增强国家宏观政策和部门政策的透明度,加强对企业预期心理的积极引导;二是按照国民待遇原则,规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经济政策,避免可能存在的歧视性政策,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考虑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三是加强对垄断部门和垄断行业的规范和限制,维护经营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提高执法的规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定企业的预期心理。

(三)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合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不仅巩固形成了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同时在贸易结构和出口产品國际竞争力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般贸易出口和民营企业出口比例已超过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持续上升,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当前国际竞争新格局,如何继续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是主要发展任务,外贸发展要将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建立新的内生增长驱动模式方面,以更多市场化改革举措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因此,如何巩固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出口企业的经营能力,将成为中国外贸稳定经济增长、积极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的重大课题,需要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强市场开放的法律体系建设,继续简化市场准入条件及政府审批,提高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高水平的市场开放体系,加强外贸政策的透明度和统一性,处理好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互动关系,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逐步形成外贸与内贸互动、外贸与对外援助、利用外资、“走出去”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高水平自贸区建设。当前,WTO改革仍然举步维艰,预计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在短期内难以结束,我们除了要主动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中积极发挥作用外,为适应全球自贸协定发展的新格局,更要积极拓展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自贸协定,主动发挥在已建成的自贸区中的积极引领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好在RCEP和中日韩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主动自主降税,适应国际竞争的新格局。

三是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业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稳外贸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其关键是要在培育外贸企业的竞争新优势方面做好文章。通过打造技术、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完善外贸发展的促进体系,推动传统产业通过创新巩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积极推广贸易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贸易、运输工具和新结算方式的应用和普及。

四是努力提升服务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平衡发展。服务贸易的巨额逆差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要采取有力措施扭转服务贸易发展不利的被动局面。因为服务贸易巨额逆差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我国货物贸易的扩大进口前景,而且会对我经常项下平衡产生宏观上的压力。要进一步擴大服务业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形成有利于中小型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从税收和融资环境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四)促进对外投资的健康发展,巩固我在全球的生产网络布局

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期,“十三五”时期,我国对外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投资领域和国别日益拓展,对外投资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由于近几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海外对我投资限制措施增加,加之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我国谨慎对待贸易和外汇平衡问题并采取了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措施,虽实现了较好的国际收支平衡,但在海外投资的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长远发展角度及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考虑,我们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妥善处理好海外投资的发展方向。

一是高度重视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格局,形成中国制造的全球布局。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有序向境外转移,逐步形成中国制造业主导的海外生产网络基地,延长中国主导的产业链;为企业产业链转移形式的对外投资项目提供相应的便利化支持,为企业资产整合提供法律支撑。同时加快推动银行、保险、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价值链向境外延伸,逐步形成全球配套服务体系。

二是继续加强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我国现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在“一带一路”沿线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境外经济合作示范区。加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赋予边境省区更为积极灵活的便利化措施,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成为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与深度加工、生产服务以及区域性物流集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合作区,发挥好边境合作区在带动边区经济贸易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创造条件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在海外投资的发展方面,目前我国的高端制造业还不具备全球布局和掌控生产网络的能力,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仍停留在为国际跨国公司配套生产的阶段,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商贸物流产业中已基本形成海外投资能力,需要积极推动国内金融及商贸流通企业的服务业到国外设点。鼓励产销一体化的企业在国外设立特色批发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和配送中心,积极培育中国的商贸流通跨国企业。

(五)全面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扩大“朋友圈”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复杂变化,国际竞争格局加速演变,欧美社会长期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已显得力不从心,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国际经济合作已成为当前大国势力范围的主要象征。我们要有选择地实现重点突破,有序拓展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一是充分利用RCEP生效的契机,深化与东盟及日韩间的贸易往来,同时要维系和巩固中欧合作的发展局面,争取早日突破中欧投资协定的障碍,创造条件继续扩大和发展中欧贸易和投资。二是继续巩固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扩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拓展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此外,要继续跟踪研究CPTPP、DEPA的发展情况,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完成加入谈判。

(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在国际多边和区域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因此,中国有必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充分利用国际多边规则加强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是继续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当前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正在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我国应主动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倡导遵循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发挥积极的作用,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行为和做法。二是积极参与WTO改革进程,主动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修改与完善。三是积极参与G20以及各种多边和区域的合作机制,以及国际突发事件的协调和磋商工作,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 霍建国.“十四五”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和任务[J].开放导报,2020(2):22-27.

[2] 霍建国.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地位与作用的再思考[J].国际贸易,2013(4):4-7.

Promoting the Steady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by Opening-up at a High Level

Huo Jianguo

(China Society for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tudies,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foreign trade has been given a new extension and function: trade openness has become the basic symbol of a country’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rade and foreign trade i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 country’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iplomacy has become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ominent features in development, trade policies tend to be more integrated with other economic policies, and traditional trade policies are gradually being replaced by competitive trade policies.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still facing a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goods and investment models still requires a long transition period. The upgrading of trade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chain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the task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de development is still arduous and other adverse conditions and difficultie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global value chain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to consolidate my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layout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continuously contributes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strength, 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The Extension; Role; High-level Opening up

(收稿日期:2022-03-10   责任编辑:张 洁)

猜你喜欢
外延对外贸易作用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