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炫酷冬奥会

2022-04-23 12:41席金合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场馆

席金合

没有科学技术支撑,就没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如期举行。我国作为东道主,在大力弘扬“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着眼于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无论交通运输、场馆建设,还是赛事保障、训练比赛,乃至相关活动,都着力把科技创新渗透到整个赛场内外以及社会生活之中。

VR观赛让你身临其境

为丰富观众体验,北京冬奥会开启了“智能观赛”模式,即使不在现场,也能身临其境观看比赛,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不同于以往摄影师扛着机器跟拍的传统模式,本届冬奥会在多个赛场都单独设置40多台摄像机,多机位绕着场地360度拍摄,多方位捕捉赛场情景,实现所有画面无缝连接,以弥补传统直播视角单一、画面固定不变的缺陷,为观众提供了360度观赛的神奇体验,这比在观众席上观看更具震撼力。

五湖四海的观众,只需打开手机上的冬奥会直播 APP,手指长按屏幕然后滑动,就能随心所欲调整视频角度,感受不同视角下运动员的姿态,将赛场上高速发生的一切,真切地尽收眼中。

尤其是具有虚拟现实功能的VR技术,应用于赛事直播,在滑雪等对场地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中,能将所有慢动作全方位无死角转动回放,给观众以丰富、震撼的观赛体验。

运动科技赛场决胜

历届冬奥会上,冰雪运动强国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选手成绩的事例不胜枚举。无论平时训练还是正式比赛,运动装备的高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先进的运动装备能帮助提升训练的科学性和选手赛场发挥。

内置传感器的高科技运动服,是我国备战冬奥会的重要装备。其传感器能感应和追踪肌肉内部活动,通过应用程序报告各部位肌肉运动情况,从而帮助运动员有针对性提升训练水平。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模拟和优化比赛场景,突破场地和气候限制,辅助运动员科学施训,提升竞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竞技胜负,有时取决于0.01秒,这点时间看似微不足道,但十分宝贵,可凭运动服来争取。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速滑赛服,比普通纤维服装弹性强几十倍,可减少体力消耗;并且,双臂和双腿部位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有利于减少高速运动中的空气阻力。

科技助阵提升战绩

比赛场地有科技的加持,运动员训练也有高科技助阵,这样有利于精练技术,提高竞技能力。比如,滑雪运动员从1000米的高山上,沿雪道一路滑至山底的终点,要在途中精准穿过旗门,难度与惊险超乎想象,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与胜利失之交臂。所以,每个选手都面临技术和心态的严峻考验。

为此,我国滑雪训练队引入大量科学设备用于辅助训练,如在滑道沿途布设多个固定摄像机,空中也有无人机追踪抓拍,并让运动员在身体的关键部位,佩戴灵敏的动作信息感应器件。这样,可以捕捉他们的高速运动状态,以便通过监测系统掌握运动员动作变化,大到拐弯、小到手指抖动、入弯时速度、哪种姿势可减少空气阻力等。这些细微动作数据,都会在监测系统屏幕上呈现出来。教练员据此对运动员的动作和姿势,进行优化性的调整和修正,由此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和针对性训练,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攻克高难度动作。

超强制服贴心保暖

为了给来自全球的冬奥运动会工作人员提供防寒保护,曾打造过“神舟”载人系列宇航服的北京服装学院,运用超强保暖炽热技术,制造赛事工作制服。其主要用材有石墨烯、聚热棉和超级羽绒,这些材料具有快速升温、高效蓄热、超级保暖等功效。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能够通过发射远红外线,实现照射性升温,效果是普通材料的两倍。聚热棉作为新型立体结构保暖材料,可将来自阳光的热量牢牢锁住,阻隔热量流失,功效比传统材料提升20%。同时设计人员利用热能反射原理,通过印花、离子溅射等技术,使织物表面形成热反射层,有效收住身体热量,达到保暖作用。超级羽绒也是高科技仿真产品,其蓬松度比天然羽绒增强30%,能有效抑制面料夹层中的空气对流,避免带走身体热量。

除保暖外,服装还能抗静电、防滑、向外导湿透湿等,让穿者感到舒适、暖和与安全。

奥运专列上随时上网

赛区间隔远?没关系!连通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京张高铁,三年前就已完工,使北京至张家口的通勤时间,缩短了两个多小时。列车设计了诸多定制化服务,凸显了智能特色。自助购票、“刷脸”进站、行程规划、站内导航、Wi-Fi全覆盖……通过车上显示屏,可实时观看赛事直播,媒体记者能随时上网发送新闻报道。

先进智能设备,为国内外乘客提供了购票、进站、乘车、观赛和处理相关业务等全链条服务,用高速加便捷消除了空间距离。

国产智能无人公交车,串联起各赛区周边地区。乘车时,只要打开手机,通过系统下达指令,车辆当即感知到人的用车需求,会自行到站停车待客。这种全新的智能车,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刹车和油门。同时,可在复杂环境下运行的智能无人物流车,用于运送专项物资和赛事用品。

交通部门通过专属网络系统,可对张家口赛区的道路畅通、车辆运行、场站占用等,实现综合监测和预警,确保对人、车、路、场、站等,进行合理调度和安全监管,实现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科学化。

机器人出马检毒防疫

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举办大型国际赛事,面对国内外人员频繁交往带来的密集人流,能否有效防范新冠病毒,决定着冬奥会的成败。为此,来自河南某公司的消毒机器人,在各场馆大显身手。

身高1.4米,圆圆的底盘上有个胖乎乎的“肚子”,长颈鹿一樣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风扇,走起路来呼呼往外喷雾……消毒机器人在人员来往的地方开展消杀作业,一时成为人们眼中的“小明星”。

这种机器人的“肚子”一次能装16升消毒液,通过头顶上的四向喷嘴喷洒药剂,一分钟消毒面积可达36平方米,续航时间4~5小时。它容易操作,每天提前添加好消毒液后,到设定时间,即可自行启动履行职责。

病毒检测同样重要。宁波胤瑞生物医学仪器公司研发的核酸检测仪,属于手持全自动封闭式仪器,外观就像个可视电话机。它以冬奥会快速通关智能监管员的身份,承担新冠病毒口岸防控任务,40分钟可完成核酸检测。

速冻催生优质冰场

冬奥会多为“冰”的赛事,如滑冰、冰球、冰壶等。能否造出高标准冰面,关乎选手水平的发挥,还决定比赛的精彩程度。对此,国家速滑馆放出大招,舍弃国际惯用的传统制冰工艺,自主研发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这是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

这套制冰系统与传统制冷设备相比,能效提升20%以上;在全冰面模式下,能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它不仅省电,生成冰面的速度也快,1.2万平方米的冰场,仅14天便完成制冰,妥妥的中国速度。

高速滑冰对冰面稳定性的要求很严,若温度高,则冰面过软,会减缓滑速;若温度低,则冰面过硬,蹬不住冰,容易打滑、摔倒。该技术克服了这样的缺陷,能让每一寸冰面的温差不超过0.5℃,从而创造出最佳场地,让参赛者发挥出最佳水平,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与安全性。

“冰丝带”展现新潮创意

承担冰上竞赛的国家速滑馆,外部围绕着22条飘逸的“丝带”,它们对场馆幕墙起支撑作用,并将遮阳、立体照明和建筑效果融为一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冰丝带”。其造型像运动员在冰上风驰电掣滑过时的痕迹,象征着速度与激情,该创意体现了冰和速度的完美结合。

“冰丝带”下面1.2万平方米的冰场,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比赛项目分区域和标准制冰。制冰时产生的余热,能有效回收利用。并且,整个建筑表面的光伏系统,可提供相当于200个家庭的用电量。

“冰丝带”设立的数字季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集成45个子系统,将场馆的设备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可利用电脑对馆内全景进行图像和文字浏览,点击鼠标即可获得相关设备的详细信息,实现场馆运行数据釆集、趋势研判、提前预警和分析决策等综合管理。

“水立方”冷变“冰立方”

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摇身一变成“冰立方”,供冰壶项目比赛。这一改造工程的难点,在于水立方原有的建筑布局和设施,主要是满足水上竞技的照明需求,而要达到冰上比赛和赛后水上运动的照明需求,并实现节能目标,必须拿出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方案。

对此,中国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努力攻关,提出运用大功率LED jfl J 灯等办法,完成光环境改造。在打造赛后场景再利用方面,通过“水冰转换”可拆卸结构,实现“水立方”冬夏通用场所转换。

经现场测试,各项照明指标符合比赛和电视转播要求,受到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这也为其他场馆建设提供了参考,特别是为高级别体育照明项目,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总之,在改造工程中,最大限度利用原场馆和既有设施,并融入5G、大数据等新一代科技,把近期和远期、现有和新建结合考虑,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赛区设施环保节能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绿色办奥运,激发了建材产业潜能,催生了绿色低碳节能建筑,让冬奥会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

我国凯盛科技集团研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具有弱光性能好、抗衰减等特点,,不仅具有建筑材料的特性,还能发电,是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作为光伏和建筑一体化的理想材料,这种发电玻璃应用于国家速滑馆、张家口冬奥会配套设施改造和赤城奥运走廊建设,既满足了发电需求,又兼具经济性和艺术性。发电玻璃在冬奥会主要设施的应用,凸显了绿色和科技相结合的创新示范效应。

赤城奥运走廊碲化镉发电玻璃所发的电,相当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电站,大大超出了该区域赛事活动用电需求,剩余部分输送社会用户。该项目意味着我国光伏+荒漠整治模式的成功实现,为未来光伏产品的应用模式、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提供了重要典范。

优质直饮水放心喝

我国承办奥运会,不单是追求纯粹的体育竞技,同时坚持生命至上、为民谋利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为保证冬奥场馆高品质用水,张家口启动了崇礼奥运直饮水工程,采用北京理工大学水环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水处理高新技术,对城区居民用水进行净化和优化,确保水质达到国际直饮水标准,在各场馆可以随处喝到放心水。

这项技术通过新的消毒方式,避免了传统自来水加“氯”处理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同时解决了网管二次污染难题,用纯物理方法,生成矿泉水标准的优质饮用水。

先进水处理技术不仅确保冬奥会安全用水,还惠及民生。早在2018年,张家口怀来县已率先实现优质直饮水入户,日供水量3万吨,惠及人口约20万人。目前,按照原有规划,张家口市已全面实现直饮水公共服務,真正造福民众,收到了科技办奥运的社会效益。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可以想象,未来意味着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经济腾飞,其中最关键的是科技水平空前提高。不难看出,我国在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了这一鲜明主题。

(编辑文墨)

猜你喜欢
场馆
Chengdu Universiade Opening Ceremony Venue开幕式场馆介绍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2018年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比赛主要场馆
“全运”场馆外的“事故”
场馆学习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式探索
构建运动场馆照明优秀的光环境
场馆学习的评价:资源与学习的视角
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场馆学习: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