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对话式中国画课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022-04-23 16:26钟周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2期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文化

钟周平

【摘要】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而艺术素质教育对现代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画承载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中国画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中学美术课堂得到重视,这既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新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加深其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也有益于陶冶性情,调节心理。针对当前中学中国画课堂开展的困难,本文着重研究开创对话式中国画课堂教学,把历史、多媒体等元素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更有趣、更高效,从而推动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中国画;传统文化

一、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一批教育家研究了苏联与美国之间科学技术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差异,发现美国的科学教育尽管领先世界,但却忽略了对人才的艺术素质培养。纵观文艺复兴时期至20世纪,苏联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大师和文学家,例如鲁宾斯坦、柴可夫斯基、列维坦等,不胜枚举,但是美国的艺术家却屈指可数。在发现美国与俄罗斯在宇宙空间技术方面的差距后,哈佛大学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苦苦研究美国空间技术相对落后的原由,他们推断,这是由美国科技人才在艺术素质方面的欠缺所导致,因此发起了一个名为“零点计划”(Project Zero)的项目,研究通过艺术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情商与智商,挖掘他们的潜力。到现在为止,“零点项目”已经进行了54年,对美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印证了项目创始人的观点:素质教育是人才竞争的核心,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艺术素质教育。教育部制定的《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热爱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的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毋庸置疑,美术教育是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板块,而中国画教育则是我国美术教育的核心。因为中国画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国画沉淀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画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有其独特的画具笔墨纸砚,有其独特构图方式、绘画技巧、审美方式;中国画追求尊重生命、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中学中国画课堂的作用、困难及机遇

尽管艺术素质教育提倡已久,但目前中学的美术教育,仍然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小时候都参加过美术兴趣班,因为孩子有兴趣,而家长也都认同学习美术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观察能力、专注力和创造力。但到了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被科学文化学科的学习全部占据,绝大部分学生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用在高考科目上,再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美术的兴趣。在高中课程里,高三不安排美术课,而高一高二每周也只安排一节美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美术课里,真正有精神有兴趣有效率地学习美术的学生寥寥无几,更多的学生在高强度的“主科”学习后,利用这一节课以各种形式来给自己“减压”。这种现状很多美术老师觉得无望、无力,但是我看到的是机遇。

每学期在上美术课之初,我都会对学生作以下阐述:“美术课是非考试科目,也正因为美术不需要考试,我们可以放松心态,打开心灵来接收百分之百的艺术营养,而考试科目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考试,我们只奔正确答案,而对正确答案以外的百分之九十的养分视而不见,这样的学习是有缺陷的。如果我们把美术课当成一个窗口,让文化之光照进来,让清新的空气流淌进来,让同学们的视野探出去,探索更广阔的空间,通过讲、演、声、色、光、电等综合的立体呈现和引导,每一节课就是一次文化大餐,让大家兴趣盎然,沉浸于艺术中,既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陶冶了性情,放松了身心,这样美术课堂必能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作用。”

三、与历史对话的中国画课堂

中国画追求意境,亲近自然,尊重生命,讲究天人合一,体现人文精神,传承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设置对话式的中国画课堂,把中国画与中国历史、诗书、音乐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更有趣、更饱满、更直观,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画的大世界,沉浸其中,感受画作的艺术意境。中国画以图画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如果把中国画按年代汇集成册,它们就是一部部形象史书。与历史对话的中国画课堂,既引导学生透过历代名家画作,了解其中人文及历史的背景,继而更深刻地理解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境。从东晋的顾恺之到清代的石涛,再到现代的徐悲鸿,画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画作。我们深入地研究每个朝代最有代表性的画作,让名画与历史融合,就能设计出趣味盎然、传统文化浓厚的美术课堂,就能让学生走进古人的世界,畅游中国历史的长河。例如东晋时期,可以选择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而隋朝着重介绍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朝的杰出画家及作品很多,有吴道子、张萱、阎立本等,《步辇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很值得学生深入学习……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完美地展现了北宋历史面貌的民俗画大作。

以《洛神赋图》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画作的时代背景,进而学习其技法及情感内涵。《洛神赋图》创作于东晋,如宗白华所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顾恺之是这个时代的代表画家,对《洛神赋》有深刻的理解,与诗人产生了共鸣,以婉转的春蚕游丝描创作了《洛神赋图》,渲染那个时代里文人痛苦的潇洒。春蚕游丝描是《洛神赋图》重要的艺术特色,顾恺之的线条高古圆转、韧细连绵,收放自如,达到巅峰水平,恰如明代詹景凤所言,顾恺之“行笔若飞而无一笔怠败 ”“亦似游丝而无笔锋顿跌”。在刻画人物时,顾恺之用了细腻婉转、圆润柔和的线条,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跃然纸上,而在刻画山石時,笔触又变得坚硬有力,古拙质朴。在不同的场景中,《洛神赋图》对水的刻画,又各有不同,画家以线条的节奏、行笔的变化表现着静谧的洛河、欢快的洛河及波涛汹涌的洛河,呼应着画卷中人物不同时段的心情,情景交融,意境生动,人物呼之欲出,令观画者仿佛亲临其境,能听到波涛的声音,能感受到曹植的悲伤与深情。

四、与多媒体对话的中国画课堂

以前的美术欣赏课,学生是靠教科书那小小的模糊的插图,读着有限的几行字,听着老师的介绍,再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来感受教师描述那些旷世名作。资源的局限,加上学生对中国画的涉猎尚浅,对画作所蕴含的古代文化背景、画家的思想境界认识有限,导致其对中国画的审美能力不足,从而缺乏兴趣。计算机的诞生,网络的蓬勃发展,使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信息技术促使资源优化,打破了以往地域的界限,让我们即使身处小小的城镇,也能拥有极为优秀的中国画教学资源。数字技术与中国画的结合,产生了一幅幅会动的中国古画。例如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清明上河动态图》,通过数字科技的加持,让《清明上河图》里的人物、烟雾、动物、船只、流水等都被“激活”了。如果用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向学生介绍张择端这一传世巨作,学生必然会感到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以为自己置身北宋的汴京,站在河边,看着熙熙攘攘赶集的人们、往来的商贾、挑担的农夫、骑马的官吏河上的船只……这时,学生就更加能理解《清明上河图》采用的“散点透视”。画作结构严谨、细节丰富、主题突出、繁而不乱,以疏密有间、动静结合、有聚有散的画面组织,再现了北宋汴京的市井真实情况,是一幅把山水、人物融为一体,兼工带写的风俗画。这种动态的画面,会让学生更容易察觉画家在画作中揭示一些社会弊端、感受画家极强的洞察力及其强烈的忧患意识、了解画家期望当权者能由此看到底层百姓困难的意愿。

在介绍中国画所需的文房四宝时,可以结合李子柒制作笔墨纸硯的视频,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了解传统的书画工具的制作过程。在中国画教学课中,教师除了现场示范,还可以借助网络上制作好的教学视频(例如“《墨池》”),让学生坐在自己的教室,就能听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甚至一些中国画名家讲课,从而学习更全面的知识和技巧。

中国画用其独有的笔墨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天人合一、尊重生命的精神。学习中国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趣,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中国画教学课堂,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我国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对话式的中国画课堂,让美术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更直观易懂,让美术教学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古德曼.艺术的语言[M].彭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罗淑敏.如何欣赏中国画[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3] 杨新.清明上河图的故事[M].北京:中华书局,2018.

猜你喜欢
中国画传统文化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书画名人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