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赵笑东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用药规律

2022-04-24 09:25肖凤汪超兰陈竞纬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泽泻姜黄高脂血症

肖凤 汪超兰 陈竞纬

1.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2.苏州市中医医院

高脂血症是一类脂质异常代谢的疾病,其特点是血液和组织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含量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降低[1]。现代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药物为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TC和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2-3]。他汀类药物通常耐受性良好,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骼肌肉疼痛、头痛和呼吸道感染[4];还可能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有关[5]。另外,他汀类药物的治疗靶点单一,主要限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脂肪代谢异常疗效不明显。

调脂颗粒来源于吴门医派全国名老中医汪达成教授创立的经验方,由姜黄、蒲黄和泽泻组成,在临床上治疗高脂血症每获良效。赵笑东主任是江苏省名老中医,师承吴门名老中医汪达成,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尤其擅长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等病的治疗和研究,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现在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赵笑东主任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处方用药进行数据挖掘,归纳总结其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并根据赵主任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进一步探讨其对吴门医派治疗高脂血症学术思想的传承。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苏州市中医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赵笑东主任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6],患者血清TC≥6.2 mmol·L-1,TG≥2.3 mmol·L-1,LDL-C≥4.1 mmol·L-1或HDL-C≤1.0 mmol·L-1,排除其他并发症,病历资料完整,性别、年龄不限。同一患者多次复诊则选取其首诊病历。录入的处方要求完整,排除膏方、茶饮方。

1.2.2 排除标准 (1)未使用中药方剂治疗高脂血症的病历;(2)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部分数据缺失的病历。

1.3 门诊病历和处方收集 将调取出来的所有病历,依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录入符合标准的处方,收集到有效处方152首。

1.4 数据标准化 根据202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范处方中药物的名称和性味归经,如“平地木”规范为“矮地茶”,“川连”规范为“黄连”;性味归经规范如“女贞子”性味为“甘、苦,凉,归肝、肾经”。

1.5 数据录入及核对 将规范整理的所有有效处方和其中的药物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赵笑东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的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的方法,排除人为操作的错误干扰,以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录完数据后,再次核查处方的数量和药物的种类,以保障药物的准确无误。

1.6 统计学分析 将经过筛选后的处方录入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有效处方中的中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40,置信度90%,得到使用最多的药物组合及其关联规则。基于无监督的熵聚类分析,设置相关度8,惩罚度2,采用组方分析中的新方分析功能,得到新处方。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统计 共收集高脂血症患者病案152则,药物种类189种,使用频次共2 327次。其中30味中药使用频次≥24次,按从高到低排列,药物频次前5位分别是蒲黄、泽泻、姜黄、莱菔子、枸杞子。见表1。

表1 药物频次统计

2.2 药物的性味归经统计

2.2.1 四气 药物的四气频次总和为3 395次,温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20.00%;其次为寒性和平性药物,分别占19.35%及18.73%。见表2。

表2 药物四气统计

2.2.2 五味 药物的五味频次总和为3 554次,甘味药物使用频次最多,占40.60%;其次为苦味药物,占29.07%。见表3。

表3 药物五味统计

2.2.3 归经 药物的归经频次总和为5 386次,归经频次>600次从高到低依次是肝、脾、肾、肺、胃、心经。见表4。

表4 药物归经统计

2.3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 设置支持度为40,置信度为90%,出现频次在40次及以上的药物组合有20个,包括9味药。将药物组合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是“蒲黄-姜黄”“蒲黄-泽泻”“姜黄-泽泻”“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蒲黄”。见表5。

表5 药物组合频次统计

分析上面所得的20个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得出置信度大于90%的关联规则共11条,“姜黄→蒲黄”“莱菔子、姜黄→蒲黄”“莱菔子、姜黄、泽泻→蒲黄”“莱菔子、蒲黄、泽泻→姜黄”置信度最高。见表6、图1。

表6 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

图1 药物关联规则(支持度为40,置信度为90%)

2.4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的组方规律

2.4.1 基于改进互进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统计运用“新方分析”功能,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出189味中药两两之间的关联度,药对系数在0.035以上的共21对。见表7。

表7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2.4.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统计 以上面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运用熵聚类分析,得出71个3味药物之间的核心组合,由于数量众多未列出;同时得出12个4~5味药物之间的核心组合。见表8。

表8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出的4~5味药的核心组合

2.4.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统计 在以上核心组合的基础上,再次提取组合,得出22个核心组合。见表9。在核心组合基础上,再次聚类得出11首新处方。见表10。

表9 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

表10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得到的新处方

3 讨论

3.1 赵笑东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的组方规律分析 中医古籍中无高脂血症的病名,血脂多属于中医“膏”“脂”的范畴[7]。赵主任认为,膏脂来源于水谷之精微物质,如果水谷运化失常,精微物质陈积在血脉中形成痰浊瘀血,最终导致高脂血症。

3.1.1 高频用药频次统计分析 根据药物使用频次统计,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11味药如下:蒲黄、泽泻、姜黄、莱菔子、枸杞子、生地黄、女贞子、黄柏、知母、沙苑子、牛膝。分析可知,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祛邪即活血化瘀、行气祛痰,其用药温和,慎用峻猛,扶正即补益肝肾、滋阴补液。

赵主任认为高脂血症多为邪实,兼有正虚,邪实体现在高脂血症的发生主要与“痰瘀互结”最为密切。痰浊阻滞脉络,妨碍血液循环,久病入络而成瘀。此外《血证论》曰“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8],说明人体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痰瘀胶结日益严重,日久形成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病程日久,痰瘀胶结愈发严重,形成“痰、瘀”为主的病理产物,加重高脂血症。正虚体现在痰瘀留滞人体,日久便化热伤阴,机体津液亏损,血脉枯竭,痰瘀阻滞,愈发胶着难化,高脂血症病程日久,因实致虚,正气亏虚。所以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祛邪主要祛除体内痰瘀之邪,扶正当注意固护体内消亡之津液。驱痰瘀之邪,也要顾及正气,以防伤及正气。机体亏虚,不能耐受攻邪,所以临证常用的化痰祛瘀之品,药效大多温和,慎用峻猛,很少用到土鳖虫、水蛭、全蝎等虫类药,因为虫类药峻猛,易损伤人体正气,还有燥血之弊。使用最多的四味药“蒲黄、泽泻、姜黄、莱菔子”,皆为化痰祛瘀之品,其性温和,没有伤正燥血之弊。此外使用频次第五到第九位为“枸杞子、生地黄、女贞子、黄柏、知母”,皆为滋阴补液之品。频次第十到第十一位为“沙苑子、牛膝”,为滋补之品,补益肝肾,固护人体正气。

3.1.2 高频用药性味归经分布分析 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药性主要集中在温(20.00%)、寒(19.35%)、平(18.73%)。赵主任用药多温,可知其重视“温阳”。高脂血症多为痰饮阻滞的证型,张仲景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应该以温性药祛痰化湿。然而温性太过,易化热伤阴,因此赵主任在温和的基础上配合平、寒之品,制约温性。从药味来看,甘味(40.60%)药物所占比例最高,趋近半数,甘味能补益和中,调和诸药。综上可见,赵主任多使用甘温药。吴门一带处于太湖、长江流域,河流比较多,常年多雨阴潮,外部自然湿气重,正如《温热论》中指出“吾吴湿邪害人最多”[9]。湿为阴邪,最容易损伤阳气,脾之阳气首先亏损,导致体内水谷精微运化失常,痰浊瘀血内生,阻塞脉道形成高脂血症。脾阳亏损日久,会导致肾阳亏虚,肾阳亏损,脾肾亏虚,膏脂失去温运,便留滞血脉化生痰浊瘀血,导致高脂血症。赵主任最多使用药物为甘温药,一可甘温益阳,资助脾阳、肾阳的增长;二可甘温补虚,补益脾肾;三可防苦寒燥湿之药败胃伤阳。

药物归经主要归肝经(23.08%)、脾经(15.93%),可见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用药,着重于肝脾为主。肝之疏泄失常,阻碍气机的调达,气机郁滞则精微物质输布失调,导致痰浊、瘀血阻滞在血络[7]。肝之疏泄正常还有利于胆汁的排泄顺畅,有利于食物,特别是膏脂的消化吸收。《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失疏泄,肝气郁滞,当从脾论治。《医宗必读》云:“脾土亏虚,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淤而成痰。”[10]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痰瘀互结,阻滞脉络,导致高脂血症[11]。因此,赵主任使用归肝脾经的药物最多,以期肝气条达,脾运化正常,膏脂代谢正常,不会过剩而致病。

3.1.3 用药模式及关联规则的结果分析 赵主任使用最多的20个药物组合中,一共涉及9味药物,分别是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枸杞子、女贞子、沙苑子、知母、黄柏。结合高频药物表可见,这9味药物皆处于高频药物前10味,说明这9味药物是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药物。

最高频的20个药物组合,前3对分别是蒲黄-姜黄72次、蒲黄-泽泻65次、姜黄-泽泻65次,以下详细讨论这三个高频药对。

蒲黄-姜黄,蒲黄善活血化瘀,姜黄破血行气力甚,二者相配,使得气血运行顺畅,痰浊瘀血不会沉积在血脉中,导致高脂血症。

蒲黄-泽泻,蒲黄活血通经效强,泽泻泄肾化浊、淡渗利湿。二者相配,使得血脉中瘀血、血浊得以清除,促进浊邪的转化和消亡,减少浊邪在体内的聚积。

姜黄-泽泻,姜黄破血行气、通络止痛,泽泻化浊、淡渗利湿。二者相辅相成,使得气郁得调、血瘀得行、湿滞得化。

3.1.4 无监督嫡层次聚类的结果分析 利用聚类分析,可得到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潜在的用药规律,共获得11个新处方,以“行气活血、清热祛湿、益气养阴、补养肝肾”为主要治疗原则,体现出赵主任用药灵活,随证应变的特点。

新方1包括木香、枳实、槟榔、蒲公英,主要功效行气消积。木香、槟榔为木香槟榔丸的君药,二者相配,行气化滞力强;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蒲公英清热利湿,适用于气滞食阻伴湿热的患者。

新方2包括麦冬、磁石、百合、玉竹、太子参,主要功效为清热养阴、益气安神。高脂血症日久,浊邪郁而化热,热邪伤阴,故以麦冬、百合、玉竹清热养阴。高脂血症早期中焦不疏,运化失常,精微物质不归正化,而膏脂过剩,日久则会演变为脾阳亏虚,运化功能进一步退化,高脂更甚。太子参甘平偏温,可以健脾益气,兼温脾阳助运。

新方3(包括威灵仙、鸡血藤、地龙、土鳖虫、天竺黄)和新方6(包括泽兰、川芎、桃仁、檀香、红花)都体现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思路。新方3中地龙、土鳖虫两味虫类药,破血逐瘀力强,而天竺黄清热豁痰功专,适用于瘀血阻滞较甚兼有痰热的患者。新方6中川芎、红花、泽兰、桃仁都可活血化瘀,檀香行气温中,适用于瘀血阻滞兼气滞的患者。

新方4(包括枳壳、砂仁、沉香曲、娑罗子)和新方5(包括枳壳、郁金、瓜蒌、豆蔻、厚朴)体现了行气祛湿的治则。新方4中四味药皆可行气,砂仁兼能化湿;新方5中枳壳、郁金、厚朴、豆蔻行气,后两位药物兼能化湿,两方均适用于气滞湿阻的患者,新方5中瓜蒌清热涤痰,故对于有痰热兼证的患者更适合。

新方7包括生地黄、知母、炒白术、黄柏、姜半夏,主要功效为清热泻火、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热内阻、兼脾气亏虚的患者。新方8由桑白皮、柴胡、佛耳草、地骨皮、浙贝母组成。桑白皮、地骨皮配伍,为泻白散去掉甘草、粳米,桑白皮清泻肺热以利肺气,地骨皮潜入阴分清肺中伏火,二者相配,清泻肺中火热以制约“肺盛”;柴胡疏肝行气,浙贝母清热化痰,佛耳草化痰止咳。高脂血症很少侵袭到肺部,最多是肺气输布失调,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而此方主要是清泻肺热、化痰止咳,对宣调肺气无益,故舍弃该方。

新方9包括薏苡仁、苍术、荷叶、枸杞子,体现了健脾化湿的治疗原则,适用于湿阻中焦兼阴虚的患者。新方10包括磁石、合欢皮、柏子仁、酸枣仁、龙骨、首乌藤,全方均为安神药,主要治疗夜不能寐的失眠患者,与治疗高脂血症无关,应舍弃。新方11包括桑寄生、何首乌、沙苑子、枸杞子、皂角刺、女贞子、山楂、姜黄,山楂、姜黄行气化瘀、化浊降脂,皂角刺祛除顽痰,其余5味药补益肝肾,适用于高脂血症后期肝肾亏虚,伴痰瘀阻滞的患者。

3.2 赵主任对吴门医派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汪达成教授认为高脂血症的病机为痰瘀互结,痹阻脉道,形成高脂血症,因此主张以“祛痰逐瘀”为要,设调脂颗粒方。赵主任也注重“化痰祛瘀”,药物频次统计提示,使用最多的药物为姜黄、蒲黄、泽泻,其中姜黄破血行气,蒲黄活血化瘀,泽泻化浊降脂,说明赵主任继承了汪老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治疗原则 “化痰祛瘀”。

汪老认为高脂血症多以实证为主,故调脂颗粒主要以驱邪为主,赵主任考虑到疾病后期人体正气的亏损,故在调脂颗粒的基础方中加入牛膝、沙苑子等补益之品,固护人体正气。调脂颗粒为三味药组合,相对固定,不能变通,赵主任的处方思路与汪老一脉相通,并且有所创新,结合患者各种症状,随证加减,用药灵活,临床取得更好的疗效。比如吴门地区的患者大多外湿侵体,内生痰湿,蕴湿化热,多有周身困乏、食谷不香、便溏等症状,所以赵主任配以清热泻火、燥湿健脾之药物,如生地黄、黄柏、知母、玄参、苍术。

综上所述,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用药甘温为主,重视肝脾;用药灵活,随证应变,对吴门医派治疗高脂血症的学术思想进行了

传承创新。

猜你喜欢
泽泻姜黄高脂血症
建泽泻与川泽泻转录组测序及泽泻三萜生物合成分析
药食同源话姜黄
药食同源话姜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效果
泽泻降脂食疗两方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泽泻
药食两用的姜黄
药食两用的姜黄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