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翠:像书本一样陪孩子长大

2022-04-25 16:09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男孩儿读书教材

书是生活的调味剂。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在语文教师刘庆翠看来,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更应该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的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对于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的刘庆翠来讲,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角,但不是全部,尤其是在信息丰富的今天。“与几十年前相比,今天的语文课堂需要更开放、更有活力,语文教材也要读得更厚、更深。”刘庆翠说。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积极拓展优质资源,有效地让资源辅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她上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节课后,会让全班共读《安徒生童话》,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启迪,感受真、善、美的巨大魅力。

从阅读一篇课文延伸到一本书,这对学生来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至关重要了。刘庆翠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用丰富的资源来激发学生关于阅读的兴趣。比如搜集《昆虫记》《绿野仙踪》等经典故事的音频资料,在班级播放,带着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专注力,又调动他们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她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的春节习俗,让学生思考这与家乡的春节有什么异同,进而让阅读得以向课外延伸。

“现在的孩子可聪明了,有时候老师让他读书,他也会在面前摆一本书,假装在读。”刘庆翠说,并不是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都能依靠兴趣来培养,所以她设计了很多输出表达的活动以此驱动学生读书。比如,低年级的时候,刘庆翠就会带着学生一起读,然后请他们说一说,等到孩子到了高年级,她就会开始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做笔记的形式包括批注,摘抄,写读书心得,还可以画一些思维导图等等,“动起手来的孩子就很难假读书了”。

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在课外去巩固,课内培养的能力要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发展。以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的“读书节”“经典诵读”“暑假读一本好书”“亲子阅读报”“阅读推荐卡”等活动为契机,刘庆翠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展示自我,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总会在潜移默化中给成长中的学生带来改变,看着那些曾经不爱阅读、不爱学习的孩子慢慢有所进步,刘庆翠心里有种说不完的成就感。曾经她的班上有一个特别壮实的小男孩儿总是坐立难安,她便引导他静下来读书,并且经常在课堂上向他提问,由易到难逐渐增强他的自信心。这个孩子的奶奶一个人每天要接送三个孩子上下学,还要替他们背书包。刘庆翠就引导孩子多体谅奶奶并要主动做好自己的事情,从那以后,这个小男孩儿就再也没让奶奶背过书包,嘴里总是念念有词: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看着学生一天天地成长、进步,刘庆翠说这就是当老师最欣慰的事情。她说,书就像一个安静的朋友,陪伴着每一个爱阅读的学生慢慢長大。她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做一个爱阅读的老师,每一对父母都能做爱阅读的父母。一起手提阅读之灯,陪伴孩子在阅读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刘庆翠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男孩儿读书教材
教材精读
蓝衣小男孩儿
看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我要坐着
我眼中的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