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KL-6、GM-CSF、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

2022-04-26 12:11解婷婷田学华左园园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8期
关键词:莫德特罗性反应

解婷婷,卢 芳,梁 峰,田学华,左园园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1.门诊调剂室:2.检验科,河南郑州 450006

支原体肺炎(MP)为儿科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在学龄儿童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随病情进展可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可造成死亡[1-2]。阿奇霉素为临床治疗MP的常用药物,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其治疗效果明显下降[3-4]。氨溴特罗也是MP重要治疗药物,其能有效扩张支气管,促使痰液排出,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MP不仅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而且与免疫功能有关,存在免疫抑制、免疫蓄积、免疫调节、免疫逃避等现象,而常规抗菌药物等虽能抑制局部炎性反应,但无法纠正免疫功能紊乱,故易造成病情反复,迁延不愈[6]。因此,调节患儿免疫功能逐渐成为MP治疗新的研究方向。匹多莫德为新型免疫调节剂,可促进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活化、增殖,提升其趋化性,调节抗炎及促炎因子分泌,且具备抗病毒及抗感染功效[7]。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氨溴特罗在M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3例MP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9]中MP诊断标准;(2)X线片检查可见肺部阴影;(3)年龄3~12岁;(4)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5)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结果呈阳性。排出标准:(1)纳入研究前使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的患儿;(2)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感染患儿;(3)合并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患儿;(4)过敏体质及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的患儿;(5)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病变的患儿。3组年龄、性别构成、发病时间、发热时间、病变部位、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号:765499),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n发热时间(x±s,d)病变部位[n(%)]单侧双侧体质量(x±s,kg)对照A组414.34±1.1133(80.49)8(19.51)21.95±3.91对照B组414.29±1.2031(75.61)10(24.39)22.56±4.03联合组414.64±1.1530(73.17)11(26.83)22.35±4.19F/χ21.1030.6320.241P0.3350.7290.787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 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祛痰、镇咳、退热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注射用阿奇霉素(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69,每瓶0.5 g)10 mg/kg,每日1次,连用5 d。5 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25,每片0.25 g),首次口服剂量为10 mg/kg,随后改为1 mg/kg,每日1次,共服用5 d。在此基础上:(1)对照A组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17,每瓶120 mL)治疗,>5岁者每次15 mL,口服,每日2次;3~5岁者每次10 mL,口服,每日2次。(2)对照B组给予匹多莫德胶囊(南京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59,每粒400 mg)治疗,每次400 mg,口服,每日2次。(3)联合组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及匹多莫德胶囊治疗,用量、用法同对照A组、对照B组。3组均治疗10 d。

1.2.2检测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4 mL,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保存待测。采用美国Bio-Rad公司Bio-RAD550型酶标仪及配套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KL-6)、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E、IgA水平;采用美国BD公司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

1.3观察指标 (1)治疗10 d后统计3组临床疗效。疗效判断标准[10]:咳嗽等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经X线片检查肺部阴影消失为显效;咳嗽等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经X线片检查提示肺部阴影明显吸收,但尚未消失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统计3组治疗前、治疗10 d后血清KL-6、GM-CSF、IFN-γ、IL-6、TNF-α、IgG、IgE、IgA水平,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3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A组的73.17%和对照B组的73.17%(P<0.05)。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3组血清KL-6、GM-CSF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血清KL-6、GM-CS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3组血清KL-6、GM-CSF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见表3。

表3 3组血清KL-6、GM-CSF水平比较

2.33组血清IFN-γ、IL-6、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血清IFN-γ、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3组血清IFN-γ、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见表4。

表4 3组血清IFN-γ、IL-6、TNF-α水平比较

2.43组IgG、IgE、IgA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IgG、IgE、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3组IgG、IgA水平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Ig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照B组IgG、IgA水平均高于对照A组(P<0.05),IgE水平均低于对照A组(P<0.05)。见表5。

表5 3组IgG、IgE、IgA水平比较

2.53组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比较 治疗前3组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3组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联合组、对照B组高于对照A组(P<0.05)。见表6。

表6 3组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比较

2.6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当前,临床多采取抗菌药物治疗MP,并辅以镇静、补液、雾化、吸氧、退热等对症处理措施。其中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但均存在一定弊端,如喹诺酮类药物可对18岁以下患者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不适用于小儿患者;而四环素类药物可造成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在MP中应用广泛,但整体效果不佳[9]。

氨溴特罗也是临床治疗MP的重要药物,其属复方制剂,成分包括盐酸克伦特罗及盐酸氨溴索。其中盐酸氨溴索是黏液溶解剂,可促进呼吸道黏膜浆液腺分泌,降低痰液黏度,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量,增进支气管纤毛运动,便于痰液咳出;而盐酸克伦特罗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不仅能溶解黏液、增加纤毛运动,并可松弛平滑肌[10];同时,氨溴特罗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生成,缓解气道炎性反应,药物中盐酸克伦特罗及氨溴索成分可产生协同作用,共同发挥定喘、镇咳、祛痰作用,缓解呼吸道症状。郑文莉等[11]研究结果表明,MP患儿在肝素基础上采取氨溴特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此外,匹多莫德在MP中也较常用,是一种人工合成免疫刺激调节剂,可刺激非特异性自然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效应,如激活单核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中性粒细胞功能等,且匹多莫德还可促使淋巴细胞亚群增殖,提升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绝对值,增加抗炎因子分泌量,故能不同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12]。冯乃超等[13]研究结果显示,MP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后,患儿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采用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治疗MP患儿,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A组的73.17%和对照B组的73.17%(P<0.05),且IFN-γ、IL-6、TNF-α水平降低幅度也更为明显(P<0.05)。IFN-γ、IL-6、TNF-α均为临床评估炎性反应的常用指标,故上述结果表明氨溴特罗及匹多莫德联合用药在调节MP患儿机体炎性反应程度方面更具明显优势,进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盐酸氨溴索联合匹多莫德可有效调节巨噬细胞功能,促进表面活性物质于肺表面细胞内合成,加速黏性分泌物溶解,并可扩张支气管,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功能状态与MP的发生、发展也具有密切关联。机体正常免疫应答主要依靠免疫细胞间相互协调及制约,构成适度免疫应答,而T淋巴细胞亚群为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敏感性指标。其中:CD3+T细胞比例可直接体现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细胞数目;CD4+T细胞属辅助性T细胞,能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以此调节体液免疫;而CD4+/CD8+比值则能间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其比值较高则表明自身免疫功能处于较好状态,比值紊乱则会导致免疫功能异常[14]。IgG、IgE、IgA则为体液免疫代表性指标,IgA为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主要抗体,可防御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IgG则具备抗病毒、抗毒素、抗菌等功能;IgE水平增高可导致MP患儿病情进展,引起哮喘样症状。此外,GM-CSF为粒细胞激活因子,可激活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等,并能加剧肺泡组织炎症损伤程度;KL-6则主要表达于支气管腺浆液细胞、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细胞,其表达水平可特异性反映肺损伤程度及肺泡炎症损伤情况,能为临床评估MP预后提供客观依据[15]。本研究中,治疗10 d后3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GM-CSF、KL-6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且联合组及对照B组的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A组(P<0.05),联合组GM-CSF、KL-6水平均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氨溴特罗及匹多莫德均可改善MP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症损伤,但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的治疗效果更佳,主要原因:氨溴特罗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生成过氧化氢,减少溶酶体生成,减轻气道高反应,从而缓解炎性反应;匹多莫德可促进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反应,活化NK细胞,加速有丝分裂所致淋巴细胞增殖,增高CD4+/CD8+比值,产生免疫调节功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治疗MP,可有效减轻患儿体内炎性反应程度,调节免疫功能,改善GM-CSF、KL-6水平,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具有保障。

猜你喜欢
莫德特罗性反应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动物界的“春运”大片
绿山墙的安妮(四)
绿山墙的安妮(三)
Chanel 圣特罗佩夏日限时精品店开幕
我画的不是胖子
化学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