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BGP水平及hs-CRP/PA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2022-04-26 12:11林祥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血管冠心病血管

陈 婧,林祥芳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扬州 225100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在心血管病现患病患者中,冠心病仅次于脑卒中,位居第二[1]。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各临床亚型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硬化、血管钙化及脂质斑块中的慢性炎性反应均是冠心病进展的重要因素[2-4]。有研究证实,骨量丢失增加和低骨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5],骨钙素(BGP)作为评估骨形成的重要标志物,在血管钙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6]。同时,急性时相蛋白中的C反应蛋白(CRP)及前清蛋白(PA)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较为敏感的指标,且PA还能反映出机体营养支持情况及肝脏功能运转状态。本文旨在从实验室角度出发,分析血清BGP水平及超敏CRP与PA比值(hs-CRP/PA)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预后提供早期监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因胸闷、胸痛等原因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251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疾病者;(2)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3)患有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者。本研究已经本院临床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 迈瑞BC6800血常规分析仪、Abbott c16000生化仪、Maglumi 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Sysmex cs5100血凝仪。所有仪器质控在控,标本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标本采集及检测 每个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3管,每管3 mL,其中一管采用EDTA-K2抗凝用于检测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单核细胞计数(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一管静置20 min,然后以3 000 r/mim离心5 min分离血清,检测BGP、hs-CRP、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ApoB100水平;另一管采用枸橼酸钠1∶9抗凝用于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

1.3随访 随访24个月,记录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定义:随访期间因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再发、心力衰竭、脑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再次入院,若在随访期间入院超过1次,则仅记1次。

2 结 果

2.1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预后良好组)168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预后不良组)83例。预后不良组中冠心病再发53例,发生心力衰竭13例,脑梗死6例,不稳定心绞痛4例,后循环缺血3例,节律异常及周围血管病变共4例。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M、RDW、hs-CRP/PA及D-D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BGP水平则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在2组间的比较

续表1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在2组间的比较

2.2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以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作为因变量,以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并根据约登指数进行赋值,以向后条件的方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作为终点,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糖尿病、BGP<24.00 ng/mL、hs-CRP/PA>0.07、D-D>0.49 mg/L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2.3hs-CRP/PA、BGP对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效能 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PA、BGP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0.841,见图1、图2。

图1 hs-CRP/PA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ROC曲线

图2 BGP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ROC曲线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能够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情况,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血糖及血脂管理状况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冠心病及该病带来的巨大疾病负担,对进一步研究防治策略意义重大。血管钙化、顺应性降低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决定因素[6]。BGP是骨细胞外基质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已有不同的研究认为BGP与衰老相关性疾病,如骨质疏松、肌少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生殖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7]。BGP不仅由骨产生,也在钙化的血管壁中高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GP与血管钙化相关,可在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而血清BGP的降低则被认为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腹主动脉的钙化及透析发生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呈正相关[8]。本研究显示: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冠心病患者血清BGP水平低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P<0.05);当BGP水平低于24.00 ng/mL时,其成为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可使hs-CRP水平持续轻度增高,继而引发脂质代谢紊乱、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痉挛,最终导致血栓形成[9],目前认为hs-CRP是最重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标志物之一[10]。PA由肝脏合成,是监测和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非特异性宿主防御物质[11]。有研究认为CRP/PA对于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用CRP/PA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作出判断时,其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呈正相关[13]。本研究认为,hs-CRP/PA同时结合了炎症因子与营养指标,廉价且易获得,对于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发现,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hs-CRP/PA明显高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P<0.05),当其比值高于0.07可成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本研究显示,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明显高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P<0.05),且年龄>70岁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研究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及随访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与年龄呈正相关[14],这与本研究相似。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等危症,会极大地增加冠心病的远期死亡风险,作为冠心病的可逆危险因素,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糖,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D-D水平能反映纤维蛋白的转换和凝血系统的激活程度,在一项针对普伐他汀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研究中发现,D-D是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独立预测因子[15-16],本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认为其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未观察到2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有差异,可能与患者在入院前已经进行了血脂管理有关。本研究从实验室角度出发,希望能从经济成本低、易动态监测的检查中找到合适的指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分级作出提示,并可推广至各级医学中心早期临床诊断中,当然还期待大样本、多中心、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综上所述,hs-CRP/PA升高及BGP水平降低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其变化对冠心病患者病情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冠心病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血管里的河流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