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2-04-26 12:11卫丽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8期
关键词:化瘀丁苯缺血性

卫丽红,段 林

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1.中医康复科;2.神经内科,陕西韩城 7154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生机制为脑组织在局部缺血的情况下软化、坏死。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发生改变,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变的情况下会发生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而扰乱机体代谢功能,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1]。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丁苯酞较为常用,其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长期单独应用丁苯酞会延长疗程,起效速度较慢,无法有效满足临床需求[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3]。本文探讨丁苯酞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有全身感染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每组45例。联合治疗组年龄30~70岁,平均(50.61±4.17)岁;女22例(48.89%),男23例(51.11%);体质量指数18~22 kg/m2者20例(44.44%),>22~27 kg/m2者25例(55.56%);病变部位:基底节区19例(42.22%),脑干15例(33.33%),脑叶11例(24.44%);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19例(42.22%),高血压18例(40.00%),高血脂8例(17.78%)。单独治疗组年龄31~71岁,平均(51.42±4.86)岁;女21例(46.67%),男24例(53.33%);体质量指数18~22 kg/m2者19例(42.22%),>22~27 kg/m2者26例(57.78%);病变部位:基底节区18例(40.00%),脑干17例(37.78%),脑叶10例(22.22%);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20例(44.44%),高血压16例(35.56%),高血脂9例(20.00%)。2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单独治疗组:给予控制血糖、血压,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微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他汀类药物以稳固斑块,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等处理。然后口服0.2 g丁苯酞软胶囊,每天3次,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脉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全蝎3 g,白芍10 g,地龙10 g,川芎10 g,莶草15 g,玄参20 g,鹿角片20 g,黄芪20 g,生地黄20 g。如患者舌质有瘀斑或黯淡,则加入三七5 g;如患者痰浊及舌苔厚腻,则加入陈皮10 g、半夏10 g。每天1剂,用水煎服,每剂煎出汁液300 mL,分早晚各1次口服,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ESS)、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ESS 0~100分,评分从低到高表示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从重到轻[5];BI评分0~100分,评分从低到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需重度依赖到无需依赖[6]。(2)血液流变学。采集2.7 mL静脉血置于含0.3 mL枸橼酸钠抗凝液试管中,分离血小板与富血小板血浆,将诱聚剂设定为0.5 μmol/L的腺苷二磷酸,使用上海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智能血小板聚集仪(TYNX-961型)及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方测精密仪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Stago Compact)测定血浆黏度。(3)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美国MD公司生产的全波长酶标仪(SpectraMax 190型)及上海逸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随访及疗效 2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随访结束后评定疗效。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治疗后患者具有正常的语言,肌力达到Ⅳ级以上,生活能够自理,无症状体征;(2)显效,治疗后患者具有基本正常的语言,肌力提升2级,基本无症状体征;(3)有效,治疗后患者具有较好的语言,肌力提升1级,具有较轻的症状体征;(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语言没有改善或恶化,肌力没有提升或降低,症状体征没有减轻或加重[7]。

2 结 果

2.1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2组治疗后ESS、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7.78%(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2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2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2.42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2组治疗后血清hs-CPR、IL-6、sICAM-1、ET-1、HCY、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表4。

表4 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3-正丁基苯酞的消旋体是丁苯酞的有效成分,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将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激活,同时还能够对神经进行保护,但是单独应用缺乏理想的效果[8]。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脏腑功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异常,瘀血在脑部聚集[9],因此,其主要治疗原则为补气活血。化瘀通脉汤的主要功效为益气活血、滋养筋脉。方中黄芪的主要功效为行气活血、健脾益肺;玄参的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川芎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白芍的主要功效为平抑肝阳、调经养血;莶草的主要功效为祛湿通脉、强壮筋骨;鹿角的主要功效为散瘀活血、补气血;生地黄的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地龙的主要功效为清肺平喘、清热凉血;全蝎的主要功效为通络止痛、息风镇痉[10]。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丁苯酞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11]。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瘀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治疗后,联合治疗组ESS、BI评分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7.78%(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为化瘀通脉汤中玄参的有效成分能够发挥减小脑梗死面积、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及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Fib水平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原因为化瘀通脉汤中川芎含酚类物质、生物碱,它们能够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部血循环,川芎还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从而抵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hs-CPR、IL-6、sICAM-1、ET-1、HCY、NSE水平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原因为化瘀通脉汤中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能够有效抑制脑缺血再灌注组织中神经元的凋亡,抑制血栓形成,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扩张外周血管进行,减轻炎性反应[12]。

综上所述,化瘀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有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化瘀丁苯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化瘀通络方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研究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