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纺织浆料制备与应用

2022-04-27 11:52杨玉雪武海良沈艳琴姚一军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浆纱毛羽上浆

杨玉雪,郭 权,武海良,沈艳琴,姚一军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0 前言

浆纱使用的纺织浆料主要有三大类,淀粉、PVA及聚丙烯酸类[1]。由于PVA退浆后废水处理困难,其应用受到限制[2];淀粉浆料由于自身的环状结构,浆膜脆硬,对纤维黏附力不足[3-4];聚丙烯酸类浆料可以按照浆纱需求设计其结构,因而成为很有发展潜力的纺织浆料。聚丙烯酸类浆料[5]分为聚丙烯酸盐类、聚丙烯酸酯类和聚丙烯酰胺类,聚丙烯酸盐类浆料吸湿再粘严重,不能多用;聚丙烯酸酯类浆料对疏水性纤维具有极好的黏附力,但退浆后废水处理更加困难,而且聚合过程复杂难控制,很少应用;聚丙烯酰胺由于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基,易形成氢键,从而具有较好的稳定、絮凝作用,在污水处理、纺织工业等行业有广泛应用[6-7]。现有的聚丙烯酰胺由于分子量过大,水溶液黏度大,不适合于经纱上浆。本文将研究适于经纱上浆用的聚丙烯酰胺浆料,为开发环保型高性能纺织浆料奠定基础。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1 材料

丙烯酰胺(江西昌九农科化工),过硫酸铵(天津大茂试剂),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变性淀粉SPR-SC(荷兰AVEBE公司),PVA1799(兰州维尼纶厂),纯棉纱:14.6tex(西纺集团)。

1.1.2 仪器

RWD150E型数显搅拌器(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NDJ-1E型旋转式黏度仪(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YG061M型电子单纱强力仪(上海诺彩贸易有限公司),60SXR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仪器)。

1.2 聚丙烯酰胺浆料的制备

在反应器内加入去离子水,加热到25℃左右,搅拌加入丙烯酰胺,待完全溶解后,徐徐注入过硫酸铵溶液,将反应温度提高到45℃~55℃,30分钟左右聚合反应结束。

1.3 测试方法

1.3.1 黏度

采用NDJ-1E型旋转式黏度仪,配置500mL浓度为6%的浆液于烧杯中,保温1h,测得浆液黏度。

1.3.2 单体转化率

按文献[8]的方式,采用溴化法测定聚丙烯酰胺单体转化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影响因素分析

(1)APS用量与聚丙烯酰胺黏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关系

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改变APS的用量,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min。图1为APS用量与聚丙烯酰胺黏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关系。

图1 APS量与聚丙烯酰胺黏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关系

如图1所示,聚丙烯酰胺黏度及单体转化率随着APS添加量的增多,先升高后降低。这是由于随APS用量增加,反应体系中产生较多的自由基,引发速率快,而APS用量过大,单体聚合的速率过快会引起爆聚,反应不均匀、不完全,单体转化率呈下降趋势,因此APS的用量控制在0.5%时较为合适。

(2)反应温度与聚丙烯酰胺黏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关系

反应温度与聚丙烯酰胺黏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反应温度对于黏度及转化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当温度为35℃时,未到达反应所需温度,几乎不发生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增加,聚丙烯酰胺的黏度和单体转化率也随之增加,当反应温度为55℃时,单体转化率最高,且此时黏度适宜浆纱。当温度继续升高,超过55℃后,会产生爆聚现象,导致单体转化率急剧下降,因此反应温度控制在45~55℃为宜。

(3)聚丙烯酰胺浆料的结构表征

用傅里叶型红外光谱仪,参照文献[9],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得到合成的聚丙烯酰胺浆料的红外光谱如图3。

图3 PAM浆料与AM单体的红外光谱图

从上述红外光谱对比图3可以看出,AM单体与低分子量PAM浆料的红外光谱图极为接近,AM单体样品在986cm-1处为亚甲基伸缩振动峰,910cm-1处为CH=CH的振动吸收峰,而PAM浆料在此处并没有吸收峰出现,说明碳碳双键已经断裂,表明成功合成了聚丙烯酰胺。

2.2 聚丙烯酰胺浆料浆纱实践及浆纱性能测试

2.2.1 浆纱工艺

(1)上浆条件

浆纱机:GA392(立式)单纱浆纱机

纱线:14.6tex纯棉纱

浆纱速度:20m/min

(2)浆料配方

浆料配方聚丙烯酰胺与变性淀粉浆料组分如表1,上浆工艺参数如下页表2。

表1 浆料配方 %

表2 上浆工艺参数

2.3 浆纱性能测试及分析

(1)上浆率测试

原纱毛羽损失率、上浆率测试结果见表3、表4。

表3 纱线毛羽损失率

表4 上浆率测试

由表3可得,纯棉纱的毛羽损失率为1.64%,在合理范围内。

由表4可知,在同一上浆条件下,两种配方的上浆率相差不大。

(2)毛羽指数及其毛羽降低率

按文献[10]对毛羽指数及其毛羽降低率进行测试,原纱和浆纱的毛羽指数各测试30次,取平均值,计算毛羽降低率,测试结果见表5。

表5 浆纱毛羽

由上表5可知,经过上浆后纱线毛羽数量明显减少,且聚丙烯酰胺配方浆料的毛羽降低率好于配方一。

(3)浆纱耐磨性测试及分析

按文献[11]对浆纱耐磨性进行测试,原纱和浆纱的耐磨指数各测试30次,取平均值,计算耐磨次数提高率,测试结果见表6。

表6 浆纱增磨率

由表6可知,浆纱后纱线的耐磨性得到明显提高,聚丙烯酰胺配方的增磨率比配方一稍大一些。

(4)浆纱增强率、减伸率测试及分析

按文献[12]的方法对浆纱增强率、减伸率进行测试,原纱和浆纱的增强率、减伸率各测试30次,取平均值,计算增强率、减伸率,测试结果见表7。

表7 浆纱增强率、减伸率

由表7可知,两种配方的浆料均有增强、减伸的作用。加入聚丙烯酰胺配方增强率和减伸率效果都要比配方一的好。

(5)浆纱回潮率测试

按文献[13]的方法对浆纱回潮率进行测试,原纱和浆纱的回潮率各测试30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见表8。

表8 浆纱回潮率

聚丙烯酰胺有很好的吸湿性,采用聚丙烯酰胺浆纱后,浆纱回潮率高,有利于提高浆膜的柔韧性和浆纱的耐磨性。

3 结论

(1)聚丙烯胺浆料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5℃~55℃、引发剂用量0.5%、反应时间30min左右。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在这种条件下可实现聚丙烯胺聚合反应,得到适于浆纱用的聚丙烯酰胺浆料。

(2)聚丙烯酰胺浆料与变性淀粉协同作用可用于纯棉纱上浆。

猜你喜欢
浆纱毛羽上浆
纱线毛羽路径匹配追踪检测
影响纱线毛羽试验结果主要因素探讨
纯棉纱线浆料配方设计与织造车间温湿度的设置
捏合机辅助干法制备氨基甲酸酯淀粉及其在高支毛纱上浆中的应用
基于贝叶斯阈值的纱线毛羽检测方法研究
浆纱断头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碳纳米材料在碳纤维上浆剂中的应用
氧化田菁胶接枝聚乙酸乙烯酯的性能研究
纱线毛羽的成因及控制
JC9.7tex纯棉纱中温浆纱技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