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培训匹配法结合“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 在医院卫勤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27 05:51阳,吴莹,陈妍,高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卫勤分阶段骨干

杨 阳,吴 莹,陈 妍,高 萌

军队医院的主要工作任务为战时卫勤保障,非战时期医疗救援救治及平时战备训练等,从而导致其工作特点的多样化,卫勤护理人员需符合战备高水平、反应速度快、应变能力强等能力要求,需不断提高机动卫勤保障能力[1-2]。随着我国军队医院编制改革的实施,文职护士已逐渐转变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部分文职护士需要转变、成长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骨干,是军队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完成不可或缺的力量,既担负着军队人员战时卫勤保障救护伤员的职责,同时也担负着平时军队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任务,护士职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卫勤保障工作能否顺利进行[3-4]。护士作为军队医院构成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卫勤保障的重要责任,但由于护士组成人员相对较复杂,如文职转岗、不同医疗科室、毕业院校和学历等因素影响,导致护士具备不同的临床护理能力,基本均熟悉本专科知识,但对于其它专科知识及卫勤知识储备不足,未接受正规化专业培训,专业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不涉及军队医院卫勤保障的相关知识等[5-6]。因此,对于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的培训势在必行。分阶段培训匹配法主要依据人类的学习规律,按照不同培训阶段匹配最适用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是提高培训效果的一种培训方法[7]。个案追踪法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患者就医过程每个环节进行访谈,了解护理制度、护理质量、护理措施、护理服务及流程等是否落实到位,有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止不良事件发生,进而提高护士护理质量[8]。目前尚未见分阶段培训匹配法结合个案追踪法在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分阶段培训匹配法结合“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在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150人,其中女性137人,男性13人,年龄24~39岁,平均(30.4±2.8)岁,研究生学历16人,本科学历104人,大专学历30人。随机分为三组:传统培训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传统培训组采用传统培训的方法对卫勤护理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分阶段培训匹配法对卫勤护理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分阶段培训匹配法结合“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对卫勤护理骨干人员进行培训。纳入标准:(1)取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2)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特殊情况(如产假、病假、进修、执行任务等);(2)执行过军事行动卫勤护理任务的护士;(3)已接受过类似培训者。三组纳入研究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培训按照既往临床带教方法实施教学培训,总时长为1年,由1名带教老师负责完成,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理论PPT讲解,随后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演练,模拟案例讲解和操作等,最后进行考核。

1.2.2 分阶段培训匹配法分阶段培训分为4个递进阶段进行培训,每个阶段采取相应的匹配训练方法,具体如下。第1阶段理论培训期:培训内容为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总培训时间为2个月,每月培训10次,每次时长2 h。此阶段采用的匹配方法主要为带教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重点知识讲解和基础操作视频观看,带领培训护士深入临床进行基础理论和操作的应用体验,如感受军队医院护理特点、军事素养、工作环境、沟通技巧、人文关爱等。操作理论学习后护士之间可进行模拟演练,带教老师可带领护士进入演练室进行实际操作,如心电监护、给氧法、留置胃管、血糖仪使用、应急能力、止血、包扎、搬运等。培训完毕后进行考核评价。第2阶段实践培训期:培训内容为将基础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培训,总培训时间为4个月。此阶段采用的匹配方法为带教老师带领护士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技能采用带教老师组队配合演练,以及外伤大出血患者应急处理,护理操作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等。重点培训军队医院卫勤护理的危重症急救技能,加强专业成长、专科基础理论、团队协作、微量泵、呼吸机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动脉血采集等。第3阶段(专项技能提升期):培训内容为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专项技能护理,培训时间为4个月。此阶段采用的匹配方法为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培训法,培训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如“战创伤心理护理”“战时救护基本知识”“常见战伤护理知识”“战时常见急症处理”和“战时护理技术”等。培训前先进行视频播放讲解要点,随后将学员随机组队进行模拟训练,互相观摩、学习、讨论,最后带教老师总结,实现学员的共同进步。第4阶段(查漏补缺):由带教老师查看每位学员前三阶段的考核评价表,总结分析学员失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点,从而对护士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2个月,每周2次,每次2 h。此阶段采用的匹配方法为首先由带教老师以PPT形式展示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失误率最多的地方,并讲解关键知识点和注意事项,进行技能的集体强化;随后培训课堂开展讨论,根据自身失分情况及喜好接受相应培训;最后进入临床实战进一步加强。

1.2.3 “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追踪,制定个案追踪考核标准由“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组小组对护士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带教老师与考核小组成员共同进行交叉考核,每次考核轮换1次,对护士培训中出现的每个方面的问题立即进行解决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防止后续培训中出现类似情况的出现,个案追踪小组成员以护士培训为主线掌握护士培训情况,交叉式考核可使学员接受多次多方位的考核,全面掌握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含:(1)询问护士接受培训的感受,对培训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是否了解和掌握,护理培训的落实情况,各个培训阶段的要点是否掌握,能否独立/协同完成操作等。(2)护士对岗位职责和培训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是否熟练,相关的常规护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是否掌握,常见危急症状是否能处理等。(3)护士对军队医院的核心任务、职责、军事素养、服从性等情况。(4)护士在培训过程中对模拟患者有无人文关怀,对待患者及家属的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危急值报备,对停电或仪器损坏的应急处理能力,及其他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5)护士在培训过程中的“三查七对”核对情况,对药品的保存、效期、使用和终末处理,药品的管理、使用情况。(6)通过培训现场或询问的方式,了解护士在培训中的问题是否能得到及时解决,追踪是否准确掌握培训项目。(7)护士对培训过程的环境和环节的满意程度,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是否满意。观察组学员每月底均进行一次“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以准确掌握学员的培训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反馈辅导。

1.2.4 带教及“交叉式”追踪小组成员组成选取具有10年以上军队医院卫勤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或护士长15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人作为带教老师,其余5人作为个案追踪考核组小组成员,带教老师与考核组成员定期进行交叉互换,教考互补。

1.3 评价方法(1)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根据设计的培训评价量表进行理论、实践操作、模拟案件考核进行综合评分,每项100分满分,取平均值作为每项最终得分。(2)自我评价:设计培训人员培训模式认可度评价表,主要包括提升理论水平、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应急应变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军事素养水平、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共8个方面,每项1~4分,分别对应差、一般、好、很好。好和很好则认为培训学员对培训模式的认可。1年后对所有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收集测评结果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及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及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培训结束后三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考核情况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培训结束后理论、实践操作和模拟案件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传统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培训结束后理论、实践操作和模拟案件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结束后三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考核情况对比分析(分,±s)

表1 培训结束后三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考核情况对比分析(分,±s)

注:与传统培训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培训结束后三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均显著高于传统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培训结束后三组卫勤护理骨干学员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对比分析[n(%)]

3 讨 论

3.1 加强医院卫勤护理骨干实践技能是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方法军队医院是卫勤保障力量的主体,是部队战斗力生成、保障官兵健康的强大支柱[9]。军队医院卫勤护理力量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对卫勤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操作要求,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较强,在国家医学紧急救援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0-11]。军队护士直接对部队进行伤病防治,维护军队人员的健康,恢复伤员的战斗力,是卫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水平直接影响任务效能、现场救援效果和救治伤员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状态[12]。但随着军队医院编制改革的深入,护理人员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积极开展军队医院护理骨干培训可改善这一变化带来的问题[13]。

3.2 分阶段培训法匹配法较传统方法更具优势传统单一的培训方式忽略了渐进学习吸收客观规律的缺陷,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培训过程不是一次性就可以改变的,需经过阶段,如没有计划的干预,培训人员会长期停留在早期的行为阶段。有效的培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针对不同培训阶段制定方针有助于学员在不同的阶段间过渡,使培训变化递进[14]。实践证明传统的培训方式作用极其有限,故采用科学高效的培训模式完成卫勤护理骨干的培训,帮助其快速有效的提升极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分阶段培训匹配法对卫勤护理骨干人员进行培训,按照理论培训期、实践培训期、专项技能提升期和查漏补缺四个阶段对学员进行分阶段培训,循序渐进,符合人类学习规律。在分阶段匹配培训过程中,各阶段均采用与培训内容相匹配的培训方式,如电子课件、实践技能操作、团队协作、情景模拟演绎、失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和技能操作回放巩固等。培训模式多样化,各阶段培训方式合理,既可在理论基础、专项培训下提升技能学习,又可查漏补缺,在贴合临床真实场景的实际情景演绎中体验、感悟、学习,同时还注重对军队医院学员素质的培训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注重对学员分析思辨应急能力的拓展。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学员培训结束后理论、实践操作和模拟案件考核得分均显著提高,且学员的认可度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传统培训方式不符合渐进式学习发展的规律,带教形式具有机械单一性,学员积极性不高所致;而分阶段培训匹配法具有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学员与带教老师沟通、动手、分析与协作能力显著增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动力。陈绮君[15]采用分阶段合理培训方式匹配法对急诊科新入职护理人员开展培训,结果显示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深受培训学员的认可,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3.3 “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增加了培训学员的综合水平,认可度较高本研究显示,采用分阶段培训匹配法结合“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进行培训后学员理论、实践操作和模拟案件考核得分均高于单独应用分阶段培训匹配法,且学员的认可度更高。笔者分析认为,“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阶段,“交叉式”考核小组长时间对培训学员进行询问和考核以准确掌握学员的培训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反馈辅导,以防止学员出现松懈、疏于学习的情况,且“交叉式”培训与考核可吸收带教老师和考核老师的长处,综合提升水平。同时使护理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可有效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观念,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并可对护理培训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增强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赵丽君等[16]通过“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使护理常规、操作规范流程进一步优化,有效改变护士的学习方法及护理理念。因此,将“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应用于护理培训中可更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理论、实践操作和模拟案件考核水平,增加学员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采用分阶段培训匹配法结合“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对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培训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显著提升,学员的认可度较高。

4 小 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中,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分为3个小组,发现采用分阶段培训匹配法结合“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提高了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的理论、操作和模拟成绩,提高了培训效果,且学员的认可度较高,为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培训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1)本研究纳入人群中女性较多,男性卫勤骨干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2)本研究选取的均为北京地区的军队医院卫勤护理骨干,且未进行多中心的研究。在下步研究中,可增加男性卫勤骨干的数量,开展多区域多中心的研究,使培训方法能够在全军开展。

猜你喜欢
卫勤分阶段骨干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ASON的高速公路骨干通信网升级探讨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