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筑学在本科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2022-04-27 02:3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士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建筑设计

文/傅 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 士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海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博 士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

1 电影建筑学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

1.1 电影建筑学

电影建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近年来逐渐被关注。2020年10 月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清华大学建筑评论家周榕、著名导演贾樟柯等在平遥电影宫展开了建筑与电影主题对话。

国外较早将电影与建筑设计联系在一起的建筑师是勒·柯布西耶,他的建筑设计草图通过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表现了空间的日常性和电影性[1]。1930 年柯布西耶18 分钟的建筑短片《今日建筑》记录了建筑的使用而不仅仅是房子本身。此外,建筑师屈米的《曼哈顿记录》通过将影像与建筑学传统的图纸相结合的手法来重新表达建筑空间。1999 年佛罗伦萨的第四届国际影像建筑节的主题就是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用影像表达建筑[2]。

国内电影建筑学近十年从建筑设计拓展到城市设计、城市更新、景观设计等更广泛的领域。建筑设计方面,纪屏兰基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分别从空间剧本设计、镜头组织设计、电影性空间元素、知觉体验设计、叙事结构的编排以及空间意境的营造六个方面提出建筑空间设计策略[3]。许梦媛通过对《刺客聂隐娘》和建筑案例中叙事手法的比较,对建筑叙事中的诗性特质展开研究[4]。王斌鹏将电影性的空间理论运用于基本的建筑空间组织[5]。曹昕借助电影建筑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方法,总结纪念性空间的设计策略[6]。城市设计方面,齐柠从电影视角分析“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标志”五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7]。城市更新方面,陈晓将电影建筑学应用于旧工业建筑改造[8]。王梦婕将电影艺术表现手法试验于武汉市红钢城的旧城改造设计中[9]。景观设计方面,胡亚轩结合电影方面视觉表现手法分析了梅山文化园各个景点特色[10]。谭雪露借鉴电影化的叙事手法及电影制作的四个步骤,指导文化旅游创意园外部公共空间设计[11]。

1.2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

20 世纪90 年代起,欧美建筑学院开始在常规建筑教学中引入“电影建筑”课程。如伦敦AA 学院的媒介课教学“预告片/设置/25 帧的建筑”、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电影与建筑”专题研究、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相机眼》研究课程等[12]。

国内大学也有类似实验课程。例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三年级建筑与城市设计教学的课题之一“电影北京”,通过对电影与建筑和城市之间关联的探讨,分别以“建筑的社会性”和“建筑的艺术性”为侧重点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13]。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 年空间教学的实验课程《电影建筑学》让学生通过对运动影像的分析、设计和表达提高空间知觉和想象力[14]。华中科技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家宅设计作业从电影中体验空间并复原空间。这些教学实验探索旨在通过跨学科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华南理工大学电影建筑学教学实验主要应用于本科生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课程的第一个作业“初看建筑”要求在老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一个“建筑与我”的电影视频短片(表1)。

表1 “初看建筑”作业教学安排(表格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 电影建筑学优秀教学案例

笔者指导的“初看建筑”电影短片《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选取广州城市建筑遗产——东山口侨园建筑群作为参观对象,通过讲述发生在侨园建筑群里面的一段近代革命者的爱情故事,强调了建筑空间的电影性。

2.1 电影主题的界定和分工

电影主题一般具有一定的悬念和趣味性,并且具有叙事编排的可能性,能激发人的思考和体验。广州东山口侨园建筑群不仅具备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而且见证了近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2)。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之后,明确以“近代革命者的爱情故事”为电影主题,10 个同学全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参与电影前期准备、拍摄制作、后期处理工作(表3)。

表2 广州东山口侨园建筑群的历史背景(表格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表3 《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电影分工(表格来源:谢炜祺提供小组分工及名单)

2.2 电影叙事的情节编排

《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电影叙事的情节编排(即建筑空间情节线)采用了单一情节线的叙事方式,在单一情节线上设置了八个电影场景(即节点建筑空间)(图1)。在经过八个场景的旅途中,现代女主角以旁白自述的方式,讲述了爷爷奶奶作为青年革命者在侨园发生的近代革命爱情故事。

图1 《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电影叙事的情节安排(图片来源:谢炜祺绘制)

2.3 电影叙事的时间结构

一个建筑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也是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的创作过程[15]。《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虚构了发生在四个侨园建筑中的四段青年革命者的电影故事,电影叙事的时间结构见下表(表4)。

表4 侨园建筑情节安排和电影叙事时间结构(表格来源:作者根据电影情节绘制)

图2 开场(正叙)(图片来源:《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电影截图)

图3 围绕四个侨园展开的四段虚构情节(插叙/跳叙/闪回)(图片来源:《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电影截图)

图4 结尾(正叙)(图片来源:《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电影截图)

3 电影建筑学作业的点评及思考

3.1 电影建筑学作业的点评

电影建筑具有影像化的表意功能[16],电影建筑学作业点评环节由二维图像的点评转变为影像信息的点评。汇报和点评环节由全年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包括18 名专业教师和约200 名同学。通过专业教师的匿名投票最后选出5 个优秀作业(表5)。作业点评主要围绕电影主题是否鲜明、逻辑是否清晰、拍摄手法是否多样,以及建筑与电影故事是否有较强的关联性四个方面进行。

表5 “初看建筑”电影作业名称及成绩(表格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3.2 电影建筑学作业的思考

电影建筑学通过影像来辅助空间建构情景具有现实价值和丰富潜力[17]。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初看建筑”作业,是一个较好的电影建筑学本科建筑设计教学应用案例。首先,电影建筑学作为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建筑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热情。故事的设计、场景的选择、服装的租借、人物的化妆、拍摄和后期处理全是小组合作完成,培养了同学的合作精神。其次,通过电影方式了解建筑百年间的使用变迁和挖掘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学生丰富了建筑史的知识。再次,学生通过电影方式初步理解了建筑空间、建筑结构、细部装饰、建筑与人的关系以及建筑中的情境体验。最后,通过撰写旁白来培养解读建筑的能力,同学们相当于完成一篇关于建筑的小论文。相比通过抽象枯燥的平面、立面、剖面图来理解建筑空间,电影建筑学不仅活泼有趣,便于理解空间,更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空间,受到本科新生的普遍欢迎。

与其他国内大学的教学实践课程相比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电影建筑学实验课程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可以在教学环节要求同学们引入专业图纸,在讲述建筑故事的同时,加强建筑专业性的表达;其次,电影建筑学不仅可以在本科生低年级“初看建筑”作业中应用,还可以在本科生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应用,用电影建筑学的方法来设计建筑,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由“解读建筑”到“设计建筑”的电影建筑学教学实践体系;最后,评图环节可以扩大评委范围,邀请知名导演来参与评图。

结语

电影建筑学作为一种建筑设计创作手法较好地将建筑背后的情境意义呈现出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采用电影建筑学的方法,在本科建筑设计“初看建筑”作业环节让新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电影的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建筑空间的故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电影建筑学在教学实践方面还有很大应用空间。

猜你喜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梁文峻、巫金隆、黄靖鸿、吴国杰作品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