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之内
——航站楼建筑设计中的人文特色体现

2022-04-27 02:31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空港枢纽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樟宜仁川航站楼

文/高 扬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空港枢纽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硕 士

引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众多民航指标走向世界前列,其中运输周转量及千万级机场数量更据世界首位,正逐步实现由民航运输大国向民航运输强国的稳步转变。在国家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1]中,相比“十三五”中对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明确表述,整体淡化了对于经济增速的要求,“质量”一词在报告中的频繁提及释放出国家未来发展从速度到质量转变的重要信号。“高质量”将成为国内新的发展重点。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将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转变为拉动内需,从而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成为了各行各业新的发展方向。

1 中点or 终点——旅客对航站楼期待的转变

2019 年9 月25 日11 时28 分,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席台上宣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机场航站楼建筑在普通旅客心中的认知及期待正式迈入了新的阶段。据统计[2],仅5 日之后,国庆节假日前往大兴国际机场游览的日游客量已逾7 万人次,整个假期期间游客量总计达47 万人次,与出港旅客的比值达到了13:1;10 月3 日当天,游客量更是达到了10.7 万人次,游客/旅客比实现了惊人的24:1。航站楼已经由旅客往返城市间必经的中点,一跃成为了旅客出行的目的地本身。

被称为城市名片的机场航站楼建筑,拥有着丰富的空间序列、领先的科技理念以及充足的流量支撑,早已具备了一切成为旅客及游客出行目的地场所的完美要素。长久以来,机场及交通建筑仅仅作为城市之间物理空间的连接点,并未能有效地实现连接旅客情感及心理情绪转变的重要功能。作为标志性的“门户”,与强迫旅客必须经过的做法相对,航站楼理应令前来的旅客对所在的城市充满向往,进一步吸引旅客驻留并一探究竟。

在国际航空旅游业协会2019 年于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旅游竞争力指数报告[3](The Trave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中(图1),提出了旅游竞争力指数的概念(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图2)。在对比了有利环境(Enabling Environment)、有利政策及条件(T&T Policy and Enabling Conditions)、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自然及文化资源(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后,新加坡成为了世界航空旅客亚洲首选的旅行目的地。中国虽然在亚太地区拥有着最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依托于国内高度发达的高铁网络,旅客在比对城市中的区域位置、站场中所需的停留时间、准时性以及舒适性后,航空出行优势较为不明显,航空在旅行这个日趋典型的买方市场中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

图1 2019 年全球旅游竞争力报告(图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官网)

图2 旅游竞争力指数概念(图片来源:作者根据2019 旅游竞争力指数报告自绘)

与此同时,随着机场规模的逐年增加,旅客在航站楼中停留的时间仍在日益增长。如何从旅客需求变化的趋势出发,抵消由于航站楼规模增大所带来的时间增长问题,利用旅客的等候时间,通过提供特色化的候机体验来为场所注入新的内涵,利用机场交通功能之外的延伸属性,发挥机场作为社会性空间的重要能量,成为了机场航站楼设计师们的重要课题。

2 立足本地,面向未来——机场人文特色打造

2020 年底,为指导全国民航系统推进人文机场建设,民航局正式印发了《人文机场建设指南》[4],以“人文关怀”和“文化彰显”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设要点。其中“人文关怀”重在人性化体验,语境中的“人”,在机场使用者中主要由两类构成:出行旅客及其随行亲友和机场工作人员。对于旅客,除基本的便捷出行保障外,人文关怀还需对有特殊需求的旅客开展适应性的设计:为孕期女性提供独立安检通道、为携带婴儿出行的家庭旅客提供母婴候机休息室、为无成年人陪同的儿童旅客提供专署柜台及专人陪同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无障碍设施等等,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旅客关怀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对于工作人员,提供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打造并宣传优秀的机场企业价值观,通过环境和理念的塑造,潜移默化地影响在巨大压力下工作的服务人员同样是人文关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契合,“文化彰显”则重在体现机场深层次的示范性需求。机场作为城市的名片,体现出的标志性与门户性早已不言而喻。在作为城市整体形象的集中展现时,也应作为人文特色的展示窗口。充分利用自身内部空间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通过适度增加地域文化唤起旅客的情感共鸣。

针对于两方面的要求,文件从理念、规划、布局,到产品、环境及主题策划均有了纲领性的阐述,为机场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也反映出在交通属性之外,机场航站楼所展示出的延伸属性已经成为了机场评价的新指标——“理性逻辑地回归传统,开放包容地面向未来,立足于本土的创新”[5]。

利用与城市文脉相呼应的主题,打造出与旅客更具情感共鸣的记忆点,成为了众多优秀机场所采用的方式。接下来,文章将以近年来新落成的两处航站楼为例,对机场在人文特色打造中所展现出的不同手法进行简要解析。

2.1 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连续12 年位居机场服务世界排名首位,并多年被ACI 国际机场协会评为世界最佳服务机场。机场自1990 年T1设计初期至2018 年T2 投入运营,一直以构建“Cultureport”文化空港的理念指导设计运营的全流程(图3)。T2 投运后,机场更是对外发布了2030 年“连接人与文化,奔向未来”的远景目标(图4),强调了机场以人为本、重视文化传播、注重新技术应用的三个发展趋势,并同时广泛对外宣传新机场的三大特征:文化、艺术、科技。

图3 仁川机场对外发布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图片来源:仁川国际机场官博)

图4 仁川机场重视文化发展的远景目标(图片来源:仁川机场公司官网)

2.1.1 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演出

作为公认的文化输出大国,韩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其国内的支柱型服务产业。作为年旅客量6000 万的国际枢纽,仁川机场结合传统文化主题,通过独创的各类演出及表演活动,将现代文化艺术活动、传统文物展示、民俗文化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销售融于一体,丰富旅客体验的同时,将机场打造成为韩国文化的一大宣传基地(图5、图6)。

图5 仁川机场2 号航站楼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图片来源:仁川机场公司官网)

图6 王室出行——传统文化互动式巡演(图片来源:仁川机场公司官网)

2.1.2 创新融合的多元化文化表达

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韩国在文化产业输出及艺术创作之中都有着大量现代国际与传统民族文化融合的尝试。仁川机场在航站楼顶层的观景展示区域中,也独创性地将机场模型与3D 投影技术融合。可升降的航站区实体整体模型,结合精彩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将本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与航站区整体规划融为一体,让旅客在传统文化浸润中感受机场发展的脉络,提供了良好的共情体验(图7、图8)。

图7 传统文化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来源:仁川机场公司官网)

图8 多媒体投影结合航站区实体模型展示(图片来源:仁川机场公司官网)

2.1.3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艺术展示

自2 号航站楼运营伊始,仁川机场开始构建了全新的“Artport”艺术机场理念。一改传统机场内独立设置艺术品展陈专区的模式,新机场将艺术品陈列与航站楼空间规划、室内精装修、多媒体文化内容策划进行了充分结合,尝试探索在保留航站楼效率的同时兼顾文化和艺术的展示。通过构建放置在迎客厅、值机厅、商业区、候机厅、行李提取厅等结合旅客流程的不同类型艺术品,航站楼利用不同区域旅客驻留时间及心理感受的变化,将来自国内外优秀艺术家们打造的传统建筑抽象艺术作品、动态灯光悬挂雕塑、落地式流媒体展示雕塑、平面艺术品展示灯箱及动态水幕装置穿插其中,实现了旅客移步易景的优质体验(图9、图10)。

图9 位于交通中心内的艺术作品:房中房(图片来源:仁川机场公司官网)

图10 位于到达大厅内的作品:Ambiguous Wall(图片来源:仁川机场公司官网)

2.2 新加坡樟宜机场

在国际民用航空评级组织Skytrax 举办的世界机场评级中,樟宜国际机场已连续8 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于2017 年10 月份开始运营的T4 航站楼,以人性化体验出发,广泛采纳各类创新科技,为旅客打造了“活力隽永、妙趣横生、精彩纷呈”[6]的全新体验。

2.2.1 吸取城市特色,创新文化融合

图12 自助值机区域天窗及各设备设施设计元素相同(图片来源:樟宜机场公司官网)

新加坡作为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人口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组成,宗教包含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多种类型。促进各民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不同于仁川机场,樟宜机场将绿色生态作为机场的主要体现风格,通过大规模的玻璃幕墙及大量的绿植营造了明亮生态的开放空间。整个T4 航站楼内将新加坡国花——兰花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将车道边雨棚、值机厅及候机厅的墙面、地面、空间雕塑、各区域座椅以及问询柜台完整串联在一体化的语境之下(图11—图13)。以科技、自然为主,人文文化为辅,提升旅客体验的同时,降低了民族文化认同所带来的敏感性。

图11 樟宜机场T4 车道边区域(图片来源:樟宜机场公司官网)

图13 指廊候机区域吊顶与地面设计元素相呼应(图片来源:樟宜机场公司官网)

2.2.2 融合艺术媒体,丰富宣传内容

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Moment Factory 视觉特效公司为T4 航站楼量身订制了两处媒体墙[7]:位于安检区上方,长70 米高5 米的全景图“ThePanorama”(图14);以及位于商业集中区墙面的娘惹爱情故事“Peranakan Love Story”(图15)。两处多媒体展示分别将新加坡的自然风光以及代表性的娘惹文化,通过灵活的动态展示方式呈现在了旅客压力最大及最为焦虑的位置,有效地缓解了旅客等待时无聊与紧张的心理,同时也协调了机场作为国际化枢纽兼顾现代化与地方特色的关系。在强调自然与科技的同时,将新加坡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植入了来往旅客的内心,既建立了充满人文气息的乘机环境,也利用机场的品牌强化了城市的形象。

图14 The Panorama(图片来源:Moment Factory 官网)

图15 Peranakan Love Story(图片来源:Moment Factory 官网)

2.2.3 市场化文化传播,创建共情体验

2019 年10 月18 日,“星耀樟宜”正式开幕[8],这处位于航站区中心位置的商业综合体,以世界最大的室内雨水花园为核心,连同着280 余间精品店铺一起,连接起了航站区内的各处设施,开启了世界范围内机场的新篇章。随着网络及社交媒体的争相报道,对于樟宜机场及新加坡的热度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攀升。

但从网络数据热点统计结果反观所带来的社会反响,较开幕日当天,全世界范围内对于樟宜机场的关注度峰值却位于两个月前的8 月下旬。并且从历年的数据比对中可以发现,2019 年8 月26 日当天樟宜机场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处于2004 年至今近20 年内的最高峰(表1、表2)。

表1 樟宜机场世界范围内网络数据2004 年至2020 年热点统计(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表2 樟宜机场世界范围内网络数据2015 年至2020 年热点统计(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回溯当日的新闻热点与关键词,新加坡当地时间26 日凌晨,樟宜机场官方与新加坡当地歌手林俊杰合作,联合发布了以樟宜机场及彼时即将投运的星耀樟宜为主要故事背景的歌曲《The right time 对的时间点》(图16)。歌曲的音乐影像邀请了知名的当地演员,契合着优美的旋律及动人的歌声,演绎了一幕幕机场中悲欢离合、温暖人心的画面。通过描绘机场中令人憧憬的美丽邂逅,伴随着艺人本身及歌曲的影响力,樟宜机场24 小时之内在世界范围内的搜索量环比增加了520%,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对于新加坡本身搜索量128%的增幅。结合新媒体的市场化运营,为机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图16 歌手林俊杰歌曲《对的时间点》宣传封面(图片来源:JJ 林俊杰官方网站)

结语

作为世界范围内突出表现人文特色机场的代表,仁川及樟宜机场提供了两种和而不同的典型人文机场构建策略:当所在城市或国家文脉特征相对独立时,宜侧重当地文脉的传承延续,古今结合,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及技术,将科技与艺术展示及文化活动巡演结合,令旅客在新媒体的体验和传播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积淀,感受“文化机场”的文化脉络;当所在地城市文脉较为复杂或难以准确提炼时,可以顺应机场绿色、智慧、人文的引领方向,将自然和科技作为机场的硬件特征,通过结合机场及城市整体的形象宣传及新艺术媒体展示,构建旅客共情体验,将各类人群的多样化、人性化考量作为营造情感共鸣的要素,实现机场从物理连接到情感连接的过渡。

除上述的两处机场外,近期完成的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纽约拉瓜迪亚机场等以人文关怀体现及属地化文化传播作为主要建设要点的航站楼建筑,亦提供了多样化的机场设计途径。通过文化机场的打造,众多机场成功成为了优秀的文化传播平台。而借助丰富的文化资源,也让航空港更好地发挥了城市乃至国家名片的积极作用。随着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不断建设,航站楼对自身的定位会超越传统地理概念中“门户”的意义。航站楼正凭借着自身的吸引力,以全新的阶段与世界热情相遇。置身其中,抬头仰望星空,俯身细嗅馥郁,成为旅客对于一座城最初和最终的美好记忆。

猜你喜欢
樟宜仁川航站楼
印度尼西亚·亚齐等
作者更正
新加坡
航站楼
国航荣获新加坡“樟宜航空大奖”
魅力仁川中区的历史与今天
仁川亚运会女子橄榄球决赛技术对比分析
仁川市场开发要向广州亚运取经
韩国最长大桥明日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