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下的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
——以江苏盐城大桥村农庄改造项目为例

2022-04-27 02:31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风貌瓷砖墙面

文/毛 羽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胡振宇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 授 硕士生导师

引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立面改造是提升街道、社区等整体风貌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新型农村住宅、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等的建设都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在既有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中投入有限,对成本控制更为重视。本文通过三个角度提出了成本控制下制定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策略的方法。

1 成本控制下的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策略

1.1 整体把控改造预期

农村住宅多为村民自建住宅,立面受到村民自主的喜好、户主的经济能力、当地的风格偏好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呈现出有异有同的现象。同时由于建造时间、使用情况和维护程度不同,立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老旧破损。立面改造程度轻有基础的立面翻新,重有重新塑造的外包立面。基础的立面翻新包括立面重新粉刷、更换立面饰面、屋面或门窗构件等,这种程度的改造不改变建筑立面墙体和洞口位置,改造成本有限,同时具有工期较短的优点,应是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的主要方式。

在具体的改造项目中,应对改造对象进行整体统筹。不同破损程度的住宅需要的改造程度不同,应从整体上权衡投入的分配。也要考虑农村自建住宅既有立面之间的相同特点和该特点在整体中的占比,在统一整体风貌时要酌情提取或舍弃。基于以上两点,从整体出发,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造预期,这样提出的改造方案能从根本上控制全部成本。

1.2 合理制定详细方案

设计对成本控制有着特殊意义。设计图纸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在方案实施阶段对成本控制影响较大,设计方案越合理,方案整体性越强,工艺局部调整的可能性越小,从而提高对成本的把控力,减少材料浪费的可能性[1]。改造方案的合理性与新建项目不同,受到改造对象现状的制约很大,主要在于改造的可实施性上。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应注重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现状资料的勘测和收集。农村住宅立面改造的可实施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村民和出资方的接受程度。这就需要加强各方沟通,依据改造对象的现状提出对方更易接受的方案,同时动之以理。改造方案应合理利用统一色彩或增加相同构件等事半功倍的方法。对于住宅建筑立面改造的前提是保证既有墙面和屋面物理性能,再谈风貌。制定改造策略时需要考虑更换墙面饰面和屋瓦对于保温和防水等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对经济的方法。

1.3 落实材料人工成本

外立面改造工程主要是进行装饰工程的改造,其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70%至80%左右,因此材料费用的高低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因为材料变化而引起的工程变更[2]。材料总量主要由改造施工图计算得出,合理把控整体预期,降低成本。在确定改造方案时,就要考虑使用材料的价格和该材料施工的人工成本。在人工费方面,由于不同类型材料施工工艺不同,人工费用也有差异。瓷砖饰面拼贴的人工费就明显高于涂料喷涂的人工费。乳胶漆等外墙涂料价格不贵,又好又快,被广泛应用于立面改造中,但是其施工的质量需要有把握,避免后期的涂料饰面开裂、空鼓或脱落,改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返工,使得成本增加。对于数量多、规模大的农村立面改造项目而言,政府还可以选择与某一供应商达成一致,保持长期的合作,从而在购买材料等方面获得更为优惠的价格。

2 江苏盐城大桥村农庄改造项目

2.1 项目情况

大桥村地处江淮平原,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因东濒黄海,温暖湿润。地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桥镇集镇的北首。本项目立面提升的内容是围绕大桥村2 号庄点新型农村社区的77 栋住宅,大部分是上世纪90 年代以后村民自主建造,住宅立面呈现出互相影响和模仿的现象,但构件选择上又各不相同,互相区分。其中有66 栋是沿街住宅,因此该项目对村庄风貌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仅作为整改内容,也体现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成本控制。

2.2 整体把控改造预期:分类分析

对以上两种分类综合分析可得:类型二数量居多,整体所需改造程度不高,不提出过分的改造预期,便可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图1)。改造预期应达到整体风貌统一和谐,减少现有的杂乱和破败感即可。户型一和户型四是主要的改造类型,对于户型四的详细改造方案要着重考虑(图2),其中类型三较多,在该类型住宅改造上投入的成本比重最大。

图1 按所需改造程度分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按户型分类并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 合理制定详细方案:统一色彩和构件

在77 栋住宅中,40 栋位于民建街一侧,26栋位于川南路一侧。每栋之间间距不大,形成了较完整的沿街立面。站在路边一眼望去,住宅立面色彩表现是最为直观的。在成本控制下,通过色彩来统一风貌是最直接有效的改造方式。其次,立面风格还取决于门窗、线脚等构件的风格,要酌情提取或舍弃。

2.3.1 住宅立面色彩分析

大桥村农庄改造项目中,改造主体是农村自建住宅,村民对改造方案的接受程度是评判该方案可行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住宅立面既有色彩进行研究与分析,更有可能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77 栋住宅中,红色瓦面屋顶有67 栋,屋顶色彩基本统一。对立面各部分色彩进行分析(图3):墙面颜色作为立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立面的主体色。屋檐作为屋顶与墙面的交界部分,面积小但凸出于墙面,较为显眼。白色瓷砖贴面是早期流行的外墙贴面,瓷砖尺寸小且多为竖贴,砖面与砖缝黑白对比明显。经过多年风吹雨打,白色瓷砖更显破旧。浅黄色贴面的住宅数量也较多,相比较深红色贴面,浅色墙面色彩可以和红色屋顶区分开来,明度也更高。且现有浅黄色贴面住宅建造时间较近,表明了浅黄色是近几年村民选择的偏好。改造方案中,墙面色彩的统一应以浅黄色为宜。蓝色和墙面适宜的浅黄色是对比色,为了达到和谐舒适的视觉效果,改造方案中屋檐采用浅棕色,与屋顶的红色和墙面的浅黄色属于类似色相(图4)。

图3 墙面和屋檐色彩的数量及占比(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户型一改造方案图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立面上仅次于墙面面积的就是窗玻璃的面积。77 栋住宅中,有浅蓝色玻璃的有8 栋,有深蓝色玻璃的有11 栋,有绿色玻璃的有16 栋。门、门框、窗框、阳台、线脚等构件虽然在立面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实际调研中存在的样式和色彩更多。以窗框为例,有古铜色窗框的有44 栋,有白色窗框的有41 栋,既有古铜色窗框又有白色窗框的有23 栋。如果更换门窗,数量太大,成本过高,从经济角度决定不考虑。选择通过改变勒脚线、线脚、窗套等更大面积的构件色彩,来统一风貌,涂刷成与屋檐相同的浅棕色,减少立面上的色彩数量(图4)。

2.3.2 立面构件统一

住宅原有构件的舍弃和更换都会产生额外的材料和人工成本,可以通过增加相同的窗檐、窗沿、门檐、墙裙等构件来达到风格的整体统一,从而控制成本。大桥村改造项目中的住宅,其屋脊的装饰构件都为中式的,但大部分住宅各自增加了欧式的窗套或壁柱式样的线脚,风格混杂。因此,增加的统一构件应简洁现代,没有明显的风格倾向,以使每栋住宅都可以添加,达到统一整体的目的。此外,每户的空调外机大多裸露悬挂在外立面,设置一样的空调外机罩,既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又能借此统一风貌(图4)。

2.3.3 详细改造方案

墙面全部喷涂浅黄色真石漆,檐口色彩与新做的窗檐、窗沿、门檐、墙裙统一为浅棕色。定制相同的空调外机罩。保留各栋原有的立面细节不做拆除,重新喷涂相同浅棕色进行统一。这样在玻璃、窗和门等细节不相同的情况下,整体上达到了统一之中又留有特点的效果。最终按户型类型提出详细改造方案示例图纸,方便改造施工(图4)。

2.4 落实材料人工成本:采用外墙涂料

在大桥村改造项目中,选用了外墙涂料对旧瓷砖墙面翻新的方法。施工工艺中,不用拆除原有瓷砖,可直接在瓷砖上喷涂涂料,节省了拆除和重贴瓷砖的人工成本,同时减少了对拆除下来材料的处理成本。且该做法,施工时间更短,效果好,维护费用低。在立面构件窗沿、窗檐等线脚的材质上,市场上也有各种不同特质的材质可以选择。结合市场情况,了解各种材料的差异,在成本控制的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结语

美丽宜居乡村内涵集中体现在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四大基本特征。本文研究成本控制下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旨在为类似的改造项目提供一些启示,但在成本控制和建筑地域风貌传承上没有做到兼顾,具有一定局限性。

猜你喜欢
风貌瓷砖墙面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Dekorami瓷砖系列:以静态时空讲述瓷砖的故事
比大小招数多
铺瓷砖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开关的美丽衣裳
库车城市风貌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