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发展与生态小镇景观设计的研究

2022-04-27 02:30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绿地景观设计园林

文/刘 森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讲 师

方竣禾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杜雨欣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覃靖泽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朱 滢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1 居住区的发展概况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居民选择的重要因素,一天之内人们在居住区里的时间往往占到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精神、行为,更直接影响我们的基本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指数[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对于居住区的选择从一开始的能够满足基本居住需要到室内和室外的环境逐渐变好,到现在慢慢倾向于对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设计风格及合理性、人文特征、生态环境、居住幸福感的需求[2]。由此可见,人们现今对于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和生态性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也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

1.1 国内外居住区发展概况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居住区发展,从根源上来说,都与各自的文化底蕴有关,更深入地说就是园林发展历史的不同[3]。但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同于真正的造园艺术,西方的居住区发展比国内发展更早、更有经验。类似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也有它独特的物质因素,地形、水、植物、道路、建筑,精神层次也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等。

1.1.1 国内居住区发展概况

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从夏商周时期的园、囿到唐宋时期真正富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足足经历了两千多年,造园技巧也在不断提高和升华。随着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类审美的艺术转型、17 世纪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兴起再到19 世纪后现代主义和工艺美术运动对于世界园林艺术体系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在园林中也得到交流。中国园林中的一些要素会偶尔出现在西方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现代的发展开始偏向于中西结合,这是全球化文化交流的趋势,是一件积极的事[4]。

居住区的景观和建筑设计是分不开的。目前国内的知名建筑,如苏州博物馆、香山饭店、中国人民大会堂,没有例外都是出自有留学背景的华裔建筑师之手,一方面体现了这些建筑师的精湛技艺和对中国建筑文化的拿捏恰到好处,另一方面更体现了国内的顶端建筑师人才仍然匮乏。

1.1.2 国内居住区的发展思路

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交流在当今时代从未停止,人类对于美和舒适环境的认知也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设计从业者与时俱进,充分汲取最前沿信息,发掘新的材料,转移到新的技术上去,改善我们以前对于居住区设计理念中与外界联系过少的思想,将中式园林中最有实践价值的部分演绎到现代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同时我们还要考虑设计最终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设计生态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总体提升。

近些年,西方居住区的景观规划对国内的居住区风格影响很大,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不可避免,我们既要看到西方景观中的设计精髓,又不能将中国古典的特征全盘抛弃,可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心去创造属于中国特色的居住区环境。这不但是为了传承中国园林的千年底蕴,更是为了提升人们真真切切的居住体验。

1.1.3 青岛市开发区生态小镇二期设计原则

为了实现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生态效益和协调规划、科学进行植物配置的目标,更好地增强居民的居住幸福感,本设计始终依据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

我国自然和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在充分考虑这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开展规划和设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增添设计的整体性,比如铺装的材质、植物的选择。同时,场地的地形、水系、气候、适宜种植的植物种类都需要充分调研,并且需要实现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5]。

(2)各种功能区的协调

人类的行为是具有共同特点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不同年龄段的人和不同性别的人在居住区里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兼顾大多数人对于场地的共同需求和意愿来进行设计。比如针对年轻的人们,要设计一两处规模较大的活动场地,如篮球场、网球场等;针对年纪大的人们,多设计面积较小的活动场所,偏向于静谧,如观景挑台、棋室等。但是不管是哪种功能区,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更好地丰富居民的生活,不给居住房屋增添噪音、光污染等,同时场地还要注重与植物的搭配。

(3)景观设计服务于建筑设计

建筑是居民真正生活起居的场所,良好的景观设计为建筑的设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景观设计的风格可以和建筑设计风格有机结合,共同建成独具一格的居住区[6]。

(4)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现在逐步成为了一门规划未来的综合性学科,但是自然和人这两个要素一直是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从人的基本思想、心理和行为入手,也可以使园林景观的服务功能及可持续性得到加强。我们可以将建筑外部的环境设计成具有浓厚居住气息的家园,在被居民认可的同时,也让居民可以感受到温馨、安全和舒适。

(5)居住区的生态效益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是近些年来发展的趋势,大到生态城市的发展,小到一个池塘的生态环境,生态性在某种程度上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在居住区内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也需要将地形、植物、水和建筑的关系处理好,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产生生态效益不仅会为居住区调节区域的温度、吸尘降噪、净化空气,还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新鲜空气,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项目简介与周围公园绿地的研究

2.1 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生态小镇二期,设计地块总面积为14 公顷,其中绿化面积占3~4公顷,总建筑面积为8~9公顷(图1)。

图1 项目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场地中分布有生态居住区、休闲活动区、入口广场区和几个观景区,此设计比较注重不同空间利用形式的联系,在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更多地去研究场地对居民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并不断完善场地的设施,为居民增添生活幸福感。

2.2 周边环境——公园绿地的研究

小区位于青岛市黄岛开发区大珠山脚下,与海岸相距五公里。一个成熟的景观设计,其周边的环境与场地内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当今社会购房消费者愈加关心的问题,往往决定了楼盘价格、销售形势和施工进度。场地周边区域市政设计的初衷是想修建一个生态公园,属于城市公园绿地的一部分。据研究了解,该区域占地20 公顷,场地拥有较大高差,每逢青岛市雨水丰沛时期该区域便存在雨水排放、水污染和雨洪管理等问题,会直接影响生态小镇居民的生活。

根据对场地的调研和对数据的搜集,基于ArcGIS 软件的分析工具,如图2 所显示,该区域城市绿地存在大面积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颜色浅的位置更难进行生态修复和植物种植,生态环境也就更易于被破坏。对生态小镇而言,场地东侧、东北侧生境质量较差,为更好地利用该区域,建议对该区域土壤进行分析,考虑到开发区的土地现状,大概率为裸盐地或盐碱地,栽植或者培育适应性植物群落去应对生态变化。

图2 生态界定环境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与图4 分别是公园绿地的高程和坡向分析,生态小镇西侧区域地势较高,植被覆盖现状较好,高处远眺可见大海,居住区颇有“依山傍水”的风水条件,适合作为公园的密林观景区。绿地东侧地势较为平缓,生境质量较差,建议铺设园路修建小型广场,但要注意与居住区的联系。公园北侧区域现状地形不平坦并且排水困难、土壤下渗能力不足,根据坡向变化,该区域内形成大大小小的洼地,加上青岛地区的花岗岩地质,久而久之出现该问题。

图3 高程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坡向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公园绿地建设初期,关注海绵城市体系,在指导下建设满足生态防护、游憩娱乐、文化教育、环境美化等功能的公园绿地,同时协助改善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服务于居住区的建设,发挥最大潜能[7]。

结语

通过对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景观进行设计,改善居住环境内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质量,还可以增强美感度,使居民们感受到舒适的氛围。小区公共绿地是增强邻里关系的重要区域,居民们在此洽谈、锻炼身体,从而增强邻里之间的亲和性。为充分利用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至少需要包括休闲娱乐区、休闲活动区、体育健身区和儿童活动区。因地制宜也是居住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应充分考虑居住区内部原有的环境条件,对原有的环境以及古树名木等具有历史文化古迹的事物进行保留,体现当地的城市特色。

居住区的景观规划、植物造景具有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地服务于居住区内的居民,植物造景也是一门艺术,将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小区的设计主题融入植物造景的每一个细节,使之更好地服务居民,使居民有归属感。

基于ArcGIS 软件,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青岛市开发区生态小镇周边的场地现状,在尊重原场地大环境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它进行适应性开发,服务于项目的施工和该区域的雨洪管理,以满足小区业主们对于公园绿地的生态环境需求。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应当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场地已有资源并深入探索潜在资源,融入当地的地域风俗、气候条件并听取居民们的声音,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通过多方的努力,力求在居住区的建设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猜你喜欢
绿地景观设计园林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清代园林初探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走进绿地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