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古典建筑

2022-04-27 02:30高祥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授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柱式科林古希腊

文、图/高祥生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生导师 教 授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 主 任

简述

人类定居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建筑类型,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建筑类型以其令人惊叹的数量和成就编撰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建筑文明史。西方古典建筑就是建筑文明史中极为光彩夺目的一页。

西方古典建筑是指产生于希腊古典时期,以古典美学为设计思想,以古典柱式为主要特征,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

古典建筑的“古典”二字是因古典建筑形成于古希腊的古典时期。狭义的古典建筑特指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广义的古典建筑是指运用古典精神、理论和法式建造的建筑,它不受历史和地域的限定,它包括后来产生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以及所有从古典建筑形态、型制出发的修正后的古典建筑形态、型制的各种具有西方古典建筑基本型制、形态因素的建筑类型。

西方古典建筑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西方建筑的源泉。其中包括具有古典建筑后续的古典主义建筑,以及与古典建筑形态相悖,但又从古典建筑形态出发的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

14 世纪后,以法国为中心的古典主义建筑等也应是古典建筑的延续,包括后来传至美国的古典主义建筑。

1 形成古典建筑的时间和地区

古典建筑形成一般指的是公元前5 世纪至公元前4 世纪时,“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海岸,爱琴海上诸岛屿以及东至黑海沿岸西至意大利西西里广大地区的许多奴隶制国家的建筑。”(东南大学主编《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卷336 页,周祖爽关于“希腊古典建筑”的词目)。在此阶段古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选址、布局、柱式以及装饰等开古典建筑之先河。

图1 希腊宙斯神庙广场

图2 雅典卫城山门柱廊

图3 雅典卫城中山门柱廊

图4 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立面

图5 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立面

图6 雅典卫城中伊瑞克提翁神庙

古典建筑成熟时期的古罗马建筑不仅指公元前5 世纪形成的意大利半岛西部的罗马共和国的建筑,还包括公元前1 世纪末形成的罗马帝国的广大疆域的建筑。这时帝国的版图已扩大到欧亚非三洲。古罗马建筑在继承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形式之完美、技术之精湛,可谓宏伟博大之至,它对欧洲乃至全世界建筑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建筑所无可比拟的。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有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是平行发展的。希腊建筑的启蒙期早于罗马。希腊古典时期的建筑繁荣一时压倒同时代的罗马,到希腊化时期开始衰败。罗马征服希腊后,在希腊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建筑取代了希腊建筑的主导地位。两种建筑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大致表现为:

(1)古希腊人富有自由浪漫的气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因而希腊建筑多为抒情性、唯美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古罗马人骁勇、善战、务实、勇于行动。他们以实践代替过多的想象,用模仿取代创造,他们积极地消化希腊文化就表明了这一点。因此,罗马建筑中务实性、理性和叙事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2)希腊建筑以为精神服务的神庙为主,而罗马建筑大多是为世俗生活服务的建筑。罗马国力强盛,世俗生活丰富,涉猎领域广阔,类型多样,因此建筑样式、功能设置更为丰富。

(3)罗马的疆域辽阔,对外交流频繁,与各种文化结合,使其建筑形式多种多样。

(4)希腊的石制技术很高,然而其黏合技术却远不如罗马。罗马的天然混凝土已较为成熟,使其在许多方面,尤其是结构技术上的成就高于希腊建筑。

2 形成古典建筑的思想基础

任何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与当时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建筑经验、审美习惯和人文思想有关,古典建筑也是如此。

在古希腊人处于幼稚的原始社会时,其生存能力有限,他们必须克服自然界中不利于生存的因素和自身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原始崇拜。这种原始崇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古希腊神话,这些神话直接哺育了古希腊的艺术。神话多是对征服自然的英雄主义和雄壮体魄、超常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的歌颂。正如马克思所说:“……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卷133 页)古希腊神话的全民性、民主性和“神人同形”的思想以及“人体是最美的东西”在当时的建筑艺术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尤其对古典建筑柱式的影响巨大,希腊柱式中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反映的是阳刚坚毅,而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表现的是柔美隽秀。

哲学中的理性思维是当时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它将自然中万物的存在理解为数和数之间的关系,即和谐组合。同时认为数字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对人体的崇拜模仿是可以统一的,因为人体的美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所规定,因而人体各部分的和谐关系运用到建筑之中,必然会有美观的效果。

严密的比例关系也是和生产实践相适应的,当时为了便于开采、加工石材,也为了便于砌筑古典柱式,必须准确地计算石材的尺寸,并使石材的尺寸之间有一种互相关联的内在因素。就这一层面而言,生产的实践是古典建筑样式形成的直接来源。

罗马建筑在继承希腊建筑的基础上向理性走得更近。专制思想成为当时的主导,集中制成为罗马诸多建筑的形式。

3 古典建筑的典范

希腊古典样式是在埃及和爱琴海建筑的影响下慢慢形成的,其样式是逐渐演变的。

雅典卫城(Acropolis Athens)是希腊古典时期宗教建筑的代表。它建在高于地面70 ~80 米的坡地上,成为雅典城的视觉中心。东西长约280 米,南北最宽处约为130 米。卫城是由山门、雅典娜(Athena)神像、帕提农神庙(Parthenon)、伊瑞克提翁神庙 (Erechtheion)和胜利神庙(The Temple of Nike Apteros,公元前437—公元前432 年) 组成的建筑群,位于今天雅典城中部。最初的建筑在希波战争中全部被毁,后来重建于公元前447 年至公元前406 年间,由雕刻家费地亚斯总体负责。建筑群的平面布局灵活自由、错落有致,造型注重视觉的平衡与和谐,体量追求变化之中求统一,并兼顾建筑物和环境的互相映衬,整个建筑群无论从哪个位置观赏都是那样完美。在雅典卫城中,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被熟练地应用,尤为显著的是列柱被运用到室内,以及用人像柱代替爱奥尼柱式。雅典卫城地势陡峭,在西端有一条可以向上的通道。在进入山门后,矗立着一座11 米高、满身戎装、英姿飒爽的雅典娜镀金铜像,成为卫城的视觉中心。绕过山门从侧边拾级而上,穿入平坦的广场,广场的右前方是帕提农神庙绵延而雄伟壮丽的列柱和连续而丰富的浮雕,左前方是伊瑞克提翁神庙及其隽秀柔美的女郎柱。整个建筑群由体量最大、装饰最美的帕提农神庙统率,以达到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卫城不仅是希腊人的自豪,也是深受西方人乃至全人类推崇的建筑艺术的极品。

4 柱式的规距

古典建筑柱式是指由梁与柱组成的梁柱结构形式,由檐部和柱子两部分组成。柱式以柱身底径为基本模数,与各局部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法式。这种法式又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古典建筑的形式。如果说,古典建筑需要一种理性的规则,需要局部和整体之间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有系统的、正确的、整数比例的关系,那么柱式正好是度量和比例的最佳载体,它给予建筑以规律性、合理性和逻辑性。实际上古典柱式是构成古典建筑形制的最基本的要素。

古代希腊建筑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形成于希腊半岛的多立克柱式和形成于小亚细亚的爱奥尼柱式,以及公元前5 世纪产生的科林新柱式(Corinthian Order)”。这三种柱式,从整体风格到细部处理都有明显的特征。古代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建筑遗产,并对其柱式进行了改良和发展,他们完善了科林新柱式、改造了多立克柱式、继承了爱奥尼柱式、创造了混合式(Composite Order)、发展了罗马原有的塔司干式(Tuscan Order),如此形成了古罗马五柱式。古希腊的三柱式和古罗马的五柱式共同构成西方古典建筑柱式。

古典建筑柱式有规范的形式和特征。古希腊柱式的柱身、檐部、基座以及柱间距均以柱身的底直径为模数而构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新柱式也各有特点。多立克柱式表现了雄健刚劲,爱奥尼柱式表现了柔美典雅,科林新柱式表现了华丽秀美。古希腊时期典型的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新柱式的不同特点主要区分如下:

多立克柱式:柱高约为底径的4 ~6 倍;柱身上有20 个凹槽。

爱奥尼柱式:柱身是底径的9 ~10 倍,柱身上有24 个槽。

科林新柱式:各部分造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其不同点是科林新柱头为毛茛叶(Acanthus)雕刻,爱奥尼柱头为卷涡雕刻。

在古希腊建筑中除了以上三种柱式外,还有人像柱,以女子雕像柱代替爱奥尼柱,以男像作多立克柱,造型刚毅、雄壮。

古罗马的多立克柱式在古希腊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良,最后发展为两种样式:一种为支撑部分有小齿的,称为“有小齿的多立克柱式”;另一种为在泪石(Corona)下设置了一系列托檐石(Mutule)的,称作“有托檐石的多立克柱式”。二者的区别在檐部和柱头,后者的柱头饰以花纹。檐部由额枋(Architrave)、檐壁(Frieze)和檐口(Corince)三部分组成。

为了表示古典建筑各部分的尺寸,维尼奥拉采用柱子的底半径为1 母度的规范,以母度确定建筑各部分比例、体量。

爱奥尼柱式的造型典雅,并富有装饰性。科林新柱式是装饰最华丽、细部最丰富、比例最轻盈的一种柱式。古罗马的混合式柱式是当时最华丽的柱式。它是将爱奥尼式的柱头和科林新的柱头结合。古罗马柱式中的塔司干柱式,是造型最简练、感觉最浑厚的柱式。

5 古典建筑的延展

古典建筑在古罗马以后没能够继续发展而是中断了几百年。395 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区信仰东正教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建筑风格更接近东方。西部地区信仰基督教,西罗马帝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古典样式。475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取代古典建筑。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在人们狂热地搜寻、挖掘古典建筑样式后,沉寂了几百年的古典建筑又闪耀出灿烂的光芒,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成就最大的是意大利,此时的意大利可谓群星灿烂,他们创造了大量的影响巨大的建筑艺术。在这些建筑作品中倾注了大师们的热情、理想和才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府邸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市政厅、市场、学校等都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这些建筑大多是古典样式的继承。

文艺复兴一方面在重复着一种原来就存在过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在这一传统的风格中重塑着一种新的精神和活力。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更加追求气势的恢弘、体量的雄伟,强调立面具有纪念碑的风格。

文艺复兴中后期,在古典的基础上又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继承为主的、唯理主义的古典主义建筑,它在法国诞生并向尼德兰和英国传播;另一种是强调求异、求新的,后来发展成为巴洛克建筑,它在天主教势力强大的罗马诞生,并向西班牙、德国传播。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巴洛克,这一词原意为不圆的珍珠,是“正统”的古典继承者对这一特殊样式的轻蔑称呼。巴洛克建筑虽然爱用双柱、三柱,柱间大小不等,富于变化,但其仍可见古典柱式的柱头、柱身、柱础这些基本形态。巴洛克风格是在基本形态的基础上作了附加或变形的工作,其实质乃是古典建筑的延续。另外,巴洛克建筑会把檐部或是山花断折,截掉山花顶部,嵌入其他雕饰,或山花重叠,这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维特鲁威(Marcus Vitrwrius Pollio,公元前1 世纪后半期)的理论和帕拉迪奥在《建筑四书》(IV Quatlro Lilri dell’Architeclura)中总结的传统柱式法则。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罗马城,而后传遍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越过大西洋传遍了美洲殖民地。巴洛克建筑自17 世纪问世以来,直至20世纪对欧洲和美洲的建筑及装饰都有广泛的影响,这恰恰证明了巴洛克建筑有在商业社会中存在的现实性。虽然长久以来对巴洛克建筑褒贬不一,但其建筑中表现出对世俗美的追求以及那些具有新的技巧、新的样式的建筑都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当然巴洛克建筑装饰中那种形体过分夸张、堆砌、炫奇的作风是不应该提倡的。

图7 法国巴黎卢浮宫外立面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建筑影响了整个欧洲,其中对法国影响最大,17 世纪提倡理性精神的古典主义成为法国建筑的主流。从18 世纪60 年代到19 世纪,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人们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Arch)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仿的榜样,这便是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主要有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如国会、法院、银行、交易厅、博物馆等,而学校、教堂、住宅采用这种样式的较少。另外,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建筑其样式亦有区别,法国、西班牙、美国以复兴罗马建筑为主,而英国、德国大多复兴希腊建筑。

古典建筑成就之大非只言片语可言及,它在美学思想、建筑样式、建筑理论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给人类留下了无可比拟的宝贵财产。

图8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9 美国国会图书馆

猜你喜欢
柱式科林古希腊
第七章 你能保守秘密吗
第六章 走廊内的哭泣
基于中西方建筑装饰文化的中西方柱式研究
对古希腊柱式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浅析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建筑的艺术特点
科林的故事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