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赛艇运动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探究

2022-04-29 15:48周意男
当代体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赛艇同济大学课程设计

周意男

本文以同济大学的在校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赛艇课程设计与评价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与测试的形式,分析了赛艇运动课程前后赛艇课程的心理变化、核心肌肉能力变化、学生课程评价等评价指标,提出了赛艇运动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为我国高校赛艇课程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积极思路。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开设也逐步多元化,从传统的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逐步转向新兴体育项目如高尔夫、攀岩、龙舟、皮划艇、赛艇等运动,尤其是水上运动倍受学生喜爱。赛艇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赛艇运动不但具有显著的健身功能,该运动所蕴含的多元教育功能使得赛艇运动拥有更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包括锻炼个人的意志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推动赛艇运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中开设水上体育运动课程的高校较少,同济大学率先在2017年开设了赛艇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高校赛艇课程的设计与评价体系缺少可借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更好地推广赛艇运动的发展,丰富一流大学体育课程的多元化,需探索创新适应当代大学生素质需求的赛艇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赛艇运动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运动,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最流行的运动之一。赛艇早在198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是奥运赛场上最早一批正式比赛项目。赛艇运动是一项提倡环保健康、团队精神的国际化运动,而且能够锻炼到人体的胸、背、腰、腿及上肢肌群,与其他运动相比,赛艇划桨动作对于个人体质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此外赛艇为非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而且对膝盖无冲击损伤,因此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参与。

赛艇运动自诞生之初就与高校结下了不解之缘,牛津、剑桥两大名校一年一度的赛艇对抗赛在1829年就开始举行,哈佛、耶鲁等高校也组织了类似的赛艇对抗赛。从西方国家赛艇运动发展的历史看,学校赛艇在推动着赛艇运动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赛艇运动已成为世界名校的一张名片,也是促进赛艇运动发展的基础。

我国赛艇运动也有漫长的历史,1913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划船总会”,将赛艇运动带入了中国,当时主要是外国人参与。鉴于政治、战争及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赛艇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群众性赛艇运动在各地初步开展起来,但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而言赛艇仍属于小众项目,群众影响力较弱,参与积极性不足,后备人才匮乏,学校赛艇运动缺失。赛艇被列为全运会比赛项目及我国加入国际赛艇联合会,为赛艇运动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赛艇运动在学校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赛艇运动的高校,并且效仿牛津、剑桥大学组织了类似的赛艇对抗赛。进入21世纪以来,有很多大、中学校陆续成立了赛艇队,举办不同形式和规模的赛艇对抗赛,推动了赛艇运动的发展。

上海市是我国赛艇运动开展最好的城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均已开展赛艇运动。主要的开展模式为举办赛艇社团或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校园内拥有天然的河道,水域好,水质优良,非常适合开展赛艇运动,2017年5月,同济大学校友陈劲松先生向学校捐赠在校内发展赛艇运动,在各方的支持下,建立了“同济大学世联行深潜赛艇会”。目前已经购置了赛艇器材,并且成立了赛艇社团。与招收体育特长生或高水平专业运动员的高校不同的是,同济大学赛艇队的成员均来自本校统招普通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学生兴趣社团——赛艇会的形式初次接触赛艇运动。同济大学于2017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赛艇选修课,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专业队沿用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高校非专业学生中开展赛艇运动,在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培养目标等方面,缺乏可供参考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此外,以同济大学为例,普通高校中存在赛艇课程、赛艇协会及赛艇参赛队等多种形式的赛艇运动开展方式,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厘清高校各个体育形式的发展思路,以使体育运动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同济大学的在校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校赛艇选修课、必修课的三个班级,每班18人,男女学生各9名。

2.2 研究方法

设计赛艇的课程,选取无赛艇经验的大学生,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与赛艇相关的测试与问卷调查,根据各核心指标的实现情况,设计赛艇课程的评价指标与评级体系。研究方案和思路如图1:

2.3 评价体系指标

结合专业队的评价指標体系和大学生体育课的特点,建立符合现阶段大学生身心特征和赛艇专项特征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学生赛艇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评价,外部因素(安全、场地、设施等)的评价。

学生身体素质评价主要评价赛艇课程期间,学生在赛艇专项技术以及体能方面的指标,团队凝聚力指标等。外部因素评价主要包括,对课程开设过程中的场地、设备设施、课程风险因素等方面的评估。

2.3.1 心理指标

根据赛艇运动对个体心理素质的要求,测试学生各心理素质的变化,如团队凝聚力、个人意志力和专注力等。

2.3.2 核心肌肉能力

测试学生标准自重深蹲、仰卧起坐(女)、俯卧撑(男)、标准平板支撑等指标

2.3.3 学生课程评价

因基础身体素质和课程需求不同,学生对赛艇课程安排的运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与适应性,需要对此进行研究合理安排课程运动量。

2.3.4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场地设施、赛艇器材及设备、风险因素、经费支持等。其中,每个因素的评价各有侧重。场地设施评价场地水域面积,航道长度、宽度等。是否满足赛艇课程开展的要求。赛艇器材及设备考虑赛艇课程所必须的器材和设备,船、桨、陆上划桨池及划船器等,评价满足课程所必须的器材和设备需求;风险因素考虑水上课程在课程教学时的风险,评价课程风险防控;经费支持主要考虑船艇及相关测试设备的购置及维护保养费用,赛艇运动需要较高的经费支持,通过课程实施评测整个课程所需要的经费支持。

3 结果与分析

3.1 心理指标测试

在心理层面,赛艇运动作为团队运动和长距离划行运动,要求参与者具备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意志力。因此,我们设置了若干指标,用于考察学生在赛艇课程前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变化。

图2和图3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关于赛艇运动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情况。图2展示了学生关于赛艇运动对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评价,提升程度从1到5提升程度逐渐提高。72.5%的学生通过赛艇课程后,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非常大地提升,有24.7%的学生选择了“4分”,而选择“3分”及以下的仅仅占到2.8%。

除了团队合作方面,我们还关注个人意志力和专注力层面的变化,如图3。超过95%的学生选择“4分”或“5分”,即认为赛艇运动对个人意志力和专注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无论是水上划艇还是陆上划船器,在运动过程中,必须协调身体肌肉张弛有序,保持专注,保证每一桨的划桨效率。而长距离划行必然会出现肌肉酸胀乏力、身体疲惫劳累等生理反应,对于个人意志力的要求是运动固有的属性。

总而言之,赛艇运动对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个人意志力和专注力有非常明显的作用,采用这两个层面的心理指标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赛艇带给学生的心理变化,能够作为赛艇课程设计的评价指标。

3.2 核心肌肉能力测试

在运动生理层面,赛艇运动主要锻炼腿部、核心和背部力量,其中约有60%的动力依赖于腿部肌肉的力量输出。对学生参加赛艇课程前后单次可以完成的标准自重深蹲数量、平板支撑进行对比统计,以确定赛艇运动对腿部和核心肌肉力量的提升作用,统计结果如图4-图5所示。

在课程前,单次可完成标准自重深蹲数量在10次以下的学生占12.4%,课程后这一比例下降为3.5%。而数量在20-50次和50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从31%和16.2%提高到50%和28.9%。此外,赛艇课程之前,有35%左右的学生无法完成30秒以上平板支撑,通过一个学期的赛艇课程,这一比例下降至7.7%;单次平板支撑时长在60秒以上的学生比例由课程前的37.2%增长到62.7%。

赛艇运动对学生腿部和核心肌肉力量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因此,可以将核心肌肉能力的测试作为赛艇课程的评价指标。

3.3 学生课程评价

每个学生因为基础身体素质和课程需求不同,对目前赛艇课程安排的运动量有不同程度的评价,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结果显示,有80.3%的学生认为“课程现有运动量适中,能达到锻炼需求又不致引起不适”,12.7%的學生认为现有运动量不够需要加量,剩余7%的学生认为运动量大,身体会有不适感。总体来看,赛艇课程现有运动量比较合适,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图7反映了学生期望的课程安排方式。可以看出,接近半数的学生希望单次课程只安排陆上划船器或水上划艇一项(46.5%),22.5%的学生希望“两小节课平均分配,一节练划船器,一节练水上技术”。有近20%的学生希望以水上技术为主,认为“陆上划船器不重要,而且划着没感觉”,与之相对的,没有学生选择“以划船器为主,下水时间长了容易磨破手和弄脏衣服”。可见水上划艇独具的魅力,是陆上划船器无法带来的。

学生对赛艇课程运动量与赛艇课程安排设计的调查,是学生对赛艇课程设计的直观反馈,教师可依此评价对赛艇课程设计做出适当调整。同时,陆上划船器无法和水上赛艇本身比拟,但作为训练非常重要的辅助设备,对于赛艇技术水平的学习和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真对待各个教学环节。

3.4 外部因素

对于赛艇课程的外部因素,需要对在校教师从赛艇设施安全、课程风险、救生设备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评价。该项指标,可以通过定期检查陆上划船器、赛艇船只检查与保养、水上场地水深等内容的检查来确定学生赛艇课程外部的安全性。

4 结论

本文对我国赛艇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考虑赛艇课程的心理、核心肌肉能力、学生课程评价、外部因素等的赛艇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测试的形式,对评价体系进行了验证评价指标的有效性,为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也进一步明确了赛艇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30

104500。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赛艇同济大学课程设计
帆船与赛艇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牛剑赛艇”存活190年的秘密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在极限的边缘上继续努力吧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猪猪侠·赛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