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找到成长新起点

2022-04-29 20:06李江美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研组张老师变革

李江美

舒适区是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舒适区,这和人应对挑战的心态有关。只是相比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似乎熟手型教师舒适区现象格外明显。具体表现为,教研组推动教育方式优化时,熟手型教师或有抵触心理,或虽参与却不会有实质改变,甚至用老办法来应对变革。因此许多教研组会感觉,熟手型教师特别会应付工作。为什么熟手型教师易有舒适区现象?究其实质是教师内生力量的减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心态上害怕失败。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定资历的熟手型教师没有了初入职时那种“我是新手我怕啥”的勇气,反而因为有了一些资历,产生因顾虑别人的看法而停止前行的心态,没有尝试改变就先担心“万一我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

“这次区域优质课比赛,你为什么不报名参加呀?”

“我看过报名的老师,有些居然是以前在我的班级实习的老师。同台比赛,如果我成绩好还好,万一成绩不如他们,那多尴尬啊,算了算了。”

—— 两位教师餐厅里的对话

其二,付出上顾虑成本。从短期看,逗留舒适区时,人会感觉自己付出的成本较低。陷于舒适区的教师相对缺乏“不突破怎么能解决新问题”的强烈自我效能感,遇到新挑战、新问题时,易产生“不过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我干嘛要那么辛苦”的安逸心理。加之熟手型教师基本熟悉教育教学流程,在日常工作中会有“不突破我也能应付”的感觉,于是产生一种职业成长的假象,误认为突破的成本大于不突破的成本。此外,也的确存在一些异化的“假、空、泛”的教育探索,导致教师在教育变革中因感受不到自己真正的成长,而感觉付出没有价值。

“我们幼儿园要进行课改,要学习,要调整,忙个不停。原来按照统一教材上课不是蛮好的,折腾什么呀!”

“我们也是,要求户外运动多样化,要求提供不同难度的运动器械。我感觉还是原来统一拍球、跳绳好,又好带又好检查效果,还不用担心安全隐患。”

—— 两位教师的交流

这种因他人眼光而惧怕调整的顾虑,因顾虑成本付出而不主动应对挑战的心态,在教师成长生涯中会经常出现。如能突破,教师就走入一个新的生长期,如无法冲破,则会陷入成长的停滞期。

教研组想要熟手型教师愿意再次出发,必须要能唤醒他们的内生力,帮助他们走出成长舒适区。

回应心态:降低走出舒适区的压力

接纳熟手型教师因担心自己在教育变革中失败,而不敢迎接挑战的担忧,呵护熟手型教师希望在同行面前有优势的心理。

1.关照熟悉感

熟手型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工作,成长对他们绝不只是简单地吸纳新观念,而是原有教育方式的转变,甚至放弃,这种“陌生”必然会带来恐慌和焦虑。因此让熟手型教师从“原有经验”走向“突破发展”之间,教研组要创造一种“熟悉感”。即在进行教育探索、变革时,随时在新变化中为熟手型教师连接起原有经验。比如让熟手型教师围绕探索中的具体问题,说说自己曾经的办法。即使教师讲到的点非常小,甚至不太适宜,教研组也要对他愿意参与分享的精神予以肯定。讲述过往能让熟手型教师因触摸到自己的已知经验而获得安全感,这种“对教育变化我也了解”的感受,能够陪伴熟手型教师从舒适区迈出第一步。

关照熟悉感其实是给予熟手型教师的一种心理支持,关键在于用教师的原有经验引发教师参与到教育变革之中。只有熟手型教师愿意呈现出真实的教育经验,教研组才能针对性地促进其经验的优化、拓展。

2.回应小步子

当教师愿意走出舒适区时,教研组应放慢行进速度。过大、过急的要求会让教师产生“改变还不如原来好”的错觉,让迈出舒适区的教师重新缩回到安全地带。实践发现,“双线行进式”的教研方式能让熟手型教师更愿意加入到教育变革之中。双线为指向具体做法的明线和指向教育思考的隐线。其中明线是教师的行进线,即他当下在做的具体教育事件,隐藏在“自己在做的教育事件”中的教育变革,能让熟手型教师感觉“我可以驾驭”。隐线是教研组的行进线,依据该教师当下的实际教育行为去推动,且每次推动要能触动教师原有的教育思想,只有关注教师教育理念的教育变革才能为教师带来真正的成长。以区域空间调整为例(见图1)。张老师班级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常常会陷入纠纷之中,教研组观察后发现,张老师习惯将班级每个区域设置成封闭模式,导致幼儿活动空间特别狭小。在双线并进中,张老师的直接感受是教研组帮我解决区域中的幼儿争吵问题,而实质是教研组推动张老师走出原有做法的每一步,都是根据张老师当下的教育认识和能力精准设计的。因此该区域改变用时一个多月,张老师不但优化了区域空间设置,而且在解决幼儿区域争吵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合理的空间设置对幼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帮助。

双线行进之所以有效,正是因为这种带动教师成长的每一步,和教师自身当下的教育诉求、能力是吻合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觉得教研组是在帮助自己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而且自己能跟得上这样的变化节奏。

回应付出:坚定走出舒适区的意识

无论教育变革和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融合度有多高,教师一旦参与变革,就意味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因此教研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让教师看到自己付出后的成长。纵观幼儿园教研活动,手把手带新教师的多,但基本不会手把手地带熟手型教师。大家习惯性地认为,熟手型教师有经验,他们自己有能力面对变革。却不知,一名被原有经验制约的熟手型教师,如果要突破经验的束缚,可能比一名新手教师学习新经验所付出的成本要更多。

1.问题中找到方向

调查150位熟手型教师,在回答“教育变革中哪些句子可能会击败你尝试的愿望”这一选项时,高居榜首的分别是“你自己去找改变的方法”“别总是老办法,找找新办法”“变革当然没有现成的办法”。因此,对于制约熟手型教师发展的关键问题,教研组要尝试手把手帮带,建议遵循五步法(见图2)。以让自然角成为真正的教育资源为例,教研组如果只是说“你们班的自然角创设要改改了,根本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熟手型教师会无从入手。依据五步法,可分解为:第一步,教研组全面观察、评估该教师的自然角,发现其做法中的优势和问题;第二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指向种植(饲养)场地、植(动)物提供、工具支持、种植记录、教育关联等;第三步,就该教师存在的某一方面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沟通;第四步,和教师共同寻找对策解决这一具体问题;第五步,共同盘点成功和失败,这其实融合在全过程中。这样的教研支持方式能够让熟手型教师感受到,自己为寻找适宜教育所付出的时间有价值,参与教育变革真的能解决自己碰到的具体教育问题。

2.付出中拥有胜任

对于习惯了的教育流程和工作节奏,要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去打碎它,的确会让人顾虑是否值得。教师的成长像幼儿一样需要即时成果来激励,教研组要能确保每个愿意参与教育变革的熟手型教师在变革中有“我也有发展”的感受。以很多幼儿园都会采用的“老教师经验分享”为例,当熟手型教师在教研组的鼓励下愿意对自己的原有教育经验进行梳理时,绝对不是简单安排其做个园内讲座,而是针对性地给出各种经验整理的方式供教师选择(见下表)。且无论熟手型教师选择了哪种方式,教研组都要和他们反复交流、沟通,确保他们梳理后的经验能够在展示中获得成功,并助力他们将分享的成果参与比赛、向同行报告、在学前报刊或热点公众号中发布等。参与变革的熟手型教师获得的可触摸的成就感,会让他们发现自己拥有改变、优化教育的专业能力,这种“我也是能够胜任的”感受会为熟手型教师注入继续向前走的动力。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关键人,但教育变革的实质是外在的要求,因此在局内的教师或多或少会有一种“被迫”的感觉。尤其对于已经拥有教育经驗的教师,教育变革的冲击更大。正视熟手型教师的“舒适区现象”,其实是让教研组读懂每一位具体的教师,让教研能真正助力任何一个阶段教师的成长。

猜你喜欢
教研组张老师变革
卷首语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