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式表达/逆社会时钟/无根一代

2022-05-01 16:17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刘芳流行语解构

矛盾式表达

据媒体2021年12月29日报道,日前有学者将年轻人爱用的网络流行语总结为“矛盾式表达”。从古早的“痛并快乐着”“被就业”到后来的“女汉子”“土豪”,再到近两年流行的“精致穷”“小镇做题家”“985废物”“海归废物”“朋克式养生”“理财式网购”,等等,无不遵循着相同的句式。该学者认为,之所以“矛盾式表达”会成为流行语,主要是因为“加速社会”所引起的矛盾认知、个体化时代所强化的自我意识、辩证思维所激发的情绪张力。

灼见

这些“矛盾式表达”其实都是对传统概念的解构,以诙谐、调侃的方式将原本的词汇进行变体,创造出了新的概念。而出现这种解构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年轻人长大了,他们在经历着社会化。年轻人自小时候起,接受的价值观都是理想主义的,比如“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了”“考上名校就是成功”,全然没想到社会的逻辑远比这些话语复杂,单线条的成功逻辑已经很难应对纷繁的社会。于是,年轻人只能自嘲,创造种种新鲜词语,通过语言表达叛逆;而各种新鲜词语也间接地记录下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心灵史”。

逆社会时钟

2022年1月,“逆社会时钟”小组在豆瓣不断发展,目前已有5万多人加入。他们当中有的人28岁读大学,有的人20多岁到山上过起了隐居生活,有的人40岁才怀头胎……总之,这个小组的人很多都不遵循人生的“寻常节拍”,没有按照世俗的“既定路线”来过自己的人生。什么是“逆社会时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社会时钟”。社会心理学将“社会时钟”定义为“个体生命中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钟”,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而“逆社会时钟”, 就是不再遵循“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成人法则,而是尝试摸索自己的生命节奏。

灼见

人生选择本就多元,有人喜欢快,就有人喜欢慢;有人喜欢按部就班,就有人喜欢随心所欲。无论是选择“顺社会时钟”还是“逆社会时钟”,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不违反公序良俗,只要自己内心充盈,便不必有早和晚的纠结。而且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你没有落后,也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无根一代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27岁的刘芳和72岁的姥姥之间,聊天话题总是两条平行线:姥姥谈话的出场人物往往是二叔、表舅、表姨,而刘芳只能提起朋友、同事、同学。刘芳工作前,回农村老家的频率稳定地保持在一年一次,工作后就变成了未知数,本就不熟悉的亲戚更加陌生了。姥姥总是埋怨她:“怎么连长辈都不认得,那以后你有事,找谁帮忙啊?”刘芳则感到很无奈。有人把像刘芳这样的“90后”称为“无根一代”:生于城市、長于城市,物质条件优渥、人情往来淡薄,亲戚关系逐渐弱化、朋友关系日渐增强。

灼见

在儒家文化框架下,东亚社会普遍把家庭网络视作个人发展的支持网。那么,长辈维系的亲属关系在子代中变淡、孝道从重仪式走向重实践,是否意味着“无根”?其实,亲属关系的淡化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趋势,“淡”不能简单等同于“无根”,也不能以此评判一代人的文化道德。实际上,“根”不是要往回看,而是要往前看,如何让年轻人自己生根,才是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刘芳流行语解构
解构“剧本杀”
流行语大盘点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design research of“Da Ah Fu”imag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巧借 流行语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巧用余弦定理解答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