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宇宙社交媒体中人际传播的三重建构

2022-05-01 15:51张江浩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元宇宙传播学社交媒体

摘要:元宇宙虽是各领域发展的集合产物,但又反作用于各领域的发展。在媒介研究领域,元宇宙的数字化、虚拟化特点促使社交媒体在新型媒介形式下完成自我革新,实现社交媒体传播的拟真化、形象化呈现。相较传统媒体,元宇宙社交媒体能带给用户更强的交互式、沉浸式体验。本文基于元宇宙社交媒体的人际传播特点,分析元宇宙社交媒体中人际传播的三重建构特色,即虚拟主体形象的多维立体式建构、公共空间的场景化建构、传播行为的递进式建构,提出元宇宙社交媒体中存在人际传播易产生疏离感、不安全感等传播壁垒,以及虚拟主体形象建构呈色情化、低俗化趋势等传播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设立媒介把关人、细化审核标准以及重视文化良性建树等可行性应对策略。

关键词:元宇宙;社交媒体;人际传播;媒介研究;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005-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东方杂志》与公众媒体舆论研究”成果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803050310

一、虚拟主体形象的多维立体式建构

(一)虚拟主体形象建构方法论的创新性突破

技术进步必定推动媒介改变,媒介的改变又决定着传播方式的改变。相较传统社交媒体,元宇宙社交媒体在虚拟主体的建构方法上具有更灵活、更开阔的创新思维。

传统社交媒体中的虚拟主体形象,大多通过文字、图片、文图三种形式来建构,如昵称、个性签名、心情状态、头像、照片墙、朋友圈等。而元宇宙社交媒体除上述传统形式外,由于其具有对用户手臂、腿部、头部的即时扫描定位功能,使虚拟主体形象的建构不再拘泥于扁平化、单一化、静止化的框架之中,而可通过更立体的三维模型来作为用户自我形象的延伸,且这一形象时刻处于动态之中,能与用户肢体动作达成一致。元宇宙社交媒体中虚拟主体形象的建构方式,使用户之间能够即时感受彼此的最新状态,进而减少人际传播时的距离感。

相较传统社交媒体,元宇宙社交媒体建构的虚拟主体形象除了更加立体,还更加多样。在虚拟世界中,用户可以通过“镜子”来改变自身虚拟主体形象,颜色、风格、形态、大小等差异甚大。用户不仅享有较大的模型选择空间,而且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特效来丰富虚拟主体形象,甚至可以通过复制其他用户的虚拟主体形象来重塑自我。此外,用户还可通过自拍或合拍等方式,欣赏自己的虚拟主体形象。总体而言,元宇宙社交媒体的虚拟主体形象建构不仅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创新性突破,在内容形式上也更立体化、多元化、动态化。

(二)传统和新型表情符号对虚拟主体形象的双重建构

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传统和新型表情符号兼具,两者均是虚拟主体形象建构和人际传播的“润滑剂”。如今,使用表情包已成为人们网络即时交流的常态,海量、多元、即时的表情符号和表情包已成为人们媒介化生存的文化景观[1]。而元宇宙社交媒体不仅沿袭了传统表情符号的优势,还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良,使表情符号的呈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对话框形式,而是海量且立体地分散在用户的虚拟主体形象旁,使符号的呈现不再扁平化。

不仅如此,元宇宙社交媒体中还具有更形象化的新型表情符号,用户可互相展示自身虚拟主体形象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比如,当用户发言时,其虚拟主体形象的面部即展示一种表情符号;当用户选择程序中特定的表情符号时,虚拟主体形象就将对应展示。新型表情符号不仅仅限于面部表情的传递,肢体表情也能动态化、随意化地呈现。

由此,表情这一非語言符号的呈现被极大扩展,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可更恰当地被用户选择和使用,如同传播过程中的“润滑剂”。并且,创新表情符号还可反作用于虚拟主体形象的建构,通过呈现不同表情,帮助用户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建构更生动、鲜活且全面的虚拟主体形象。

(三)兴趣爱好对虚拟主体形象的精准建构

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用户在人际传播时会形成一种受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作用的具象化的虚拟主体形象。

由于传统社交媒体建构虚拟主体形象时存在媒介局限性,用户往往只能较浅层、模糊地感受彼此间的虚拟主体形象特点,如通过头像、昵称、朋友圈等方式,静止、片面地猜测对方的兴趣爱好,由此得出的结论极可能是一种“过去式”。但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用户可即时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与自身虚拟主体形象相结合,使虚拟主体形象呈现于某类兴趣语境中,借由兴趣爱好来更精准地建构自身虚拟主体形象,进而实现由外围向中心聚集的虚拟主体形象建构。这种建构方式能有效吸引同一时刻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其他用户,真正做到对虚拟主体形象全面、多元、立体化的建构,为拟真性的人际传播做好材料铺垫。

总之,相较传统媒体而言,元宇宙社交媒体中虚拟主体形象的多维立体式建构,不仅体现在内容数量的扩展方面,还包括方法论的革新。从虚拟主体形象的具象化呈现、表情符号对虚拟主体形象的建构以及兴趣爱好对虚拟主体形象的精准建构三个维度,对传统社交媒体中的虚拟主体形象进行解构,打破了虚拟主体形象建构的封闭式框架,实现了新媒介形式下的突破性创新。

二、公共空间的场景化建构

当代西方关于“公共空间”的讨论,以汉娜·阿伦特论和哈贝马斯为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语境下,公共空间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该语境下的公共空间,多为互联网时代用户可进行全民参与、自由发言的网络空间[2],且该空间具有抽象性、整体性等特点。而元宇宙社交媒体中产生的公共空间,具备与传统意义截然不同的特点。

(一)公共空间与虚拟主体形象的双向促进式建构

公共空间与用户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建构是一种本质规律。一方面,在元宇宙社交媒体的公共空间中,用户作为虚拟主体形象存在于各类场景。这些场景本身具有具象化、部分化、形象化特征,使用户能进一步感受公共空间的存在。换句话说,公共空间以场景化的方式作用于用户虚拟主体形象建构。比如,电影区的用户在观影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结合该公共空间下具象化的影院场景,将建构出一个在空间与时间相互作用下较全面的虚拟主体形象,既体现虚拟主体形象与影院场景结合的瞬间形象,又体现时间流逝的动态建构过程。0F125AE5-A82F-48EB-AF36-84E50412E254

另一方面,用户的虚拟主体形象同样对场景起到建构作用。比如,日式庭院场景中的“二次元少女”形象较多,且语言、行为等都很日式,就會使该公共空间被建构成地道的日本文化场景;恶搞区中多以恶搞、耍宝的表情包为主,该公共空间即被建构成幽默场景。

可见,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公共空间与虚拟主体形象的双向促进式建构更直接、更具体。

(二)场景分众式的公共空间建构

相较传统社交媒体,元宇宙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类型更细化、更多元化。场景分众化呈现,是元宇宙社交媒体公共空间建构的突出特色。

元宇宙社交媒体不受空间限制,具有更开放、随意的场景建构方式和更丰富、创新的内容呈现形式,能够提供传统社交媒体无法提供的体验,如跳舞、角色扮演、沉浸式观影等。在这种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下,用户的兴趣爱好被开拓,传播内容分类随之增多,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可更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一种游戏与社交相结合的新型社交模式由此诞生。

三、传播行为的递进式建构

(一)传播行为建构的自由性和开放性

元宇宙社交媒体极大强调了人际传播中用户行为的自由性,并且扩大了用户的社交范围。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用户不再受限于通过与传统媒体类似的他人推荐等好友搜索方式进行社交,而是出于某种动机如进入相同的兴趣场景,或在漫谈中找到与自身性格契合的用户,以实现自下而上的面对面社交。这种方式不仅能强化用户的主体自由性,还能帮助其进行更广泛的交友。因为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用户来自各个国家,用户交友范围不限于本国。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一定程度体现了用户在社交媒体框架下的行为解放,体现出用户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回归原始社交状态的人本主义。事实上,社交媒体本就只应作为方便用户社交的工具,而绝非限制用户社交行为、导致社交模式化的枷锁。

(二)传播行为建构的交互性和超现实性

用户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进行人际传播,其互动形式较传统社交媒体更丰富,互动所需材料也更具虚拟性甚至无意义性。在进行互动传播时,用户可通过触摸、跳跃、行走等肢体动作而非仅限于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还可通过多人队列、摇旗等方式实现群体间的传播。这种仿真性行为使用户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交互感倍增。

元宇宙社交媒体实则是一种象征性现实[3],因而用户可通过各种虚拟道具、场景等超现实互动材料对社交进行辅助。不同于传统社交媒体的用户只能使用语音、文字、图片等互动材料,元宇宙社交媒体用户可使用任何具体化的互动材料,如枪械、皮球、食材等。这种互动方式的质变不仅突破了传统方式的局限性,而且实现了相较现实世界更具理想化、形象化的虚拟互动,极大满足了人在社交中的行为幻想。因此,从微观上看,元宇宙社交媒体的传播行为建构具有自由性、开放性;从宏观上看,具有交互性、超现实性。

综上,元宇宙社交媒体通过对虚拟主体形象的多维立体式建构、公共空间的场景式建构、传播行为的递进式建构,实现了传播主体、传播场域、传播行为的创新突破,完成了对真实世界形象化和超现实化的呈现,一定程度实现了媒介对用户的多感官延伸[4]。

四、元宇宙社交媒体中人际传播的壁垒、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然,元宇宙社交媒体在人际传播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除去技术原因如佩戴的设备过重、头显分辨率较低、设备成本较高外,还存在由于虚拟主体形象建构的虚拟性、多维立体性等特点导致的虚拟主体形象与用户真实形象极大分离,用户较易产生疏离感、不安全感等传播壁垒,以及虚拟主体形象建构呈色情化、低俗化趋势等传播问题。

(一)传播壁垒及传播问题

1.因虚拟主体形象的虚拟性建构特征导致的传播壁垒

由于虚拟主体形象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导致用户在人际传播时更易被看似鲜活、立体的虚拟主体形象错误引导,形成一种因自我形象异化而产生的疏离感和不安全感。比如,衣着华丽的美少女形象背后的真实人物,往往与其性别、形象不相契合。这虽在传统社交媒体中也有所体现,但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表达得更加极致。

误导化的虚拟主体形象会加剧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时的疏离感,导致尚未成熟、完善的公共空间成为其宣泄自我情绪的法外之地,且这种疏离感的增强和安全感的丧失,将导致元宇宙社交媒体公共空间的“破窗”效应。此外,用户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的聚集并没有统一目的、意图或动机,这种发散的、随意化的人际传播充分体现出元宇宙社交媒体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媒介属性,导致人际传播出现无意义化、狂欢化的传播偏差。

2.因虚拟主体形象的多维立体式建构特征导致的传播问题

在元宇宙社交媒体中,虚拟主体形象虽具有更多维立体化的建构方式,但同时也给色情化、低俗化内容提供了呈现空间,对公共空间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由于虚拟主体形象被建构得更加逼真,色情、低俗的形象内容也可能被更具象化地呈现,其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远超文字、图片等形式。这些内容包括通过噪声污染、污秽语言等方式吸引用户,或通过恐怖形象、吐口水等低俗化的恶搞方式来破坏公共空间的秩序和环境等。长此以往,由此形成的不良传播现象难以被消解,导致公共空间环境被污染、用户低素质化等一系列传播问题。

(二)应对策略

针对人际传播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元宇宙社交媒体应提高审核标准,加强审核力度,打造相对融洽的传播空间。建议制定强有力的审核制度来充当媒介把关人,如制定进入社交媒体时需满足的政策,或根据不同场景制定不同的审核标准等来抵制色情化、低俗化内容。

此外,还应重视媒介文化的良性建树。由于元宇宙社交媒体倾向于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存在,因此只有树立非亚态的文化和价值观,才能有效解决公共空间被用户作为情感宣泄场,以及用户容易产生疏离感、不安全感的问题。

五、结语

元宇宙社交媒体在传播主体、传播场域、传播行为上完成了对人际传播的三重建构。相较传统媒体,元宇宙社交媒体中虚拟主体形象的多维立体式建构,实现了方法论的创新突破,通过多元化的表情符号创新以及开拓用户的兴趣爱好,实现了自外围向中心聚集的精准建构。在公共空间的场景式建构中,体现出与虚拟主体形象的双向促进式建构和场景分众化呈现式建构等特色。在传播行为的递进式建构中,具有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超现实性建构等特色。

但学界、业界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元宇宙社交媒体存在因虚拟性建构特征导致的用户易产生疏离感、不安全感等传播壁垒,以及因多维立体式建构特征导致的虚拟主体形象呈色情化、低俗化趋势等传播问题。为推动元宇宙社交媒体进一步发展,应制定细致化、强有力、易落实的审核标准,同时注重媒介文化、价值观的良性建树,从形式、内容、文化等多方面观照元宇宙社交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雪,杨向荣.从表情符号到表情包:网络即时交流中的图文叙事[J].传媒观察,2021(7):48-56.

[2] 张忠.网络空间作为一种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9-15.

[3] 郭文婧,李晗,马嘉穗.多人音视频技术主导的场景体验式社交游戏研究:VRChat现状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4):25-26.

[4]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

作者简介?张江浩,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新闻。0F125AE5-A82F-48EB-AF36-84E50412E254

猜你喜欢
元宇宙传播学社交媒体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