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首在稳粮保供

2022-05-05 02:39刘越山
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粮食农业

刘越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作为粮食安全研究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研究室主任张学彪日前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时指出,乡村振兴目前已进入全面推开阶段,对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农业国际大循环挑战增多,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是乡村振兴、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稳定器”“压舱石”。

张学彪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粮食生产,强调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首要任务”一词将粮食安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为新时期稳住农业基本盘、端牢中国人饭碗指明了方向。这既是基于现实國情主动适应粮食安全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尤其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掌握主动的客观要求。无论是从当代世界各国自身发展,还是从世界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粮食安全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全都具有极端重要的基础作用。

从国家自身发展来看,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稳定器。放眼世界,纵观历史,粮食短缺往往伴随着市场波动、社会振荡及经济衰退等现象,尤其是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或地区。2007-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全球粮食价格迅速攀升,至少有55个国家采取谷物贸易限制等措施,依赖粮食进口的非洲等地区国家爆发严重社会骚乱及游行抗议,甚至政权更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同时,先后有35个国家和地区限制农产品出口,因粮食短缺引起的社会骚乱时有发生。因此,从国家自身发展来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纵观全世界,粮食安全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凭借先进的技术、市场、管理以及资源等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持续推进粮食的金融化和能源化,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的频繁波动,增加了粮食安全的系统风险,粮食安全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使我国农业的国际大循环挑战增多,尤其是在科技、经济、外交等领域面临的遏制围堵形势将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不让重要农产品受制于人。

谈及目前我国农业的质量效益,张学彪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得益于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藏”战略的有力推进以及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升,我国粮食生产先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洪涝灾害以及草地贪夜蛾等影响,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21年达到6.83亿吨,人均占有粮食483公斤,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87公斤,有力确保了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这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提供了“助推剂”。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粮食生产也存在不足和短板。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蔓延、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凸显,粮食不安全现象有所增加,传统的粮食安全概念受到挑战。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粮食安全与营养高级别专家组报告认为,粮食安全的概念不仅要包括可得性、可及性、利用效率及稳定性等四个维度,还要考虑能动性和可持续性,2022年相关最新研究强调要构建六大维度的粮食安全新概念框架。其中,能动性指个人和群体能够参与粮食相关的决策,可以从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尺度进行衡量,在国家尺度上涉及粮食自给水平、营养不良率等指标;可持续性则是指在不损害环境、社会和经济再生的基础上保障粮食的长期安全。可以通过土壤健康参数、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衡量。基于这一框架,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在能动性和可持续性方面仍面临不足及短板:一是个别品种对外依存度偏高。虽然我国稻谷和小麦自给率超过100%,但大豆自给率持续偏低,对外依存度高达83.7%,玉米对外依存度近两年快速提高,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地缘政治风险不断攀升。二是资源约束日益加剧。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水等资源约束呈加剧趋势。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减少1.13亿亩,此外,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继续减少。水资源也面临着时空分布不均、与耕地资源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有放缓趋势,由1.6%下降至0.9%。与美国等农业生产发达国家相比,1990年以来我国玉米、水稻和大豆单产水平与美国的差距均有增加趋势。据测算,2011-2020年期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与同期美国玉米平均单产差距扩大至每亩288.2公斤,比1990-2000年差距高出86公斤。此外,粮食发展还面临收益持续偏低、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政策效益边际递减等突出问题。

谈及如何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有效保障,张学彪认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以及粮食供给,需要我们既应立足国内,又需放眼国际,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首先从国内方面,一是需要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并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监督考核机制,尤其是针对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压实地方政策责任。继续加强对粮农的支持与补贴,采取补贴、金融、保险等多种形式健全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二是提升科技支撑水平。针对玉米大豆等重点品种,加强科技研发投入,稳定科研队伍,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和税收优惠。以切实解决产业瓶颈问题作为科技创新的考核标准,深度提升全产业链中各创新主体的协同联合及重点攻关能力,将“藏粮于技”落到实处,稳步提升育种能力和水平。推动生物技术品种的推广应用。三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耕地保护相关规定,分品种、分区域、分类别(模式)进行耕地建设和管理,注重耕地保护政策的长期性和永久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继续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将“藏粮于地”落到实处,提升粮食系统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对粮食全球供应链的监测预警。要密切关注其对粮食及关联产业市场冲击的各种不确定性,为及时制定相关预案奠定基础。

作为农科院第四批“青年英才计划”培育工程院级入选者,张学彪主要从事农业走出去、粮食安全等相关研究工作,他曾参与了农业农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30余项研究课题,2021年9月被聘为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他从国际的视野和宏观的角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应该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应当在大力优化我国乡村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优化国际粮食合作布局。基于不同品种特点,充分考虑地缘政治关系,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传统友好国家的粮食及替代品种合作,确保粮食全球供应链的长期稳定。要稳步促进农业对外开放,以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建设和科技交流,稳定粮食合作预期,从双方共同关切出发,推进农业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同时,还应发挥制度创新优势。聚焦重点品种和特色品种,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保税区等制度创新优势,持续推进农产品贸易的便利化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

猜你喜欢
粮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