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5-05 02:49黄丽敏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法创设小学生

黄丽敏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数学思维。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的兴趣不高。而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述

很多人把情境等同于场景或环境,实际上情境应该包括景物和情感两个要素。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人们的情感体验及外部设施、环境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简言之,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没有因为外在形式发生变化而对传授知识造成影响,学生也在情境教学中把知识与日常的生活紧密相连,更容易理解和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设施等辅助性的教学工具为开展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的情境或环境,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沉浸于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从而不断地汲取知识和能量,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情境教学法包括真实的情境和虚拟的情境。真实的情境就是教师借助一些外力或辅助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比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到超市购物的情境———把教室陈列成超市的模样,桌子上放一些商品并贴有相应的价格标签,从而让学生通过实际购物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类真实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一种全新的体验,特别是教师创设的情境非常贴近生活,与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拉近了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大的热情,也更能融会贯通,从而对知识更加灵活运用。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立体图形,如果学生的空间感不够强,只凭脑海的想象无法进行更好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好。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三维模型。比如,在讲长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其长、宽和高,从而对长方体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虚拟的情境,顾名思义,就是为学生创设的情境其实是一种虚拟的形式,它更多的是基于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收集各种图片、视频等信息。比如,在讲到速度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虚拟龟兔赛跑的动画,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他们对速度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突出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探索数学的乐趣,对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生理、知识、心理等方面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较难,不能深入地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而他们对游戏、故事、童话、直观教具、视频、图片等情境又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创设更加形象、生动的课堂,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他们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从而提高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使他们的表达能力、注意能力、实践能力、总结能力、质疑能力、探索能力等都可以获得很好的训练和提高,让他们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从而更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还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此外,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更容易找到或者制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及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也更加容易,也更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师最大的收获是看到学生的进步,当发现情境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时,教师更愿意改进教学方法,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更好地钻研教材,实现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良好转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虽然情境教学法有许多优点,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通过对比发现,利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的成绩大都不错,但如果使用情境教学法,学生的成绩却不太理想,有的甚至招致家长们的不满。

(一)片面理解情境教学法

有的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觉得情境教学法就是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用实物表现出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即可。比如,在讲授正方体时,只需要拿一个正方体的纸箱或者石膏模型让学生看一眼就行,随后教学时依然采用过去传統的“满堂灌”的方式,这是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片面理解。

情境教学法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情感投入,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只是看重一时的成绩,没有长远的思维,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能学生的成绩一时很好,也可能只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成绩较好,但是不利于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也得不到锻炼,最终学生的学习后劲儿不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

(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创设情境

有的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但是他们在设计情境时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设计情境,因此他们的情境设计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底蕴或思维能力,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学生本来对知识的理解就比较困难,想通过情境使理解容易化,结果对情境的理解更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D0D2EA53-D9F0-4A56-AA33-0F72FB5DDB39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位置与方向(二)”时,不是拿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附近的建筑物或学生所处地方的地标进行讲解,如学校大门的东边是什么,西边是什么,而是取北京在上海的哪个方向来讲解。有的小学生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本身对这些知识点缺乏认识,结果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不是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着手,所以情境教学带不来锦上添花的效果,只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雪上加霜,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关系,不能离大家的生活太远,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可以多使用比较直观的实物,方便学生认识;在小学高年级,可以稍加大难度,取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近但是平常他们又很少关注的细节创设情境,同时拓宽他们的视野。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与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的情境創设要更加吸引人、教学模式也要更加灵活,在教学中最好增加实践锻炼,从而让情境教学真正起到作用。

(一)情境创设要更加吸引人

数字、图形、应用题……数学本身比较枯燥、无味,情境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最好能创设吸引学生注意的内容,比如,有的教师为了省事,只是拿着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模型实际上也比较枯燥,学生的实际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教师应该多钻研,认真研究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找出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效果更好。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和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多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把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更多地使用与小学生日常有关的事情,让他们不陌生,有熟悉感,不产生抵触心理。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有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计算小能手”———数学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先选出主考官、记分员等,让其他同学通过口算、笔算、心算等不同的形式抢答,从而找出班级里的计算小能手,教师可以当颁奖嘉宾为获奖的学生颁奖。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情境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二)情境教学模式更灵活

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不能把情境仅等同于讲故事、比萝卜和白菜的价格就简单了事,而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不断开发出适合学生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比如,现在一般有条件的学校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个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在讲课的过程中,使用动画等视频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虚拟课堂,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比如,把过去传统的课堂变成辩论会的现场,或者变成法庭审讯的现场,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从而让他们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通过耳目一新的情境创设,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特别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好胜心被完全激发出来,会更下功夫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和其他同学不断沟通和探索,提高探究学习及创新学习的能力。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愿意看到的。

(三)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除了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特别是小学生大都爱摆弄玩具,喜欢动手操作。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动手训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师讲解有关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增加学生实践的部分。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美术刀、纸张,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把两张大小一样的纸分别平均剪成4份和5份,并各拿走其中的1份,最后让他们对拿走的那份纸的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情境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为他们数学思维的提高创造条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四)让情境教学真正发挥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对学习的热情。但是有的人可能会问,使用情境教学法,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那么教师其实没什么事情做了,实际上是给教师“减负”了吧?其实并不是这样,看似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实际上应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的任务不轻反重了,情境教学法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考验。

首先,教师要花费大力气设计出理想的教学情境。其次,在课堂上,虽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者探索学习,但是由于小学生都活泼好动,稍一放松他们就容易纪律涣散,有的学生打打闹闹,有的学生闲聊,有的学生不停地制造声响等,课堂秩序非常容易出现混乱的场面,这样会使情境教学难以为继。为了保障情境教学有序进行,教师负有维护课堂纪律的职责,教师可以选派每个小组的组长、纪律委员等,加强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管理。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当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时,如果他们讨论的内容离主题越来越远,教师还负有把他们拉回到主题上来的任务;当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出现,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也才能更好。

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使用,但注意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更加科学、合理。D0D2EA53-D9F0-4A56-AA33-0F72FB5DDB39

猜你喜欢
教学法创设小学生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创设未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