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多用“伙伴学习”方式

2022-05-05 02:08郭广源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3期
关键词:陶行知伙伴笔者

郭广源

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解放课堂,从而释放学生的天性。

他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雙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在开展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在研究性学习基础上建构“伙伴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解放课堂思想就可以实现。

于是,笔者让知识背景相近、兴趣爱好相同、情感融合的同一个班级的同学自主结合在一起开展学习。笔者把这种建构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的学习方式称之为“伙伴学习”。

“伙伴学习”,分课堂上和课堂下两种学习方式。根据实验观察,“伙伴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感染。因此,中小学课堂教学应该多采用“伙伴学习”的方式。

课堂上开展“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学习元素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伙伴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一种。但是“伙伴学习”又不同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其独特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硬性、人为划分出来的学习小组,不强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兴趣爱好、情感融合等非智力因素。而“伙伴学习”建构的前提是,伙伴之间能够“合得来”,即同学之间知识水平相近、兴趣爱好相同、感情和睦,理解探究时彼此能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因此,“合得来”是伙伴间学习最重要的特点。正是因为彼此合得来,在问题研究和问题探讨过程中,才能彼此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才有利于学习问题的全面彻底地解决。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的“解放课堂”,在笔者的“伙伴学习”中体现得最彻底。教学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笔者采用“伙伴学习”的方式。全班50多名同学,笔者让他们自由组织成4~5人的12个“伙伴式”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杨万里诗歌的内容开展“伙伴式”学习。他们不仅研究了这首诗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意思、诗句之间的关系,还探究了蕴藏在诗歌之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宿新市徐公店》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四个短小的诗句,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篱落、菜花、儿童、黄蝶,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情怀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这节课采用“伙伴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同学都在学习状态中,所有同学都在同伴监督下、观察下、影响下学习。

在深入的“伙伴学习”中,各个学习小组发现了诗里有美丽的乡村景色,有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尽管作者客居他乡,但是依然抑制不住对乡村生活的喜爱、留恋之情。有的“伙伴学习”小组还探讨了诗人写作的先后顺序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更难得的是,有4个小组还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把这首诗歌朗诵了出来。在情境表演中,有的同学做起了动作,有的同学充当了景物,有的同学唱起了歌谣,有的同学轻轻朗诵了起来……可以说诗情、诗境、诗人的喜悦,都在具体表演中呈现了出来。“伙伴学习”《宿新市徐公店》,极大地触发了学生之间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诗句过程中,笔者看到伙伴之间相互团结、相互促进、相互启发,较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伙伴学习”真正充分激发了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成了学习讨论的天地、认知交流的天地、吟诵表现的天地。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要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课堂。笔者认为“伙伴学习”就是最好的解放课堂、释放学生天性的方式。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笔者发现“伙伴学习”能够让同学之间的学习智慧得以传递,学习同伴们的学习品质得到潜移默化。傅玄《太子少傅箴》中强调:“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伙伴学习”不仅有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伙伴之间良好的学习情绪感染、良好的学习品质吸收。

中小学课堂教学不妨多开展“伙伴学习”。

猜你喜欢
陶行知伙伴笔者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老师,别走……
我的“好伙伴”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陶行知夜归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