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大生体验德育”的沉浸式建构

2022-05-05 01:59赵华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

【关键词】大生思想;体验德育;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1-0029-02

【作者简介】赵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指导中心主任。

童蒙养正,开童稚之蒙,养浩然正气。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南通高师附小”)“‘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教育”项目秉承“张謇大生思想”,深化新时代育人理解,构建“大生体验德育”体系,实施“沉浸式”道德学习,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构建了儿童道德习养的“大生样态”。

一、“大生体验德育”的时代内涵

“大生体验德育”是恪守立德树人宗旨、赓续张謇教育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五育融合新实践;“大生体验德育”是“张謇大生思想”“开启童蒙”的教育定位、实践活化、创造性传承;“大生体验德育”是创造性理解“张謇大生思想”,让每个儿童从小根植“爱国救国、造福民众的大爱,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的大志,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大为”的教育启蒙。“大生体验德育”,让儿童在合道德的场境和与先哲的对话中,沉浸学习,砥砺品格。

“大生体验德育”是实施启蒙教育的时代实践。《易经·蒙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其本意是自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童稚蒙昧之时最容易接受引导,此时应该用来导向正道,这是造就圣贤的伟大功业。“大生体验德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从小开蒙大爱、大志、大为”。

那么,学校应该如何落实“养正之功”呢?一是静。张謇说:“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儿童天生好动,学校德育应“动静结合,动静相生”“动中育静,以静启思”“动则有成,静以修身”,“大生体验德育”首先立足落实品格涵育的“沉浸和沉静之道”,“安静、沉静”地培育新时代儿童,让儿童合理成长、自由成长、合道德成长,是“大生体验德育”的实践特质。二是志。张謇说:“人患无志,患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成就大小,雖亦视乎才能境遇,及其他种种关系,然果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无论成就大小,断不能毫无所成。夫立志之权,自我操之,虽天地而不得限也。”南通高师附小的实践思考是:大生须大德支持,大德在大志落实。

二、知行并进的沉浸式学习系统

“大生体验德育”注重沉浸式学习基地的建设、体验式德育活动的研发和活动范式的凝练。

一是穿越与融合式构造校内基地。在物态环境的基础上,学校建设了“红色师范长廊”“张謇纪念馆”“女红传习所”“大隆制皂体验馆”等主题场馆,让每一个儿童在走进学校大门时,就能被“张謇大生思想”感染。“大隆制皂体验馆”,为儿童立体化呈现独特的生态产业链,融浸STEM教育理念,释放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红色师范长廊”,儿童在此致敬先烈、仰敬先贤、学习先锋,红色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是聚智与共创式的校外基地拓展建设。学校传承张謇“德以立身”的主张,坚持“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校外基地实践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游中体验、在做中体验。拓展活动的主要学习路径为“设计—执行—转化”,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先学,接着带着先学思考进入情境展开实学,最后在成果共享中进行向内转化的思学。全过程升华道德体验和实施内在省察,促进品格内化和道德理解。

三是系统与融创式构建“1+N”德育课程体系。“1”表示传承“张謇大生思想”的大爱、大志、大为课程,“N”是由此延伸出的系列课程。“1+N”德育体验课程体系是“知行合一、知在行中、行从知始”的“张謇大生思想”的践行。

四是凝练“三大课程支持系统”下的沉浸体验德育范式。学校设计了“三大课程系统”,具体包括:以共生融合为追求推进基础型课程,通过学科渗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言行;以全人教育为旨归推进拓展型课程;以主题探究为路径推进研究型课程。

三、大生思想的一以贯之

南通高师附小的“大生体验德育”的实践,既是对张謇教育思想的创造性传承,也为“知行合一”的沉浸式德育实践提供了实践样态和发展性思考。张謇教育思想强调“知行并进”“学求致用”,这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知识能力向素质转化的必由之路。张謇既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更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者。那么,如何进一步让大生思想在儿童道德涵育上一以贯之?

首先,要在“忠实不欺,力求精进”上用力。张謇说:“既为人,须怀德,若无德,为他人所不齿,社会所弃之,故而须以德为重,再谈艺。学之等级为中,则为大学备之。以己之才,分类学之,为社会大事所备,积蓄人才,德之先,艺之后,两者兼得。”一言以蔽之,德育为先、五育融合是当下德育实践的核心准则,“忠实不欺”与“力求精进”二者并进,前者强调自身修养,后者重视道德认知。

其次,要在“知行合一”上用力。知行合一,既是方法论,更是价值观。南通高师附小的品格提升实践告诉我们: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实践中,须秉承“精一、博约和尽心”之功,引领儿童在“磨心之镜”上用力,在“培根、灌溉、施肥”上用力,不用雕饰照镜之力,不作枝叶花果之想,重在实践和内在道德转化,形成“实践—省察—顿悟—蓄养”的品格成长范式。

五山列珠枕江风,紫琅山居第一峰。南通高师附小的育人团队,正以“枕江风”之豪情,立做“第一峰”之大志,将儿童品格锤炼推向崭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
室内设计工作中的设计思维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供热工程与热源教学中“知行合一”探索与实践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论课内学“知”课外导“行”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创新教学应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