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在小学高年级兴趣课的开展

2022-05-06 03:24陈苑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1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陈苑仪

【摘要】阿卡贝拉是一种合唱艺术,起源于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它经历过繁盛与没落。20世纪后期,一种结合流行音乐的阿卡贝拉乐派在音乐文化领域展示出它的魅力并成为大众的又一新爱好。慢慢地,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并传到中国。这种新颖的表演艺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关键词】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小学高年级;学校兴趣课

一、阿卡贝拉的历史发展

阿卡贝拉源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到了15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阿卡贝拉的发展出现了一番新的景象。牧歌在当时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但是好景不长,在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西方乐器的产生,令一些音乐家开始为钢琴、小提琴作曲写谱,令阿卡贝拉这种表演形式开始走下坡,甚至到了后来的管弦乐兴盛期,这一切无疑是加快了阿卡贝拉走下坡的速度。到了20世纪初,人们开始怀念这种特别的表演形式,于是阿卡贝拉又重新流行起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触阿卡贝拉,也使得阿卡贝拉的演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领域内,而是走进近现代,开始出现流行音乐的曲风。

二、流行乐派阿卡贝拉

从13世纪到今天的21世纪,阿卡贝拉这种表演形式经历过兴起与没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里,大部分都是表演传统的曲风,直至20世纪,这种特别的表演形式走进了近现代,融入流行音乐,逐渐出现了一些现代的阿卡贝拉乐派。

流行乐派也被称为“人声乐队”,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90年代兴盛。这种乐派的成员较少,一般是5-8人,在一个低音和一个人声打击乐的结合下,摹拟二胡、吉他、合成音响等与人声相互演奏,再加上主唱与和声,一场完整的表演由此而生。通常流行乐派在表演时非常注重舞台效果和音响效果,且必须使用麦克风。

三、选择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开展的原因

选择流行乐派阿卡贝拉作为兴趣课的原因是,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很大程度上偏世俗化、大众化、曲风偏向流行乐,更容易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方面,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可以说是一种革新,“人声敲击乐及人声bass的结合,筑成紧密且前卫的音乐台,在这个平台上交织着其它各种人声乐器旋律,如,摹拟吉他、喇叭、大小提琴、合成音响、甚至很多自然界动物及无法称呼的声音等与人声交互演奏。”再加上主唱与和声,一场完整的表演由此而生,有时甚至仅要一个麦克风和一部变声器,一个人可以像一支乐队一样完整地表演。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电声设备和电子乐器的出现,可以使流行乐派阿卡贝拉表演者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效果更震撼,随时随地在任何地方进行表演。如,有人开始利用麦克风表演B-Box、电子声音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流行乐派阿卡贝拉的动感活力。当然,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在表演上也加进了很多舞台元素,如,舞蹈、表情、肢体语言、走位、观众互动等,这是流行乐派阿卡贝拉除了在音乐上散发魅力之外吸引观众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

四、阿卡貝拉走进兴趣课的尝试

(一)以小学高年级为例,开展“走进流行乐派阿卡贝拉世界三步曲”课题研究

阿卡贝拉是合唱艺术的一个分支,但是却没能像传统合唱那样在校园里得到充分的展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这种新颖的表演方式缺乏了解,教师没有良好的阿卡贝拉技能功底,无法为学生开展阿卡贝拉的课程教学,令阿卡贝拉这种表演艺术较难引进校园活动中。

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容易对陈旧、单一、缺乏挑战性的事物感到厌烦。但同时,他们却对新颖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及探究精神。以下是笔者尝试给学生介绍《流行乐派阿卡贝拉课“三步曲”》的教案。

课题一:走进流行乐派阿卡贝拉世界之“一步曲”

1.教材:自编。

2.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兴趣课学生。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阿卡贝拉的定义。

(2)能力目标:知道流行乐派阿卡贝拉演唱中的几个要素,能够看着音乐视频说出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要素。

(3)情感目标:在通过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使学生亲身感受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对人类感染力的魅力,提高对这种艺术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欣赏流行乐派阿卡贝拉音乐,掌握阿卡贝拉的含义与演唱要素。

5.教学准备:钢琴、视频、音频

6.板书:

7.教学过程——导入

教师:下面,我请同学们听三个不同版本的《野蜂飞舞》,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每个版本的《野蜂飞舞》是使用什么方式和乐器来演奏的。(1.八台钢琴;2.一把小提琴;3.人声)

在听完三段音乐后,学生基本上能分辨出三段音乐分别是用什么方式演绎的。教师顺着学生的答案,向学生介绍第三段音乐的特别之处是用人声的方式表演,从而导入阿卡贝拉的课题。

8.教学过程——教学

教师向学生介绍阿卡贝拉的由来、定义及发展历史并进行板书,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阿卡贝拉的发展历程,加深学生对阿卡贝拉历史发展的印象。然后,向学生介绍在阿卡贝拉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曾出现的一些乐派、每个乐派的特点及代表组合。

在上半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了阿卡贝拉及相关的知识点后,请学生观看五段视频,并在视频中找出阿卡贝拉的四个主要组成要素。(1.弯弯的月亮;2.every breathe you take;3.海阔天空;4.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5.gannan style)

观看完视频后,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找出四个要素。

9.教学过程——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加深记忆。

在这节课上,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流行乐派阿卡贝拉给他们带来的魅力,并期待第二节课的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四要素学习。

课题二:走进阿卡贝拉世界之“二步曲”

1.教材:自编。

2.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兴趣课学生。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阿卡贝拉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流行乐派阿卡贝拉的四要素并能初步掌握。

4.教学重难点: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四要素的技术练习。

5.教学准备:钢琴、音频。

6.教学过程——导入

(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随机抽查同学讲出阿卡贝拉的定义、历史、流派等基础知识。

(2)教师向学生提问流行乐派阿卡贝拉的四要素,并采取开门见山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流行乐派阿卡贝拉的四要素学习。

7.教学过程——实践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流行乐派阿卡贝拉的四要素。

(1)主旋律学习。主旋律可以说是四要素中相对简单的学习部分,但是,作为主唱,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更需要稳稳地把握好音高与节奏,少不了的是视唱练耳的训练。

首先从单音开始,学生用“hm”哼出教师在钢琴上弹的单音音高,在大范围练习后,采用“车轮战”方法,主要是分别出音高是否准确的学生,便于教师在作品表演时对其分组。再进行音程、和弦的哼唱练习,便于挑选和声组的表演学生;在节奏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常见的附点、切分等节奏型的练习,由于教学对象为高年级学生,他们普遍对节奏有较强的敏感度,学习起来不会过于吃力。

(2)和声。这里特别需要稳定的音高乐感才不易被主旋律“带跑”。从音程训练开始,教师在钢琴上同时按下两个音,学生哼唱出高低音;个人练习之后变为两人哼唱,教师同时按下两个音,一名学生哼唱高音,另一名学生则哼唱低音并双双保持,寻找和声的效果;最后分组哼唱。在和弦练习上采取与音程大致相同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寻找和声效果并稳稳地唱准自己的音高。在音程、和声的练习有一定效果后,可给学生分组演唱一句旋律,聆听和声效果。

(3)bass低音。这部分通常由男生负责。流行乐派阿卡贝拉中的低音不需要有太多的金属色彩却要深沉、浑厚,并且音域的跨度较大。在训练时可让学生跟着摹拟音频中低音的范唱,多做dong、deng、dm的训练,它既可以是beat box、非实义音节,也可以是摹拟乐器。而所谓的beat box就是通过嘴巴模仿各种音效来作节奏。其中,以摹拟鼓(dong)和镲(ci)的音色最为常见,教师播放鼓、镲的音色并让学生慢慢跟随声音练习,很快地学生就能掌握这两种最常见并较为简单的乐器音色;而非实义音节通常是指在作品的引子、间奏、尾声等出现的一些“啊”“呼”的字音。由于这部分的学习难度较大,并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完全掌握,在教学时学生可以选用最为简单的人声打击乐并能在所需要的作品表演中运用,若要更深入地学习beat box和乐器摹拟,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教学。

8.教学过程——总结

虽然只是练习一些简单的内容,但要掌握好也是不容易的,或许是这种艺术的新颖,尽管需要一定的技术训练,但学生的好奇心仍保持高涨。

课题三:走进阿卡贝拉世界之“三步曲”

1.教材:自编。

2.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兴趣课学生。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卡农》。

(2)能力目标:结合各要素完成作品《卡农》。

4.教学重难点:各部分的配合。

5.教學准备:钢琴、音频。

6.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与学生一同复习上节课的要素练习。

7.教学过程——实践

《卡农》(见谱例1)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大部分学生对其主旋律都较熟悉,教师通过第二节课的要素练习选取几位学生共同演唱主旋律;bass低音部分会出现变化音,教师加入其中带领部分负责低音的学生进行演唱;和声的旋律也较简单,主要是d2-f2这三个音,教师只需进行简单的教学即可;在本作品中,还需要摹拟定音鼓dong、弹舌及沙锤cicicici的音色,教师将其他学生分组为定音鼓组、弹舌组及沙锤组并对其进行教学,由于这三种声音的发声都是较简单的,学生能较快地掌握。

在学生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将鼓和弹舌两组学生组合以确定学生节奏的稳定性,然后加入沙锤,待三个声部稳定后加入低音,再逐渐加入和声和主旋律声部,最后完整地进行表演。

8.教学过程——总结

阿卡贝拉在表演时讲求各声部的配合,学生在训练时要注意一步步来,待各个声部磨合后才能进行较完整的表演。

(二)学习流行乐派阿卡贝拉的建议

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对音高概念好、低音浑厚、乐器摹拟强的学生提供该部分的针对性练习。同时,加大强度学习视唱练耳乐理,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让学生在无乐器情况下也能练习练声曲,例如:

(三)作品的尝试

由于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阿卡贝拉技能训练,但笔者希望通过简单的尝试让学生对这种艺术产生更大的兴趣,所以在作品选择上,先尝试简单且难度不大的作品,因而选择了网络上较简单的作品《卡农》。

我们尝试将C大调《卡农》这个作品分成六个部分,分别为主唱(“la”)、和声(“du”)、摹拟定音鼓(“dong”)、摹拟沙锤(“ci”)、弹舌、低音(“bong”)。虽然这个作品相对简单,但是每个成员要相互配合并完整地表演也还是没有想象中容易的,而且学生能力有限,可以在开始阶段的人员分配上稍微多一些。在这个作品中,主唱必须要稳定好节奏,否则会越来越快;摹拟定音鼓的成员在节奏上需要与弹舌的成员相互配合;低音是这个作品中较难的部分,主要是音域集中在大字组并包含一些变化音。

谱例1:手抄谱《卡农》

五、结语

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将人们联系在一起。阿卡贝拉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表演形式,是合唱艺术中的一股新潮,它的新颖、活力带给我们对其无限追求。今天的流行乐派阿卡贝拉已经是一种国际化的表演艺术,它是一条全世界人民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它将喜爱音乐、喜爱阿卡贝拉的人的距离拉近,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拉近。

参考文献:

[1]侯锡瑾.西方早期合唱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谢飞.从沉睡中苏醒的天籁之音——“阿卡贝拉”,浅谈无伴奏合唱“阿卡贝拉”的产生与发展状况[J].才智,2012(25):173-174.

[3]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冯希晨.阿卡贝拉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探析[J].音乐探索,2013.

[5]许梦.浅析中国流行合唱的风格特征——以阿卡贝拉演唱形式为例[J].大众文艺,2011.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
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措施探析
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性分析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兴趣
浅析如何增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刍议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浅析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