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阅卷感受及备考启示

2022-05-06 07:55山东马世伦张凤恩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1期
关键词:特殊性矛盾考查

山东 马世伦 张凤恩

参加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阅卷工作不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个成长机会。2021 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思想政治学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阅卷工作,收获良多,现笔者将阅卷感受及备考启示与各位分享。

2021 年山东省思想政治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命题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为主要依据。总结阅卷给笔者带来的高考复习备考启示,就要先来回顾一下《评价体系》的内容要求。

《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一、分析真题,把握命题解题规律

2021 年山东省高考思想政治学科阅卷,笔者评阅的是第18 题,下面就从《评价体系》的角度,对试题进行分析。

【真题再现】

(2021·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18)

“哐当哐当……呜……”绿皮火车缓缓停下,车门被打开,有人扛着一蛇皮袋土豆,有人背着一箩筐花椒,一个个登上火车,车厢里,还有不少特殊的“乘客”——活鸡、活猪等。在“八纵八横”不断加密成型、时速越来越快的高铁时代,我国仍然运行着81 对“慢火车”。

“慢火车”通常指铁路部门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开行的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千米、每站必停、票价低廉的公益性旅客列车。在大凉山,它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在秦岭山区,它是上学的“校车”;在东北百里无人的林区,它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还是沿线地区群众的“致富车”。

在“快”的步伐中,也需要“慢”的脚步。“慢火车”正满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穿行于崇山峻岭中。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8 分)

【阅卷答案及评分细则】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 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1 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1 分)“慢火车”的开行是从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所处阶段(1 分)和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1 分)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1 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1 分)“慢火车”的开行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 分)

【考查指向】

必备知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核心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认同。

【命题亮点】

1.突出必备知识考查,体现考查的基础性

该题以《评价体系》为指南,结合材料和学科特点,直击基础知识点,在设问中给出了具体的知识范围,直接指向了课本基础知识中的主干知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因此有关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内容、表现、方法论等知识是理解这一原理的基础,是考生应当掌握的学科基本知识。把考试内容集中于学科主干,避免“偏”“难”“繁”“怪”试题,意在引导课堂教学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把精力集中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上,夯实知识、能力和素养基础,把考生从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好考试指挥棒的正向引导作用。

2.强调关键能力运用,体现考查的综合性

该题首先要求考生从情境的描述性说明中理解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考生结合矛盾特殊性的不同表现解析“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的具体原因,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从知识的综合考查维度看,试题涉及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内容、表现、方法论等知识,需要考生理解掌握其内在联系,深入理解“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的重要依据。这有利于引导考生运用必备知识,分清层次、审读情境材料,学会捕捉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等关键能力。

3.创设综合探究情境,彰显价值引领功能

该题以“高铁时代,我国仍然运行着81 对慢火车”为背景材料,把生活实践和重大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巧妙设计情境、设置问题,凸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提供了对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综合考查的空间。在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深入解析情境材料,综合运用论证与阐释、探究与建构等学科能力解决具体问题,完成情境任务,使考生增强对党和国家保障民生举措的认同,把培养考生家国情怀融入到对试题的阅读、思考、回答和表述中,从而引导考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

【解题指导】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属于微观考查。

解答时,考生可先回忆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根据材料“在大凉山,它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在秦岭山区,它是上学的‘校车’;在东北百里无人的林区,它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还是沿线地区群众的‘致富车’”,可以得出,由于我国某些地区的特殊情况,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高铁,还有一些地区需要慢火车,从总体上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要运用矛盾的特殊性的三个表现,结合材料表述的具体情况,一一对应,逐层分析。

二、反思阅卷,提醒考生答题注意

1.准确踩点多得分,规范答题少丢分

从非选择题的阅卷答案及评分细则来看,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制定的非常详细,是分层次踩点给分的。笔者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考生组织的答案由于没有解答的关键点、表述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因此,在平时做题训练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要对有效得分点作严格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分层次组织答案;语言要精炼,切忌拖沓冗长,模糊不清,要让学生清楚,要尽量按得分点分层次组织答案。

2.卷面整洁是亮点,简明扼要是关键

在短短七八天的阅卷时间内,要批阅二十多万份的试卷,教师工作量大,这就对卷面书写要求较高,但并不是字写得好得分就一定高,字写得差的学生也不要过分担心,只要书写清楚就可以了。但如果写得太乱就可能因为看不清而得不全分,因此要尽量保证卷面整洁。另外,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一方面会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另一方面还会因为写得太多找不到得分点而丢分,因此只要抓住知识点对主要内容进行表达即可,尽量做到书写内容简明扼要。力争做到:答题规范,内容准确,层次清晰,标点到位。

3.网上阅卷保公平,评分细则显人情

网上阅卷采用“双评”加“仲裁”,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一份考卷最多要经过五道程序,确保评卷的公平性。评分细则一旦确定,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的,本着“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的原则进行评分。但制定时却体现了对考生浓厚的人文情怀。在一道难题中,一般人会认为越难的要点分值会越高,但实际上有可能是最易的要点分值才较高;评卷人如果在阅卷过程中发现问题卷,就交给题组长评分;质检组专家随时抽查,发现错评及时通知题组长更正。这些都体现了高考评卷对考生的人文情怀。

三、总结备考策略,落实措施提高成绩

1.抓纲务本,明确方向落实到位。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市,从2020年起,取消考试大纲。2021 年2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高考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因此,这里说的“纲”不是指以前的《考试大纲》,而是指《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实施新高考改革省市的教师要重点研读《评价体系》和新课标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以及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厘清学业质量水平和考试评价的关系。这里说的“本”是指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和教材。近两年来,高考命题注重回归教材,比如,本文例举的2021 年山东卷第18 题。抓纲务本,还要做到纲本结合,把《评价体系》和新课标中的“命题和阅卷原则”部分与课本相结合,对照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又是怎样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的。明确方向,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

2.夯实基础,必备知识掌握到位。要掌握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如在复习“矛盾的特殊性三个表现”时要明确其区别,不能乱用。要解决考点知识系统性的问题,在复习中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存储和提取。还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把握好考点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的运用中掌握知识,形成和提高能力。

3.关注热点,思维方法训练到位。关注热点要着眼于对当前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注意国情特点。要运用所学知识从热点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不同角度分析说明相关问题。相当多的题目切入容易深入难,好做不好得分,要回答准确、全面、深刻不容易。在复习中,要加强思维方法训练。要求对每一道题都严格按照高考要求答卷,做到严谨、精炼、准确,写含义完整的话,写有条理的话,写有逻辑性的话。这既有利于巩固知识,又有利于揣摩答题技巧和方法,起到开拓思维的作用。

4.注重细节,应考习惯培养到位。对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认真分析,精打细算,不放过一个细节和一个因素。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克服考试前的烦躁情绪,要引导学生“做好今天的事,别担心明天的事。”“做好手头的事,别想太多的事。”特别是要使学生掌握在考场上少失分、多得分的高考应试技巧。教师要结合高考阅卷教师的亲身感悟,全面详细地向学生讲明答卷规范、得分技巧、卷面要求、解题步骤等,为有效辅导学生提供有力支持。抓好对学生应试技巧的培训,向卷面要分数,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智力方面的失分,对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能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特殊性矛盾考查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