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情境中的微观议学活动优化探析

2022-05-06 07:55江苏潘超伟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1期
关键词:议题火星新课标

江苏 潘超伟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情境”71 次、“活动”106 次,凸显出情境和活动的重要价值。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也就自然成为了新课标的重要指向。情境作为议题式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新课标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在学习《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时,笔者以“哲学对火星探测有什么用?”为总议题,开展议题式教学,探析如何在宏观情境中优化微观议学活动。

一、基于真实情境,实现议学过程开放互动

议题式教学与传统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凸出情境的重要价值和地位,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就是情境。也就是说,情境是运用学科内容、执行任务、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平台。思想政治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它一切的概念、理论都来自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情境本身而言,情境的选取必须来源于人们的真实生活,而不是来自教师的主观臆造,否则学生只是一名“局外人”,无法更为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学科理论知识。

2021 年5 月15 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此消息一出迅速登上各大媒体热搜,霸榜数日,国人的航天爱国热情再一次展现出来,学生对于这样的国家航天大事件也都有所了解。另外,无锡有众多科研院所在从事深海、深空方面的研究,5 月12 日“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也在无锡博物院开幕,学校不少学生纷纷利用周末去参观月壤、月球车、“奋斗者”号深潜器等重大科技成果。对于“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一宏观国家大事,学生也都有所了解,有过“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参观经历的学生感受更为深刻,这些都是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而处于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学生,由于受到情境的刺激,能够更为积极有效地探究具体现象,以及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学科理论知识,最终实现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借助这一真实生活情境,开展议题式教学能够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为此,笔者设置总议题“哲学对火星探测有什么用?”开展议题式教学(见图表1)。

图表1:议题式教学中的议学活动创设

议学活动创设分析:总议题来自于新课标教学建议与实施模块中的内容,本身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也能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于该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也想要从中了解哲学与航天探测的关系。为了更好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实现议学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就需要在总议题的统领下,创设多个子议题,通过学生对子议题的思考、交流和讨论,最终达成对总议题的探讨和论证。

笔者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新教材的内容结构并对比新旧教材的异同,围绕“哲学对火星探测有什么用”这一总议题创设三个子议题并开展相关议学活动。从教学过程推进来看,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个层面,层层推进,能够很好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并形成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从学生学习实践来看,三个子议题分别对应各自层面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三个子议题的探讨学生很容易学习和理解教材理论知识,从而获得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从活动型学科课堂构建来看,对于子议题的探究通过讨论具体情境问题的方式进行,具体情境问题都是微观层面,议学活动的开放性互动性自然呈现。在这样的议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做到有所思考、有话可讲、有所收获,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泛泛而谈、偏离主题的现象。

二、坚持去伪存真,凸显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导向,所弘扬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因此,在微观议学活动设置中要坚持去伪存真,凸显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一方面,问题本身必须是“真问题”,指向正确价值观念。“真问题”是指指向学科理论知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问题。学生活动离不开对具体问题的探究和论证,故这些具体问题必须是“真问题”;另一方面,活动推进要真实有效,践行正确价值观念。对于问题的探究和论证,是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维度展开思考,这样的问题答案往往不唯一,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论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学情境一】

播放“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的视频。“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 年7 月23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21 年2 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同时开始对火星外围大气进行探测。2021 年5 月15 日7 时18 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议学活动一】

问题1:我国的火星探测工程为什么没有在几十年前进行,而是在当下?

问题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为什么在2020 年7 月发射,而不是其他月份?目前能否计算出下一次火星探测器发射的“窗口期”?

问题3:概括以上两个问题的共同点,你有何感想?

议学活动分析:对于问题1,学生很容易能够思考并谈到火星探测是一个需要科技支撑的庞大工程,几十年前的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科技实力。同时也能够由此及彼地联想到,这一切都建立在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并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这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问题2,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理学科中的天体运动和物理学科中的运动力学等相关知识,也已经学习过天体运行轨道、近地点、远地点等相关学科术语。因此,学生能够讨论出我们的航天探测器的发射日期不是由我们主观随意确定的,而是根据天体运行的客观存在规律来确定的,也就是航天发射必须要遵循所谓的“窗口期”。探究完问题2 后,笔者随后追问“火星探测的上一次‘窗口期’是2020 年7 月,下一次‘窗口期’我们能不能知道呢?”很显然学生能够结合物理学、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给予回答,也能够想到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为探索太空所进行的不懈努力。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坚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也能够进一步促使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学活动反思:也有教师将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进行对比,以及讨论“火星上是否有外星人的存在”来探究子议题一。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符合主题情境下的议题式教学,但是学生很容易简单认为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没有美国“毅力号”先进,中国科技水平比美国要低。最终,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培育,也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对于火星上是否有外星人存在的讨论,很有可能使课堂出现学生之间对战,教师难以控制的局面,同时可能会将学生引向不可知论的错误导向,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三、建构序列活动任务,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抓手。新课标指出,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目标和清晰线索并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第一,活动外显形式逻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议题式教学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其外在表现特征具有明显的形式逻辑意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相区别,追求实现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统一,具体问题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进行设置。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活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议学情境二】

材料一: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阴阳二物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曾说“科学研究必须证实,不能凭空想,科学要从事实出发,并且最终要接受事实的检验,空想得再美好,也不是科学。”

材料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命名来自于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天问一号”所带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中国古人认为月球之上有“月宫”,并住有仙女嫦娥以及她的宠物“玉兔”;对于银河系也有天河、星河、星汉等称谓,著名神话故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就发生在银河两岸。

【议学活动二】

问题1:结合材料一,从哲学角度,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观点?

问题2:结合材料二,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认知,这一认知有何积极意义?

问题3:结合所学,谈一谈我们进行的火星探测,要坚持和运用什么样的哲学智慧?

议学活动分析:和议学活动一相同,议学活动二的3 个问题在形式上表现出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回答了问题1 也就为完整回答问题2 作了知识储备,而问题3 不仅是对问题1、2 的概括,也包含对议学活动一的归纳和总结,而归纳总结正是形式逻辑的重要外延。学生对于议学情境中的名人名言以及我国古人对宇宙的认知法则很感兴趣。一方面,学生对此并非完全陌生,而是有一定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名言背后或者古人对宇宙认知背后所隐含的哲学道理并不完全明确与清晰,这也使得学生愿意去开展相应的讨论活动,探求事物背后的真理。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认知和教材理论知识相融合,从而使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不断丰富和提升。

第二,活动内隐辩证逻辑,推动核心素养落地。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学科,主张通过用辩证思维来认识、看待和处理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推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活动逻辑表现为:学生活动→活动过程→活动目标→素养提升;而议题式教学的实践逻辑则是:议题引入→议题探究→素养提升。从中可以发现素养提升是学生活动和议题式教学的共同目标,也是两者的重要结合点,在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结合点,实现教学过程的完美呈现(如图表2)。从辩证逻辑角度来看,学生活动和教学推进并非相互独立。首先,学生活动一定是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活动,否则就是“假活动”;其次,活动过程的步步推进是依托议题尤其是子议题的层层演进,否则整个活动过程就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状态;最后,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学科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生活动目标也是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否则就会出现议题目标和活动目标不一致的现象。

图表2:议学活动中的辩证逻辑

笔者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真实生活情境,设置真实议题,活动过程紧紧依托议题,环环相扣,整体推进。议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透过火星探测等宏观情境,探知到火星探测乃至航天工程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本质和真理,使学生能够将学科理论知识自觉应用到现实生活实践中,用科学的哲学思维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议题火星新课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玩转火星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火星!火星!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