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切除术后炎性反应和疼痛因子研究

2022-05-06 02:18王颖左方韩凤梅索晶晶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性反应根治术胃癌

王颖,左方,韩凤梅,索晶晶

(保定市第二医院肿瘤外科,河北保定071000)

胃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胃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2]。由于胃癌早期发病隐匿,通常确诊时已属于进展期胃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尤为关键[3-4]。目前,针对胃癌患者采用D2 根治术是主要手段,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还会引起强烈的应激性炎性反应,不利于术后恢复[5]。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已逐渐取代开腹根治术,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特点[6]。本研究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炎性反应和疼痛因子的影响,旨在为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进展期胃癌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37~72 岁,平均(57.89±6.52) 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12±2.37)kg/m2;肿瘤直径(5.32±0.64)cm;TNM分期:Ⅱ期23例,Ⅲ期18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5 例;年龄39~71岁,平均(58.32±7.86)岁;BMI(23.24±2.40)kg/m2;肿瘤直径(5.37±0.65)cm;TNM 分期:Ⅱ期24 例,Ⅲ期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证实;②符合手术指征;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③严重精神疾病者;④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者。本研究通过保定市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完成手术。

1.2.1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脐下20 mm 处穿刺Trocar 作为观察孔,建立气腹,左、右上腹部穿刺Trocar 作为操作孔。于腹腔镜下探查病灶及其周围解剖情况,用超声刀将胃左、右动静脉根部及胃网膜左、右动静脉切断,切除大网膜,游离并切断胃网膜右血管、脾动脉、肝总动脉、胃左右动静脉。根据指南[7],依次清扫D2淋巴结,清扫干净后于上腹部建立一5 cm 左右的正中切口,进入腹腔,荷包包埋时对十二指肠残端进行处理,切除远端胃后,行Billroth Ⅰ式或Billroth Ⅱ式吻合,最后重建消化道。

1.2.2 对照组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上腹部正中处做一切口,侧向翻起大网膜,用超声刀清扫横结肠中部,并快速清除淋巴结。

1.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常规采取预防感染等处理。

1.4 血液采集

采集患者术前、术后3 和7 d 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 的转速,10 cm 半径,离心10 min,收集血清,用ELISA 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α)、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P 物质(substance P,SP) 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炎性因子包括:TNF-α、IL-6和CRP;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因子变化,疼痛因子包括:NE、SP和5-HT。

1.6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观察组(n=41)手术时间/min 238.97±28.96术中出血量/mL 139.94±28.63肛门排气时间/d 2.93±0.51下床活动时间/d 3.38±0.43住院时间/d 10.83±2.43对照组(n=41)t值P值201.24±24.35 6.38 0.000 268.71±37.94 16.35 0.000 3.79±0.47 7.94 0.000 4.21±0.56 7.53 0.000 15.28±3.24 7.04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 和7 d 血清TNF-α、IL-6 和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和7 d血清TNF-α、IL-6 和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观察组(n=41)TNF-α/(ng/mL)术前1.21±0.12术后3 d 1.86±0.39†术后7 d 1.52±0.31†IL-6/(pg/mL)术前128.93±12.15术后3 d 154.73±24.23†术后7 d 137.65±12.98†对照组(n=41)t值P值1.18±0.17 0.92 0.359 2.67±0.54†7.79 0.000 1.92±0.34†5.57 0.000 129.12±14.23 0.06 0.948 198.87±26.52†7.87 0.000 153.12±13.75†5.24 0.000组别观察组(n=41)CRP/(mg/L)术前9.73±1.97术后3 d 23.17±4.56†术后7 d 13.42±2.68†对照组(n=41)t值P值21.28±3.54†11.34 0.000 9.34±2.10 0.87 0.388 49.92±6.25†22.14 0.000

2.4 两组患者疼痛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和7 d血清NE、SP和5-H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 和7 d 血清NE、SP 和5-H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因子比较 (ng/mL,±s)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fact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g/mL,±s)

表4 两组患者疼痛因子比较 (ng/mL,±s)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fact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g/mL,±s)

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观察组(n=41)NE术前341.29±27.87术后3 d 437.32±21.29†术后7 d 370.28±23.54†SP术前143.25±17.38术后3 d 231.23±20.93†术后7 d 178.63±25.36†对照组(n=41)t值P值338.94±28.74 0.38 0.708 496.17±30.54†10.12 0.000 412.35±25.65†7.74 0.000 145.12±18.09 0.48 0.634 295.47±26.56†12.16 0.000 203.42±21.27†4.80 0.000组别观察组(n=41)5-HT术前158.42±10.12术后3 d 195.21±13.42†术后7 d 170.29±14.10†对照组(n=41)t值P值189.42±12.25†6.56 0.000 160.47±14.31 0.75 0.456 225.37±16.20†9.18 0.000

3 讨论

胃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8]。胃癌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确诊时大多已处于进展期[9-11]。目前,临床上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12-13]。其中,开腹根治术是最常见的方法,但其术后恢复慢、创伤大,对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较大。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更新及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创伤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4-15]。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腹腔镜能够放大手术视野,解剖层次更清晰,可实现精准操作,减少周围组织损伤,可有效避免开放手术造成的组织牵拉损伤,对胃肠道干扰较小,从而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损伤较轻,患者能够耐受术后的不适感,可早期下床活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之所以较长,主要与腹腔镜操作复杂和难度较大有关。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考虑原因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视野清晰,切口小,损伤小,可降低切口及腹腔感染风险。

胃癌根治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可经多途径介导机体炎性反应[16]。胃癌根治术创伤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导致TNF-α、IL-6 和CRP 等炎性因子激活与释放,从而加重患者炎性反应[17-18]。其中,TNF-α在机体炎性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具有较为复杂的生物学活性,可参与免疫调控;IL-6 在创伤或手术早期即表达,其可介导炎症损伤,在肿瘤转移及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当机体受创伤或感染时,CRP水平会迅速上升,其与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程度关系紧密。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3 和7 d 血清TNF-α、IL-6 和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炎性反应影响小。

胃癌根治术作为伤害性刺激,会导致机体分泌大量疼痛因子,从而引起剧烈疼痛。NE、SP和5-HT是重要的疼痛因子,其水平变化能够反映患者疼痛程度。其中,NE 主要通过作用于相关受体,使患者疼痛阈值下降,引起疼痛;SP 参与疼痛传递,诱发神经源性炎性反应,导致机体出现疼痛;5-HT 具有镇痛与致痛双重作用,当其位于外周时会导致疼痛,而位于中枢时则有镇痛效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3和7 d血清NE、SP和5-HT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疼痛因子影响小。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创伤小,疼痛轻,引起的应激反应小,从而加速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炎性反应和疼痛因子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反应根治术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