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氓》为例谈高中爱情诗歌的处理

2022-05-09 13:18马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爱情高中语文诗歌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生共同谈谈什么是爱情,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教师对学生爱情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爱情与每一个人有关,并且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多个不同时代各种题材的爱情作品,比如有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等。这些优秀的爱情作品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并且能够对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语文教师在进行爱情诗歌的教学中,要根据作品的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探讨和研究在高中教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爱情诗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氓》的爱情主题解析

《氓》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在没有媒人的情况下,两个人定好了“秋以为期”的爱情盟誓。但是,在婚后,女主人公发现男主人公“士贰其行”。这导致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得无限的悲哀,并且在悲哀之中表达出了丈夫对自己的薄情寡义的反抗。同时,诗中也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悔意,表达出对男主人公的痛恨。最后一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达出了女主人公對其他女子的告诫。这句话是告诉女孩子在选择爱情和婚姻时,必须要相当的谨慎,避免婚后产生悔恨之情。

学生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可以总结出女主人在被丈夫抛弃之后,并没有像李清照一样“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没有像《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那样,做出“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行为。文中表现出女主人公不卑不亢,痛定思痛,对自己的婚姻进行反思,并且找到了自己痛苦的来源,决然的向过去告别,不愿沉浸于悲伤之中,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女主人的爱情虽然失败,婚姻也何其不幸,但是她却表现出女孩应该有的自尊,没有对男主人不依不挠,而是选择用坚强面对男主人公的抛弃。

从诗歌的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面对爱情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同时能够用理智的态度面对失败的爱情。女主人公没有产生任何过分的想法,也没有伤害自己和他人,只是自身勇敢面对失败的爱情,通过诗歌揭露了男主人公婚前、婚后不一致的行为,最后,还不忘告诫其他女子面对爱情与婚姻,必须要谨慎选择自己的另一半。

二、爱情诗歌的教学处理

《氓》这篇课文包含了丰富的爱情教育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挖掘出诗歌中的爱情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并且要求教师必须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对爱情教育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进行归纳,通过这首诗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情教育。在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够向学生表达出其中包含的爱情教育观念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用以情优教的理念重视学生情感培育,强化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对学生感兴趣的事进行深入教学。

(一)动情吟诵,感受诗境

中国的诗歌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大量的诗歌层出不穷。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诗歌表层内容,更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中包含的哲理和内涵。诗歌朗诵有着优美的音乐节奏,同时,通过诗歌朗诵,也能够为读者创设相应的情境。

诗歌富含着音乐美,在进行诗歌朗诵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掌握诗歌中的情感内容,必须要反复对作品进行吟诵,通过反复的吟诵,能够让读者慢慢体会到诗歌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能够让读者与诗歌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只有动情的朗诵,才能够将读者的情感引入到作者创设的诗歌情境中,才能够让读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诗歌包含的感情,理解诗歌的情境。

(二)凝神观照,渐入佳境

在学习爱情诗歌的过程中,诗歌的内容包含了作者自身的思路,同时也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观念和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更好地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必须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逐步学习作品。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自身创设的独特境界,不同的诗歌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同时也创设了不同的诗歌情境。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全身心的写作或是学习一首古诗时,必定会在内心世界形成一副美丽的画境,一边学习一边想象,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形象的美丽画境,使得读者为其神魂颠倒,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诗歌的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能够渐渐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聚精会神的朗诵和感受诗歌的内容,并且在学生的头脑中能够渐渐形成诗歌所描绘的优美画面,这样才能够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最佳境界。

(三)启发想象,展开交流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诵诗歌,并且让学生掌握写作思路之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使得学生的想象得到启迪。诗歌的鉴赏一般是先对诗歌进行文字鉴赏,从文中包含的景象渐渐展开想象,再通过丰富的想象,实现最终的学习目的,这是学生进行古诗文鉴赏、实现审美价值的重要过程。

针对《氓》这首诗歌,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意境,然后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想象出女主人公是怎样由天真烂漫的美丽少女变成投身家庭劳作的妇女。让学生想象到她每天都在为家里的事情奔波,照顾着家庭,双手变得越来越粗糙,皮肤变得越来越干燥,头发不再光鲜亮丽等。学生还要想象在女主人公劳作的期间她的丈夫又在做什么呢?想象出男主人公在家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难道只爱女主人的美貌容颜吗?为何这首诗歌如此容易扣人心弦?为何能够产生读者的情感共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渐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凭借着想象更加深刻感受作品内涵。

(四)总结爱情,正面引导

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上面三个教学步骤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诗歌反映的爱情进行适当的总结,通过文章表达出的情感总结出文章的教学目標,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慢慢体会到爱情的真谛,同时还要利用课文中女主人公对待失败爱情的举措,引导学生在爱情中要及时进行反思,并且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让学生明白,在爱情与婚姻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坚强,勇敢面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同学能够正确对待未来的婚姻生活。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要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用情感和道理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感情上能够体会到爱情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正确面对和解决爱情中的问题。从道德方面来说,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情的真实、善良与美,还要让学生能够区分爱情中的虚情假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五)师生讨论,探讨爱情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爱情教育,利用教育的力量,让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能够具有美好的爱情观念。怎样才能够有效实现爱情教育的目标?怎样才能够提高爱情教育的质量?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爱情教育效果,教师要在讲解完《氓》之后,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师生讨论和学生之间开展小组讨论的活动。通过激烈的讨论,能够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不断地强化学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开展课后师生讨论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活动,能够有效增强语文课堂的活跃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探讨爱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对爱情的态度与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转变学生不正确的爱情观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从而提高爱情教育质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爱情教育质量,教师必须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语文,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会如何爱他人,让学生能够领悟爱情的真正含义。

三、爱情诗歌教学的启示

(一)正确领略诗歌中的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诗歌与其它体裁不同,诗歌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教学中,首先必须要教会学生进行鉴赏和品味诗歌,通过诗歌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所包含作者的真切情感,让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酌字斟句的过程中,欣赏诗歌独特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诗经》的写作手法是赋、比、兴,这种写作手法被后人称赞。因此,在讲解这首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赋、比、兴诗歌写作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能够更好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让学生能够渐渐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虽然这首诗歌是爱情教育,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教学内容,还需要对诗歌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爱情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待问题必须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必须要具有一分为二的哲学思维。面对同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很可能有的问题具有多个不同的正确答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要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并且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问题,重视答案的不确定性,引导学生用辩证观看待爱情问题。

当学生简单地读完们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就认为男主人公是一个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是一个不守承诺的男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等,几乎没有教师会从男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教师几乎不会从男人的角度告诉女生关于婚姻的认知问题。教师也可以从男人的角度告诉女孩,妻子并不是保姆,不是所有的家务都要妻子一人承担,不是把所有的家庭责任都让女人一人承担,就能够经营好婚姻。在进行爱情教育时,教师必须要从各个角度讨论爱情观念,并且要重视答案的不确定性。诗歌教学中,爱情教育不仅仅有共同价值,也有个性价值。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能够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课文比较多。教师进行爱情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还需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教育能力,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课文中有很多类似的爱情教育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氓》这篇文章之后,对爱情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学生还可以找到语文教材中其它的关于爱情教育的课文,让学生在课后对其它有关爱情教育的文章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比如学生还可以自主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李商隐的《锦瑟》等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能够慢慢地体会到各种各样的爱情,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爱情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爱情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师不可逃避的问题,高中生的情感发育和思维发育相对较成熟,对高中生进行爱情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爱情教育的文章,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爱情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为学生将来获得美满幸福的婚姻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琼.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模式探究——以《氓》为例[J].语文课内外,2018:12.

[2]朱志慧.高中语文中的爱情诗歌教学模式设计——以《氓》为例[J].祖国,2016:199.

[3]沈沉沉,粟斌.浅议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以《氓》为例[J].文教资料,2015:40.

马兰,宁夏中宁县中宁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爱情高中语文诗歌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不谈爱情很幸福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解读爱情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