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5-09 10:37包平山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椎体微创骨折

包平山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 安徽 六安 237000

近年来,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叫患者以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脊柱形态发生改变,即后凸畸形、驼背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及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此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国,保守治疗的方式仅可缓解60%~70%左右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其余30%~40%的患者依旧存在慢性的腰背部疼痛症状,加之保守治疗的方式恢复慢、并发症较多、预后效果并不理想,故而手术治疗逐渐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首选方式[1-3]。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水平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脊椎后路椎体成形术、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等脊椎微创手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效果逐渐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双方的认可[4-7]。现为探究脊椎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脊椎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选取其中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骨密度测试、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②经CT检查显示患者后壁基本完好,无神经和脊髓损伤;③患者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且麻醉耐受情况良好、无凝血机制障碍;④该项研究的开展均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已签署相关知情文书;⑤精神、意识和认知均属正常患者;⑥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①为病理性、陈旧性骨折患者;②上胸椎压缩比50%或腰椎压缩比75%以上患者;③为爆裂性骨折,并且骨折累及脊髓、神经根或中柱患者;④存在椎管占位性病变患者;⑤存在神经系统的急慢性病变患者;⑥已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两组性别、年龄、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和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保守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初,有专业的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检查,了解患者骨折的基本情况和类型,限制患者活动,指导患者卧床休息6-12周,支具固定12周,维持患者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稳定性;同时采用阿片类镇痛药物、降钙素鼻喷剂和双磷盐酸等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针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开展规范化治疗,视患者情况选用钙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物、激素疗法或物理疗法等,从患者的饮食方面辅以相应的干预。

1.2.2 研究组

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完善患者术前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以此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耐受力,待其身体状况允许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协助患者取俯卧位,给予全身麻醉,连接心电监护设备,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利用C型臂X线机明确患者的病变椎体,确定理想的手术入路方式,通常情况下由经椎弓根途径穿刺,穿刺点定于患者病椎椎弓根投影外上缘,即右侧2点、左侧10点处,在于人体矢状面呈10~15。角的位置入针。待穿刺针刺入椎弓根后将X线机调整至侧位,确定穿刺位置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将针尖刺入椎体后缘皮质前方5mm处。取出内芯放置导针,沿导针放置工作套管,沿套管将球囊送至患者病变椎体处。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填充球囊进行增加,待球囊扩张后利用X线观察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在达到预计复位效果后暂停增压。随后吸出造影剂,取出球囊,在C型臂机的协助下取骨水泥经套管注入椎体,待骨水泥凝固后,利用X线检查复位情况,达标后取出套管,缝合伤口。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性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参考患者临床症状、疼痛感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全部消失,经X线片检查椎体恢复正常即表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偶尔伴有轻微疼痛症状,经X片检査后椎体恢复60%以上表示有效;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即表示无效,以前两者相加的百分比表示总有效率,对比两组间的差异。②疼痛评分: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1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评分范围在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对比两组上述阶段的评分差异。③骨折愈合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影像学检测方式测量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椎体后凸角(Cobb角),以此评价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对比两组间的差异。④预后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参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其中ADL量表主要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共计包含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而JOA评分主要评价患者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步行能力、直腿抬高试验、感觉和肌力等方面,其评分范围在0~15分,分值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叫⑤并发症:统计患者治疗期间所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感染、气胸、肺栓塞、脊髓损伤和神经损伤等,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组内多个时间点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12周后,两组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项指标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对比

2.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和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为典型特征的骨骼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骨折风险,更容易造成引发骨代谢紊乱,使得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呈进行丢失,直接造成脊柱在经受轻微暴力后发生骨折,该骨折类型好发于老年人,多表现为严重疼痛和肢体障碍[8]。有研究[9-11]表明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吸收的过程中,因骨小梁的破坏、消失或骨膜下皮质骨的吸收极易引发患者的疼痛症状,此外,骨负载能力的减退也会造成患者肌肉等软组织因代偿而过度紧张,从而诱发劳损性疼痛。而因骨折引发的脊柱不稳,更直接造成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开放性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3种,其中保守治疗实施的基本前提是建立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和相应止痛药物应用的基础上,患者需确保绝对的制动,该方式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骨折端的愈合,但长时间的卧床和制动又会加速骨量的丢失,对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无显著效果,反而会因制动和卧床时间的延长,增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风险[12-16]。而传统的开发性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风险高等劣势,难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经王荣生等均研究证实,传统开发性手术治疗效果远不如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和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性方面明显差于微创手术治疗方式[17-19]。因此临床近年来多提倡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目前,临床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微创手术方式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PKP两种,在临床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均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优等特点,能够较好的恢复患者的病椎高度,改善患者脊椎后凸症状,尤其是PKP。经临床研究证实,PKP是乳尖开展最为成熟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之一,临床普遍认为PKP是治疗早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最佳方式,它可以有效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避免伤椎病情加重,确保患者可以尽早恢复正常活动[20-24]。经该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6周和12周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PKP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优势,并且其治疗效果更胜于止痛药物。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常规止痛药物只能发挥治标不治本的效果,患者骨质疏松症状和肌肉劳损性损伤未得到有效的纠正,患者的疼痛症状也难以得到彻底的根治。相比之下,PKP是在PVP基础上对技术进行改良发展而成,借助可膨胀性球囊经皮穿刺植入椎体,待其充气扩张至恢复椎体高度时再注入骨水泥,可以有效确保患者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纠正患者椎体后凸畸形的现象,止痛效果迅速,可以帮助骨折椎体恢复至理想高度,从而有助于患者及早下床负重活动锻炼,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部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更进一步验证PKP在促进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方面的优势。此外,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和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更从侧面证实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及早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恢复患者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此同时,该研究还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16.00%(P<0.05),由此可见,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中,PKP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在吴劲风网研究中发现,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采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62.7%(P<0.05),该研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临床治疗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加速骨折端的愈合,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优势显著。

猜你喜欢
椎体微创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