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网络嵌入性与供应链金融绩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022-05-09 10:46雄,陈
关键词:共治区块信用

杨 红 雄,陈 俊 树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一、引 言

近年来,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高融资绩效是业界长期关注的焦点。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企业结构[1-2]、提高企业自身异质性[3]以保持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有效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绩效。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借助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提升融资绩效,有效缓解融资压力[4-5]。另外,许荻迪和朱兴雄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可借助区块链技术等新兴金融技术消除企业间的“信息壁垒”[6-7],进而提高企业融资绩效。而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金融技术将如何被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中,却鲜有研究。若不能彻底解释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作用机理,则无法为中小型企业借助区块链等金融技术提高供应链金融绩效提供有效建议。

供应链金融系统中各主体间的网络关系不同于单个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是各主体间长期进行频繁的业务往来并产生的稳定关系。网络嵌入性角度既可解释企业自身特征对融资绩效的影响,又可揭示企业间相互关系对融资绩效的影响。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在国家层面制约一定的金融行为,也能够形成企业间相互联系、相互担保的共生信用共治新形态[8],提高企业间合作绩效,优化供应链网络环境。集中的合作网络结构、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形成特定的结构化交易关系[9],松散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信息成本和无法及时获取消息的风险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10],降低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信誉,融资难度加大。

本文旨在探究区块链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机制。传统的“自变量—因变量”因果逻辑研究思路只能判断单一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无法反映各变量对融资绩效的联合影响效用。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数字信用共治—网络嵌入性—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基本理论模型并提出假设,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SEM)验证假设,并充分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结果为导向的特点,分别构建以融资周期、融资额度、融资可获得性以及融资成本4个供应链金融绩效维度为结果变量构建组态构型。从供应链网络嵌入性角度剖析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影响机制,解开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链金融绩效的“黑箱”。

二、文献综述

1.供应链金融绩效的研究

供应链金融涉及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供应链各个环节,关乎到各利益主体对资源的协调和利用[11],提高交易信息在各主体间的传递效率,能有效提高企业融资的可能性。从资金流的角度,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财务创新,能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12],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借鉴已有研究,本文将从财务绩效的角度将供应链金融绩效划分为融资额度、融资周期、融资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4个维度[13]进行研究。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信用体系

在传统的融资过程中,企业间无法及时进行沟通,信息无法准确快速传递,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核心企业不能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准确核实企业信用状况,从而影响企业融资效率。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数字信用共治体系、为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信任体系[14],能够有力消除合作双方的征信弊端、提升信息本身的准确性和可信性[15];共享和量化资金交易数据,能够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并有效降低储存成本,保证信用正常运行[16]。一方面,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信任机制,解决了不确定环境中信息不协调的“拜占庭将军问题”[17];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信用体系可以加强网络中各主体间相互关系,提高各主体金融保障级别及安全性[18]。

3.数字信用体系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信用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为供应链金融系统营造可靠的金融信用环境[19],能够有效提高供应链金融绩效。首先,提升业务流程效率。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信用体系能够保证交易信息快速存储及读取,并保证数据真实性,降低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核实经营状况、信用信息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20]。其次,数字信用共治体系可以增强供应链系统的信用级别。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可见性和可审核性特点,各主体有明确的数据支撑,弥补缺乏有效监督和审核的缺陷,实现企业信用在多层合作关系间传递[21];最后,缓解中小企业因核心优势导致资金短缺的压力。在区块链智能合约中企业行为方式和信息公开透明,可有效消除企业间“信息壁垒”。

三、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信用共治(DC)对网络嵌入性影响

除经营市场环境外,提升供应链金融绩效不仅需要考虑企业自身运营状况、资金流转状况,也需要加强企业间合作质量的建设。借助区块链技术,金融机构、非金融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等形成多主体交叉组态,建立多边平台治理的数字信用共治体系[22]。本文将借助数字信用共治体系从网络嵌入性角度探讨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影响机制。网络嵌入性从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两个维度准确描述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合作网络质量。结构嵌入性通过网络规模、密度和网络中心度来描述企业的外在表现;关系嵌入性通过供应链网络中的关系强度、频度和持久度来反映企业间的连接程度[23]。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信用共治体系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网络嵌入性。第一,在多元关系网络中,交易信息透明化可使企业间合作关系相互传递并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保证企业有更多机会获取市场资源;第二,企业间相互信任可以提高企业间合作效率,为知识整合和创新提供更加宽松的合作环境[24];第三,在数字信用共治下各主体间长期频繁的合作往来和相互信任,可以消除“信息壁垒”。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a-H1b、H2a-H2c:

H1a:数字信用共治与中小企业网络密度及稳定性呈正相关;

H1b:数字信用共治与中小企业所处网络中心性呈正相关;

H2a:数字信用共治与企业间合作质量呈正相关;

H2b:数字信用共治与企业间合作频度呈正相关;

H2c:数字信用共治与企业间合作持久度呈正相关。

2.网络嵌入性与供应链金融绩效的作用关系

网络嵌入性主要描述了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与所处市场环境间的关系。结构嵌入性偏重从宏观层面考察网络结构,而关系嵌入性偏重优化主体间合作关系,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帮助企业获取所需资源[25]。

(1)结构嵌入性

①网络密度及其稳定性(ND)

网络密度指网络中所有行动者间的联结实际数与可能存在联结最大数的比值[26],能够从企业间关系角度衡量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经济效益。首先,高企业密度供应链网络中,各合作主体间可能通过第三方产生紧密的捆绑效应[19],有利于产生持续的现金流;其次,信息在高密度网络结构中快速传播,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27],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敏捷性;另外强联系和高密集网络能够加速形成以信任为基础的治理机制,促进企业间合作,以提高融资效率和可能性[28]。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3a-H3d:

H3a:供应链网络密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周期呈正相关;

H3b:供应链网络密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额度呈正相关;

H3c:供应链网络密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

H3d:供应链网络密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呈正相关。

②网络结构中心性(NC)

企业的结构中心性反映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以及对网络中资源和信息的掌握情况[29]。中小企业间相互链接的节点企业越多,与网络中其他企业产生市场行为就越频繁。一方面,强中心性的企业掌握的资源状况相对丰富,获取市场资源和随市场变化所产生的应对能力就越强,动用社会资本加以控制和影响市场的能力就越强,并准确预测企业的财务活动及长期增长潜力[30];另一方面,网络中心性强的企业拥有较强增长潜力,企业的信息流及其他资源较为丰富,对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31]。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4a-H4d:

H4a:企业结构中心性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周期呈正相关;

H4b:企业结构中心性与供应链金融融资额度呈正相关;

H4c:企业结构中心性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

H4d:企业结构中心性与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呈正相关。

(2)关系嵌入性

关系嵌入性代表网络成员间的相互联系强弱程度。提高关系嵌入性可正向影响信息传递效果,有利于提升企业融资绩效。本文从以下3个维度来探讨关系嵌入性与供应链金融影响机制。

①关系质量(QR)

亲密的合作关系能够提高企业间提供相互帮助的意愿,较好的合作绩效是提高融资可获得性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借助较强的合作质量关系获得良好的信誉,从而提高外部融资的可能性[32]。强联结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提高企业内外部知识整合,企业间紧密合作可提升供应链金融系统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效率,降低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其融资需求的成本[33],从而适应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5a-H5d:

H5a:企业间关系质量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周期呈正相关;

H5b:企业间关系质量与供应链金融融资额度呈正相关;

H5c:企业间关系质量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

H5d:企业间关系质量与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呈正相关。

②关系持久度(RD)

关系持久度是指网络成员间在某种状态下保持某种关系的时间长短[34],本文用企业间合作长短来衡量,长时间的企业间合作可以正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和融资绩效[35]。第一,供应链各主体间合作时间越长,有利于企业快速定位市场中竞争对手的变化状况[36],有利于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降低核实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信用所消耗的资源;第二,长期有效的合作可以增强供应链金融网络中各企业间的亲密度,有利于企业间进行技术、知识、资源互换[37];第三,企业间长时间的合作有利于维护相互间声誉和合作效率[38],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而提高企业融资绩效。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6a-H6d:

H6a:企业间关系持久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周期呈正相关;

H6b:企业间关系持久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额度呈正相关;

H6c:企业间关系持久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

H6d:企业间关系持久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呈正相关。

③关系频度(RF)

关系频度是指合作企业间联系频率,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企业间联系越频繁,企业就越容易获得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并提升自身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使供应链金融网络系统更有活力。一方面,可增强合作企业间信任感和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可信度;另一方面,频繁的合作交流,可以降低企业间关系损耗[39]。另外,胡海青等人提出企业间互动频率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频率呈正相关[21]。互动频率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整合能力,企业融资成功可能性越大。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7a-H7d:

H7a:企业间关系频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周期呈正相关;

H7b:企业间关系频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额度呈正相关;

H7c:企业间关系频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

H7d:企业间关系频度与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呈正相关。

综上,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信用共治体系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区块链技术、网络嵌入性与供应链金融绩效研究模型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面向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企业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PLS-SEM能够更有效地处理非正态样本数据,适用于探索性的预测模型研究[40]。但PLS-SEM只能考察特定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效用,当同时存在多个变量时,对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41]。为提高结论可靠性,本文利用模糊集比较分析方法对各变量进行验证性组合分析。首先,借助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验证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信用共治—网络嵌入性—供应链金融绩效”的研究模型,探究区块链技术如何调节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性对企业自身地位和改善企业间关系的影响作用,进而探索提高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影响机制。然后,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结果为导向,评估融资绩效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排除冗余变量和矛盾条件组合[42],得到提高融资周期、融资成本、融资可获得性和融资额度4个融资绩效维度的最优前因变量构型。最后,根据PLS-SEM和fsQCA的研究结论,提出能够提高各维度融资绩效的策略及建议。

2.变量设计

(1)借鉴庄磊[17]的研究,从信用价值评估体系、信用成本评估体系、信用环境评估体系3个维度测量数字信用共治体系。

(2)借鉴刘兰剑[43]等人的研究,从企业合作伙伴数量、经常联系合作伙伴数量、合作伙伴数量变动大小3个维度,测量网络密度及稳定性;借鉴任胜刚等人[28]的研究,从企业对其他组织的影响力、资源获得性和控制力3个维度,测量网络中心度。

(3)借鉴杜玉申[44]等人的研究,从测量合作关系满意度、继续合作愿望和企业间的互惠度3个维度,测量关系质量;借鉴Marsden[45]的测量量表,从合作时间、交流时间、熟悉程度3个维度,测量关系持久度;借鉴蔡宁[46]等人的研究,用3个题项从互动频率层面测量关系频度。

(4)借鉴Song[47]等人的研究,从融资成本、融资周期、融资额度、融资可获得性4个维度并各用3个题项,描述供应链金融绩效。

3.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5点Likert量表收集数据,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从1到5(分别表示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对题项进行打分。本文主要考察的是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研究,访问企业要直接或间接使用区块链一类技术协助企业发展,且保证其处于供应链金融体系中这样才能确保收集的数据具有良好的效度。因此,进行调研前通过咨询京津冀地区相关金融协会、企业协会筛选出部分符合本研究的中小企业,最后共获得71家符合条件并愿意接受访问的企业。并根据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管理部门从业人员的意见对问卷题项进行修改完善。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题项较为晦涩难懂,因此,本文的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财务主管以上级别的从业人员,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样本统计,累计共发放问卷350份,通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为79.71%。样本部分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部分基本特征的分布情况(N=279)

从表1可以看出,在收集的279份有效问卷中,问卷的主要访问对象为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访问对象的年龄36岁以上的超过了60%,职务在经理级别以上的超过了65%,在本行业从业年限大于10年的超过40%,制造业超过50%。随后对数据进行ANOVA分析,结果表明t值在0.05水平上均不显著,表明数据不存在无反应偏差问题。下面进一步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4.信度效度检验

为保证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借助软件Smart PLS 3.0对各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10个潜变量的Cronbachs’α均大于0.7,说明各题项具有较高信度。各潜变量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7,表明模型内部一致性较高。各潜变量平均抽取方差(AVE)均高于0.5,表明数据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均衡标准负载反映各显变量对潜变量影响作用。决定系数R2可以衡量内部模型结构解释能力,R2越大,模型拟合效果越好。如表2所示,各解释变量R2分别大于0.7,这表明各变量解释性良好,模型拟合度良好。

表2 变量因子载荷及平均抽取方差

表3结果表明,对角线上的AVE数值平方根均大于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满足区别效度检验的FORNELL-LARCK-ER评价准则[48],这说明各因子间区别效度良好,可以进行后续的假设检验和相关分析。

表3 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与平均萃取方差的均方根间的关系

五、偏最小二乘法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SmartPLS 3.0计算结构方程中各潜变量的路径系数,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数值反映了潜变量间的作用效果。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验证各假设显著性,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发现:假设H1a、H1b和H2a~H2c成立,表明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信用共治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所处供应链金融网络的网络嵌入性。

表4 潜变量间标准化路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

(1)从结构嵌入性来看:①假设H3a~H3d、H4a~H4c成立:企业所处供应链金融网络密度越高,相关中小企业、核心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数量越多,分布越密集,企业融资机会越大;融资企业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地位越高,掌握市场信息能力越强,与其他企业合作机会越多,融资可能性越大。总之,当企业处于高企业密度经营环境,且企业拥有一定核心竞争力时,核心企业更愿意提供信用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效率更高,融资成本更低,融资额度也越大。②假设H4d不成立,在没有区块链技术支持时,传统高密度供应链网络中,中心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合作企业较多,融资过程中需耗费大量资源证明企业间合作往来和企业经营状况,导致高网络中心度融资成本较高。

(2)从关系嵌入性来看:①假设H5a~H5d成立:中小企业间合作质量越高,借助稳定的合作关系能提高自身信用度和声誉,缩短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审核周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额度。②假设H6a、H6c及H6d成立,企业间保持长时间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合作企业的协助,缩短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审核时间,降低获得融资成本。③假设H7c~H7d成立,合作企业间进行频繁的正式或非正式沟通能够增强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融资成本。④假设H6b、H7a和H7b不成立,长期的合作和沟通只能协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时间,融资额度不会因企业间合作时间长短发生改变,放贷额度是金融机构根据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和资金状况决定的。

从表4验证结果来看,供应链网络嵌入性可以提升供应链金融绩效。但不是所有层次的网络嵌入性对每个维度的供应链金融绩效都有促进作用。根据检验结果,将不成立假设删除后,进一步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供应链金融绩效进行前因变量构型分析,弥补结构方程模型仅探索单一变量影响作用的片面性。

六、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1.数据校准

进行fsQCA分析前根据样本分布特征选择合适的校准值对数据进行校准。本文把各个测量项的均值作为各潜变量反映值,分别以0.95、0.5以及0.05三个成员身份度设定为校验锚点[49]。锚点0.95对应分值“5”为完全隶属身份;锚点0.05对应分值“1”为完全不隶属身份;锚点0.5对应各个变量的均值为半隶属身份,各变量的校验标准如表5所示。

表5 各变量的校验临界值

进行fsQCA分析前,考察数字信用共治、供应链网络密度和稳定性、网络中心度、关系质量、关系持久度和关系频度6个前因条件解释融资绩效的一致性,如表6所示。

表6 融资绩效的前因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表6表明,当分别以融资周期、融资额度、融资可获得性及融资成本作为结果变量时,6个前因条件一致性均未超过门槛值0.9,表明6个前因条件不是也不近似于融资绩效的必要条件。将6个前因条件进行组合分析探讨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根据Ragin[50]的研究将融资绩效构型分析的一致性临界值设为0.75,运行软件fsQCA3.0构建融资绩效真值表,判断收集的数据一致性是否自然断裂,并基于样本频数阈值设定需要满足前因条件构型至少覆盖80%样本量的标准。

2.条件组合分析

本文分别以融资周期、融资额度、融资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作为结果变量进行fsQCA分析。运行结果如表7所示,两个融资周期前因构型一致性分别为0.830和0.858,整体一致性为0.725,整体覆盖率为0.948;融资额度两个构型一致性分别为0.917和0.837,整体一致性为0.820,整体覆盖率为0.862;一个融资可获得性构型一致性为0.884,整体一致性为0.767,整体覆盖率为0.919;一个融资成本构型一致性为0.902,整体一致性为0.788,整体覆盖率为0.859。各个维度融资绩效的fsQCA前因构型一致性均高于0.75,说明方案具有较好一致性,同时均具有良好解释力。

从表7可以看出,每种前因条件构型都包含数字信用共治,这表明数字信用共治对企业融资绩效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下面结合网络嵌入性剖析不同融资绩效维度下的影响机理。

表7 各维度融资绩效要素前因条件必要性分析

(1)融资周期影响机理

在融资周期的影响机理中进行fsQCA分析,形成C1a、C1b两种影响构型。数字信用共治体系及网络密度作为核心条件提升供应链金融绩效,中小企业拥有较多合作伙伴有利于信用价值的提高,关系质量作为可有可无的影响条件。在构型C1a中,企业中心性以及企业间关系频度作为辅助性条件。有一定资源控制能力的企业,资源获得能力较强,在供应链体系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企业间较少互动也可维持合作关系,并缩短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审核周期,从而缩短融资周期。在构型C1b中,企业间合作关系持久度作为辅助性条件。当企业处于高密度金融网络时,企业间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借助区块链技术信息公开透明、快速传播的特点,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有利于融资评估快速进行。

(2)融资额度影响机理

在融资额度影响机理中进行fsQCA分析,形成C2a、C2b两种影响构型。企业所处网络中心性核心因素存在,数字信用共治体系作为辅助条件存在,领导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会借助数字信用体系重点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频度以及关系持久度作为核心条件缺失。在构型C2a中,关系质量为辅助条件存在,合作伙伴间相互信任,能够有力证明企业的信用度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合作关系质量越高,合作满意度也就越高,保持继续合作状态的意愿越强。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解决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充分利用合作资源预防及应对因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危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凭借良好的合作口碑提升金融机构的资金帮助意愿。在构型C2b中,网络密度作为辅助条件存在,高密度供应链网络中,各合作主体间可能存在共同合作第三方,产生紧密的捆绑效应,企业间合作可能性增强。企业经营活动灵活性提高,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融资额度。

(3)融资可获得性影响机理

在融资可获得性影响机理中进行fsQCA分析,形成构型C3。首先,网络密度和关系频度作为核心新因素存在,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企业密度越高,频繁的企业间交流可以保证企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方向,使金融机构更认可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战略,可有效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其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信用相互传递,选择信用度高、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可以保证企业间的合作质量、降低合作风险,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的资金帮助。

(4)融资成本影响机理

在融资成本的影响机理中进行fsQCA分析,形成构型C4。网络中心性和关系持久度作为核心因素存在,数字信用共治体系和关系频度作为辅助因素存在。一方面,中小企业若拥有较高的核心竞争力,能够较为全面地获得市场资源和信息、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仅能够降低经营成本,也能够获得核心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认可。另一方面,在传统供应链网络中,与合作伙伴保持长时间合作状态、频繁的商务活动往来,可以保证企业间的合作质量,借助区块链技术高效的信息手段,便于融资双方信用查询,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查询中小企业信用度,降低融资时间和资源消耗。

七、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1)区块链技术能有效优化供应链网络、提升企业间关系

首先,区块链技术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信息透明、不可逆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淘汰发展理念落后、信用度低的企业,保证供应链金融网络的企业密度和稳定性。其次,区块链技术可提升企业中心度。传统中小企业借助新兴金融技术信息传播快速、敏捷、准确的特点,使中小企业快速适应新的经营环境或领域进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最后,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金融网络系统中各企业信息真实透明,可以提高合作企业间的信任,提高企业间合作质量,保证企业间合作长期稳定。

(2)良好网络嵌入性能有效提升供应链金融绩效

从结构嵌入性来看,供应链网络密度越大,企业间相互合作机会越大,借助数字信用共治进行信用监督,可以提高企业间合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融资额度。另外,企业核心竞争力越大,信用度越高,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资金帮助。因此,提升结构嵌入性有利于企业提高融资绩效。但高中心度企业合作伙伴数量繁多交易信息冗杂,容易造成严重的信息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从关系嵌入性来看,高质量的合作可以提高企业间的认可,进而提升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信用度,能缩短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审核时间,提高金融机构放贷额度;企业间合作时间越长,信任度越高,企业间稳定的业务往来也可以提供信用担保,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获得性,缩短融资时间;通过PLS-SEM验证得到企业间频繁的正式或非正式商务活动,有助于了解市场新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3)网络嵌入性是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绩效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借助区块链技术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的特点,企业能够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对自身经营范围和特征进行调整,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提高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和额度。另一方面,企业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信用共治体系,信息传递快速、准确和不可篡改,可有效提高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审核效率,促进信用度和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长期发展。

(4)根据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得出的等效构型,从网络嵌入性角度将各融资绩效维度提升机制归纳为4种:

①市场环境引导机制:高企业密度的经营环境,一定程度核心竞争力(C1a),保持长期合作(C1b),能够有效缩短融资周期;

②核心优势主导机制:较强竞争优势,保证合作质量(C2a),加入高密度企业环境(C2b)对融资额度有显著影响;

③企业交流引领机制:高企业密度的经营环境,一定程度核心竞争力,保证合作质量,密切合作交流,对企业融资获得性有显著影响(C3);

④内外兼修维持机制:一定程度核心竞争力,与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合作,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C4)。

2.研究启示

PLS-SEM验证的“数字信用共治—网络嵌入性—供应链金融绩效”影响机理表明:区块链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应链网络密度并维护企业间关系,保证企业经营环境稳定性,良好的网络嵌入性可提高供应链金融绩效。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融资绩效各维度进行组态分析,针对fsQCA得出的网络嵌入性视角下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链金融绩效4种影响组态构型,提出以下4种提高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绩效途径。

(1)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降低企业融资风险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定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得到越多合作伙伴信任,在金融市场中的信用度就越高,获得市场资源的机会就越多,得到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证所消耗的时间就越短,能够有效提高融资额度、缩短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审核时间。

(2)选择高质量合作伙伴、保持良好信誉度

中小企业选择信誉度良好、经营状况稳定的合作伙伴,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另外,高质量合作伙伴在本企业需要进行金融融资时,可以凭借其良好的信用度为企业提供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额度,良好的交易记录可快速通过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核,缩短融资时间和降低融资成本。

(3)合作企业间保持密切联系,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与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联系,有利于对市场需求进行判断。根据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和方向,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进而不被市场所淘汰,使企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另外,在金融系统中可以保持良好的信用度,紧密联系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相关企业间合作证明,在审核金融申请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协助企业在金融融资时通过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用审核,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被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作为融资的评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4)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动区块链等金融技术的建设

供应链金融网络中的中小企业借助区块链技术能够及时传达和获取相关信息,有效消除企业间的“信息壁垒”,也可以凭借区块链技术了解合作伙伴相关信息,保证企业选择到正确的合作伙伴、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另外,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快速了解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资质,提高审核效率、缩短审核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供应链金融绩效。

3.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对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影响研究依然存在如下局限:(1)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结论对于其他行业中小企业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2)本文主要从企业自身以及企业间关系角度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系统中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绩效,未探讨融资有关的其他角色,如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等;(3)本文主要从企业信用层面强调了区块链技术对于网络嵌入性的影响,未考虑到区块链技术其他层面的应用,未来可对研究不足作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共治区块信用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中国,快步进入信用社会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区块链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