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胸腔引流管固定方式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探索与评价

2022-05-10 10:42刘瑾杨群李佳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7期
关键词:胸腔积液

刘瑾 杨群 李佳

摘要:目的:探索改良胸腔引流管固定方式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8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胸腔积液引流治疗的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胸腔引流管固定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引流管脱管发生率,比较胸腔引流管局部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效果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脱出率,疼痛程度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胸腔引流管固定方式可降低引流管脱管发生率,减轻置管时局部的疼痛,提高引流效果,促进肺功能恢复。

关键词:胸腔引流管;胸腔积液;胸腔闭式引流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7--02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胸腔内积液、积气、积血的有效方法,若引流管固定不到位或处理不及时易发生引流管滑脱现象,可直接导致气胸的发生或使原有气胸加重,严重者引起纵隔移位,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甚至休克[1]。研究报道:脱管是胸腔闭式引流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脱管的发生率为4.8%[2]。因此,妥善固定引流管路,预防引流管意外滑脱,避免非计划性拔管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改进胸腔引流管的固定方式和提高护理措施是减少意外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一种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方法,前期临床预试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8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行胸腔积液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3.85±4.62)岁,住院天数(5.52±1.4)d,胸腔积液病因:恶性肿瘤5例,肺部感染4例,结核性2例,胸部外伤2例,其他原因2例。對照组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4.02±4.58)岁,住院天数(5.48±1.5)d,胸腔积液病因:恶性肿瘤6例,肺部感染3例,结核性1例,胸部外伤3例,其他原因2例。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通过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诊断标准

本研究诊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胸水检查等方法对胸腔积液进行诊断和评估[3]。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影像学资料证实(B超、CT、DR)确诊;②患者伴有胸腔积液临床表现症状(咳嗽、胸闷、胸痛、气促和呼吸困难等);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参加。排除标准:①出血性体质、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②血小板计数低于50x 109/L。③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的患者。④胸部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患者。剔除与脱落标准:①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退出临床试验者;②试验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病或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须采取紧急措施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置管成功后,按照传统固定方法,用缝线固定引流管于皮肤,将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多条医用胶布将纱布粘贴固定至皮肤,并用胶布固定引流管。观察组:引流管缝线固定于皮肤,用3M透气胶呈蝶形交叉固定于无菌辅料覆盖伤口上,将3M弹力胶布沿引流管的方向平行粘贴于患者皮肤上,再用头皮针胶管使用结带法将引流管系于3M胶布上,离出口15cm处使用相同的方法再次固定,使引流管方向低于引流管出口。

1.4指标观察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指标效果:①两组患者引流管脱管发生率。②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使用改良版长海痛尺[4]评估患者胸腔引流管局部的疼痛程度,≤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分为重度疼痛。③观察记录两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瘙痒不适、湿疹、发红等症状。④两组患者引流效果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1.5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24. 0 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以P<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引流管脱管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引流管部分脱出率及引流管完全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63,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的病例数(6例)低于对照组疼痛的病例数(10例),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

2.3两组患者引流效果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引流效果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4观察组出现局部皮肤不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93,P<0.05)。

2.4两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情况比较

3.讨论

胸腔积液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感染、恶性肿瘤和结核都是胸腔积液主要的病因[5]。胸腔积液不仅会导致压缩性肺不张,有效肺容量减少,更由于恶性胸腔积液中超量的蛋白可生成纤维凝块,从而引发胸膜增厚、粘连和包裹性积液,进而导致患者肺功能异常,随着胸腔积液的增多其症状表现越明显,致患者气促、胸闷,甚至死亡[6]。对于胸腔积液患者而言,治疗的关键是将积液有效引出[7],并预防纤维蛋白原沉着及胸膜增厚粘连,影响肺功能。

闭式引流是治疗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胸腔引流管固定方法不正确、留置时间过久、导管保护意识缺乏是非计划性拔管常见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固定方法不正确。在临床上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传统固定法使用的胶布固定,由于胶布与皮肤存在空隙,粘贴不牢固易松脱,并受患者皮肤出汗、皮脂腺分泌影响,胶布粘性降低且易在皮肤上留下印痕,常需频繁更换胶布,不仅增加了意外脱管风险还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采用改良后的固定方式将3M弹力胶布沿引流管的方向平行粘贴于患者皮肤上,再用头皮针胶管结带法将引流管系于3M胶布上,胶布沿引流管方向与皮肤粘贴,接触面积更大,固定牢靠,粘贴时间及更换间隔较前明显延长。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引流管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引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改良的胸腔引流管固定方式,可降低脱管发生率,提高引流效果。

传统固定法采用的普通胶布不透汗透气,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情况,同时这类胶布粘性强,去除时易在皮肤留下污垢。3M弹力胶带透气性好,表层涂有低过敏黏性物质,可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同时采用无张力性黏贴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患者皮肤的完整性[8]。本試验中将引流管系于3M胶布上,使引流管不与皮肤直接接触,观察组局部皮肤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相比较于对照组的传统固定方式,改良固定方式使引流管与皮肤接触面积更少,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管道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减少引流管对皮肤的损伤,降低了患者局部皮肤不良情况的发生,护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传统固定法患者在翻身、变换体位或床上活动时,易产生较大的牵拉力,患者因疼痛而拒绝配合改变体位。改良的胸腔引流管固定方式减轻了引流管留置时的疼痛,不仅保证了患者休息及睡眠,避免免疫力和体力下降,而且提高了患者下床活动及呼吸功能锻炼的主动性,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后观察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改良固定方式取消了远端别针固定,且头皮针胶管有一定的张力,增加患者的活动度,从而减少了患者因活动、翻身侧卧导致引流管摆动引起的牵拉痛,防止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后患者因害怕牵拉痛而减少活动及翻身侧卧,利于术后引流[10]。

综上所述,改良的胸腔引流管固定方式降低了患者引流管脱管发生率,减轻了置管时的疼痛,降低了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引流效果,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能更好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水姣,周剑宇,周美华,许灵娇.胸腔闭式引流管滑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22):41-42.

[2]廖梅兰,李里英.胸腔闭式引流中导管固定方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2093-2094.

[3]吴迪,刘盛国,杨凯,等.胸腔积液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J].广东医学,2020,41(14):1459-1463.

[4]罗江敏,米元元,许子霞,等.开胸术后病人疼痛评估的证据总结[J].护理研究,2019,33(23):4150-4155.

[5]伍燕兵,杜莹,逯勇,王晓娟,徐莉莉.胸腔积液病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16(05):490-494.

[6]凌婵.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5):36-37.

[7]刘宏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7):162-163.

[8]朱世超,倪伟伟,邹辉煌,等.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法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4):141-143.

[9]许芳兰,管顺芳,王英,等.改良胸腔引流方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05):82-85.

[11]杨佳汉,吴佳敏,蒋芝萍.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8,17(07):68-70.

基金基金:江西省吉安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吉市科计字〔2021〕8号-89号)

猜你喜欢
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干预要点研究及分析
结核性胸腔积液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观察
微创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效果初步观察与护理
合并胸腔积液的布鲁氏菌病1例临床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半自动肺活检针行胸膜活检对不明原因渗出性胸水的诊断价值
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肺癌胸腔积液液基细胞学与沉渣包埋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