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发展之福银高速 山海牵手 富裕之路

2022-05-10 11:36辛怡丽
宁夏画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闽宁六盘山协作

辛怡丽

宁夏深处内陆,不沿边,不临海,20年前,除银川市交通条件稍好外,其他各市县均不理想,从西海固各县到银川,要用整整一天时间;出行到兰州、西安等大城市,更不方便,时间更长。2011年年底,福银高速公路宁夏段全线贯通,不但一日即可从固原地区到达银川,也可同日自宁夏抵达东部海港及长江流域,通江达海,时空距离因这条高速公路被大幅缩短。

G70福银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东西横向线的第14条,是一条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它全长2485公里,其中宁夏境内全长393公里。它的一端是山海之间的八闽大地,一端是内陆深处的塞北江南。

这条“大动脉”促进了宁夏与外界的进一步沟通,也不断助推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移民们的幸福生活

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有23万群众从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搬迁到此。红寺堡区以聚焦特色产业,坚持育龙头、壮基地、强产业、树品牌,通过政策性补贴、以奖代补、示范带动等形式,让移民群众摆脱了贫困,开始了新生活。近几年,这里出产的葡萄酒、枸杞、黄花菜等多种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红寺堡区的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2012年由同心县和固原市原州区等5个乡镇移民搬迁而来,常住人口147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034户。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9年全村实现脱贫,到2020年,弘德村形成了劳务产业为主、种养殖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它是闽宁合作和移民脱贫的成功缩影。

在弘德村的肉牛养殖园区里,“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平均年收益2万元。2020年,弘德村成立了弘德村实业有限公司,下设农业、轻工、劳务、培训、商贸、文旅六大业务板块,吸引周边6家企业入股,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红寺堡产业园和弘德村精品种植、养殖、育种产业链示范基地,红寺堡区扩大就业岗位,逐步推动村民转化为产业工人。

移民脱贫已是终章,乡村振兴正开新篇。这里的百姓正向着把红寺堡创建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而努力着,通过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城乡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一体化布局,让家园更美丽、生活更便利。同时,红寺堡区已开展城乡融合发展实验示范行动,以弘德村为重点,每年集中推进10~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力争5年内实现全域覆盖,齐心协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绘就道道幸福彩虹。

红色经典 熠熠生辉

从福银高速六盘山收费站下高速,驶入G312国道,雨中的六盘山,满目葱茏,烟云缭绕……六盘山之上,一座高12米、长60米,由3面红军军旗构成,镌刻着“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的碑墙,隐约可见。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被誉为“胜利之山”。毛泽东在这里抒发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气概,表达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革命必胜信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福银高速宁夏段沿途分布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单家集革命遗址、任山河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西征纪念园等革命遗址和纪念地。如今,每逢节假日都有许多人沿着这条高速公路开启红色之旅,人们缅怀英烈,追寻红色记忆,筑牢革命信仰。

闽宁协作山海情

1996年,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决定全面开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20多年过去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因这条高速公路走入更广阔的天地。

帮扶离不开产业。以马铃薯和中药材种植闻名的隆德县,过去却苦于加工产业链条欠缺,产品滞销,卖不上好价钱。闽宁扶贫协作开展以后,当地充分发挥协作平台作用,主动引进康业投资等福建企业,开发工业地产。政府与企业共同招商引资,引进上海上药集团、广州香雪、宁夏黄土地等中药材、马铃薯加工企业,打通产销产业链,解决当地群众中药材、马铃薯种植、销售问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2020年春节期间,来自隆德县的土特产——“六盘优粮”马铃薯水晶粉丝走上不少福州市民的餐桌。这种口感爽滑的粉丝就来自闽籍企业家投资的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入驻隆德县扶贫产业园后,建成年产2万吨马铃薯水晶粉丝、方便粉丝及1000吨亚麻籽油生产线,实现稳定就业400多人,年产值达5亿元。如今,宁夏生产的马铃薯水晶粉已在永辉、海底捞、京东等电商和实体店上架,受到消费者好评。

在隆德县神林乡高标准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智能温室里,工人在穴盘内点种培育西红柿、辣椒、茄子等种苗,一派繁忙的景象。神林乡按照“南草、中菜、北药”的产业布局,依托閩宁协作政策扶持,全力打造以中片川道区为主的清凉蔬菜种植产业带,使清凉蔬菜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放眼远眺神林乡千亩冷凉蔬菜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智能温室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抢眼。走进一栋智能温室,工人正在忙着育苗,培育出土的种苗绿意盎然。在另一栋温室内,太阳白菜心已经成熟,工人将摘好的菜心小心翼翼地装入筐中,再用遮阳布铺盖严实,防止因太阳照射失去鲜度。据了解,目前,基地共经营占地100多亩的日光温室,年收益240万元,带动务工人员160人。

如今,已有5700家福建企业(商户)入驻宁夏,8万多福建人在这里从业,闽宁产业协作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近年来,固原市依托福银高速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托起六盘山地区扶贫路的骨架,让西吉的马铃薯、西芹,彭阳的朝那鸡、果脯、小秋杂粮,隆德的中药材等六盘山地区更多的优质产品走出宁夏大门,助推乡村振兴。

高速公路的畅通,不断打通如一条条“毛细血管”般的脱贫路、产业路、联网路……将幸福生活的血液,输送到六盘山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部分图片由吴忠市红寺堡区区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闽宁六盘山协作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对口扶贫协作“闽宁经验”的样板闽宁镇
讲述脱贫攻坚战中的“闽宁模式”
版画印千年 传承有新意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记闽宁教育发展之路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