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民族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育人路径思考

2022-05-10 05:24高宇飞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虚拟仿真三全育人

高宇飞

关键词:三全育人;民族高校;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0--01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动相关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一个统筹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堂与课后、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下的系统性综合性一体化高校育人体系[1]。

以“三全育人”为契机,构建网络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体系。尤其是在实践育人方面,形成全方位育人机制,全面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二、民族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題

1.“三全育人”教育场域间缺乏联动

教育场域即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其他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三全育人”明确要求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就是说,这个场域内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其他参与者不是一种散在的状态,而是要求彼此间都参与进来,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具体而言,目前,高校主要从思政课程、科研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思政、管理服务、党团组织育人等方面开展“三全育人”工作[2]。民族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系,本应该和各个体系形成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三全育人”的全覆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体系资源没有整合,存在着联动不足的情况。这很难达到“三全育人”的合力育人目标。

2.技术至上主义导致医学院校大学生缺乏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一种重智育轻德育、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3]。特别是专业教师,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漠不关心,认为学好知识和技能就是王道。不可否认,知识和技能在当今社会的确很重要,但是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果弄不清楚这些问题,就会导致“三全育人”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人文精神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也就是说,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实现人文精神和医学技术的相互渗透,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最基本条件。

3.缺乏文化认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4]价值观是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着文化认同危机,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主流文化意识缺失,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民族、国家、地区的完整性不断受到挑战,文化认同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认同指人们共同体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深刻认知、自豪感、归属感和文化意义判断[5]。虚拟实验室是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新型教育形态,从文化的高度建设和组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运行,以文化认同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具有重大意义。

三、“三全育人”实现路径

1.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研究和建立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也将医学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作为医疗实践的核心,将医学教育的人文性作为整个标准体系之首。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意味着医学院校要积极探索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构建与专业教育相匹配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虚拟仿真实验室也应该积极配合其他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医学技术知识,还要向学生讲述医学技术进步的背景知识以及技术发明者们所付出的努力,这样就实现了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两手抓,“三全育人”自然也就不会成为空话。

2.聚焦教育场域,保持教育体系的连贯性

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场域包括家庭教育场域、学校教育场域、社会教育场域、网络教育场域四个维度。因而“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聚焦以上四个维度,在工作中,不能各自为政,而是发挥其联动作用,共同推动“三全育人”工作取得实效,从而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形成“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多元一体的有机教育场域。“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育人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发挥联动机制,各个教育场域共同参与,才能达到育人目的。

四、结语

总之,“三全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如何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也势必成为今后民族高校仿真实验室建设的根本任务。而笔者以为,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聚焦教育场域,保持教育体系的连贯性;加强文化认同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验室实践育人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梁倩蓉.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与新媒体融合平台探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0(6):693.

[3]谭月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7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

[5]孙杰远.个体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57.

基金项目:2021年度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VR 背景下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YB2021011);

2021年度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项目: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照护理论的人文关怀课程建设(21083)。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虚拟仿真三全育人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