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学的明代竹家具考证及设计特征研究

2022-05-11 03:32张小开丁寅超ZhangXiaokaiDingYinchao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4期
关键词:竹制货郎文人

张小开,丁寅超 Zhang Xiaokai &Ding Yinchao

(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天津 300384)

中国是竹子文明的国度,也是世界竹资源分布的中心。在漫漫五千年的历史中,竹子伴随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竹子逐渐沁入中华的精神文明长河,形成集体记忆,共同塑造了于世界独树一帜的竹文明,并一步步积淀成中华竹文化。在中华竹文化影响下,竹家具成为人们,尤其是明代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潘诺夫斯基在著作《视觉艺术的意义》一书中,将图像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即识别作品中的人、动物、植物等自然物象的线条;二是发现和解释图像的传统意义,即象征意义;三是解释图像的内在意义或内容,即本质意义,也是图像学的最终目标[1]。本文将从这三个层次来进行明代图像学资料中的竹家具特征研究。

1 明代竹家具总体情况

家具,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竹家具,是指整体或部分使用竹子为材料,通过包接、胶合、穿编等工艺加工制成的不同尺度的家用器物。

竹器制作技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古代中国先民掌握。已知的最早竹器实物是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竹篾垫子[2]。随着考古发掘,浙江、湖北、江苏等多地均出土了各类自新石器时期起的早期社会所用竹器实物[3-5],可见竹制品的源远流长。

我国早在唐代就已有竹家具[6],从唐《六尊者像》中清晰可见竹制禅椅、竹制花几形象。宋代,竹制家具制作技艺逐渐成熟,种类也随之增多,竹榻、竹交椅等早期家具更为普及,竹椅、竹床等高型家具大规模出现。元代由北方民族执政,竹家具图像留册较少,基本承继宋代竹家具特征。

与前代相比,明代竹制家具也有长足的发展。明代竹家具承继前朝家具之所长,尤其是宋朝,可以说每件明代家具的背后都有宋代士大夫的影子。明代竹家具材质常用毛竹、紫竹、斑竹等。在家具制作中工匠大多不事琢洗,不加漆饰,充分运用材质天生的质地、色泽、纹理,尽显拙味。竹家具的制作工艺以穿编、包接、开槽弯折为主。竹销和孔洞配合一丝不苟,连接处光洁,严密无隙。基于明代家具行业的鲜明特点,创造了许多新式样、新工艺。与宋元相比,明代竹制家具在比例结构和人体舒适度上更胜一筹,使其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层次和完备的设计理念。

本文图像学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为明代遗存的各类绘画。明代社会环境特殊,文人士大夫集会频繁,描绘文人雅集的画作颇多,画中各种家具常被赋予极写实的详细描绘,其中典型的有《竹院品古图》《杏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等。以此类明代文人画为主,加上各类风俗画、肖像画以及古籍画等便是本文图像学研究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如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的数据库,对其馆藏文物进行检索、分析,从中统计发现共22种,总计96件各类竹家具,其类型及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明代竹家具总体情况统计

从本文统计数据来看,首先,明代竹家具种类丰富,涉及竹椅、竹凳、竹榻、竹床、竹架、竹桌、竹几、竹炉等至少15类。其次,竹制椅凳类家具在明代竹家具中最丰富,是出现频次最高、形制最多样化的一类。最后,竹货挑和竹具数量较多,竹制柜架类家具于明代常见。

除杂项类外,明代竹家具中椅凳类家具数量与种类显著突出,其中以绣墩数量最多。平齐式椅、禅椅、官帽椅三类并驾齐驱,竹凳与竹圈椅数量较少。本文图像学资料来源大多是明代描绘文人集会的画作与画本,椅凳类家具是文人集会中最常用的家具,因此出现频次较高。竹椅质轻,适于搬动,常见于户外场景,加上素雅的形制,在文人集会中的实用性毋庸置疑。竹制绣墩与竹凳功能相似,但绣墩形制源于佛教莲台,内敛含蓄且美观合用,更受文人欢迎,因此常代替竹凳出现在雅集场景中。反之,竹凳则常见于民间,少见于文人集会,形象留册较少。仅现的两件竹凳,其一出现于婴戏场景;另一件出现于文人狎妓场景,更贴近民间。

床榻类家具共三类,分别是竹榻、罗汉床与架子床,出现频次相差不大。三类中,架子床为卧具,另两件为坐卧具,多用作午睡小憩,常见于文人书房。明代竹制柜架类家具主要为竹货挑与具列,轻便开敞,少见固定、密闭的书柜画架等。桌案类家具出现频次较少,未见大尺度竹桌。杂项类以日用器具为主,种类繁杂,可从中窥见明代人的生活。

总体来看,明代竹家具种类多、数量大,受明人所喜,广泛分布在明代社会各个层级。

2 明代典型竹家具形制分析

2.1 竹制平齐式扶手椅

明代知名画家仇英笔下的《竹院品古图》中出现了两把湘妃竹制扶手椅(图2)。图中两把湘妃竹扶手椅形制相同,搭脑与扶手齐平,因此可称为平齐式扶手椅或直搭脑扶手椅。从椅背高度上看,图中的竹椅椅背高度大概只有官帽椅的一半,这样的结构被称为“折背”。《资暇录》载:“近者绳床,皆短其倚横,曰‘折背样’”[7]。竹制扶手椅的搭脑常在使用者的肩颈附近,而折背,顾名思义就是椅背高度“折”去一半,搭脑部分在使用者的腰部附近。由此特征来看,可以将其视为明代另一经典家具——玫瑰椅的前身。此椅用料为湘妃竹,结构纤细素雅,放弃了传统家具常用的牙板、券口等构件,没有材料与工艺的浪费。形制直接承继于宋代家具,审美水平比起集大成的传统明式家具也不遑多让,甚至更为雅致。在另几位明代画家的作品中,竹制平齐式扶手椅也不止一次地出现(图3-图4)。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幅作品描写的都是文人雅士的集会,足以证明竹制平齐式扶手椅在明朝尤为受文人欢迎。古人云:“不敢傲逸其体,常习恭敬之仪”,对文人而言,舒适与礼制如鱼和熊掌,两相比较,舍舒适而取礼制,由此导致的轻微身体不适也不值一提。于是,在集会中,可以保证优雅、合仪坐姿的折背椅自然受到文人士大夫追捧。

图2 《竹院品古图》中竹椅

图3 《杏园雅集图》中竹椅

图4 《西园雅集图卷》中竹椅

2.2 竹榻

榻,是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卧具。根据王世襄先生的分类方法,只有床身,上无任何多余装置的为榻[8]。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几榻》中写道:“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补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9]”概括了明代文人对于居室陈设的审美,其中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明万历沈俊的《钱应晋像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明人书房空间,其中就出现了一张典型的无束腰直足竹榻(图5)。画面中竹榻为斑竹制,榻面也为竹席,无屏,结构简单,用两根竹材绑扎做垛边,增加看面的厚度。直足,足间安券口,下半接近地面处四边安裹腿枨。由于画面并未展现整张竹榻,依据结构推测此榻应为六足,整体造型古朴有力,与木质箱体式榻相差无几。在明代天启年间,曾鲸所绘的《赵庚像》中出现了一张与前者不同的四足竹榻(图6)。画面中竹榻结构较之前者更为简洁,榻面铺白褥,边角改方为圆,腿足底部以管脚枨连接,内加矮老。画面右侧是树根香几,上置香炉,与榻上书籍卷轴形成呼应,说明所绘也是文人书房空间。因此,竹榻通常被布置于书房、待客空间,用于读书或小憩,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文人尚简的思想,如文震亨所言:“置之斋室”,是读书人于繁世的心灵归宿。明永历八年,汪中受友人所邀作《得趣在人册》十二开,其中得以一览明晚期竹榻全貌(图7)。此榻四足,榻面为藤编席,其余均为斑竹制。此件竹榻结构与前二者不甚相同,榻边劈料做垛边,上疏下敛。腿足于头尾缩进,结构与平头案相似。前两张竹榻的腿足则分布在四角,与之相比,区别类似于桌与案的腿足之别。此榻腿足较粗,分别向两边伸出双曲罗锅枨做支撑,共计八条。腿足下方设管脚枨,四面平齐。与前二者相比,做工与结构更为精良复杂,可以归纳出明至清代竹榻结构随着时代推移,不断由简单向复杂发展,体量逐渐增大,与宋代家具由厚重向轻巧演化的趋势相反[10]。

图5 《 钱应晋像轴》中竹榻

图6 《 赵庚像》中竹榻

图7 《得趣在人册》中竹榻

2.3 竹货挑

《货郎图》为传统风俗画,宋代以来即十分流行,明代画家也多有涉猎[11]。其中贩夫所挑货架大部分为竹木质,且以竹子为主材。宫廷画师计盛所绘的《货郎图》在一众货挑中尤为别致(图8)。画面中货郎衣着得体,儿童服饰华丽,占据最大画幅是一架精美的竹货挑。此货挑以竹为框架,最瞩目的是四根边柱,由整根竹材一体贯做,上通架顶,下至腿足,撑起了整具货挑。腿足外翻,下端饰铜雕件,四边有裹腿枨,横枨前后较高,两边较矮,上加矮老。货架整体形似巨型鸟笼,比例合适,精美异常。四面由斑竹及红纱分隔,内置群鸟,或啄或立,数以百计。计盛所画货挑在明代同类中独树一帜,其余各件形制则相差不大。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人春景货郎图轴》为例(图9),图中货挑上有华盖,其下以木杆连接主体。主框架由斑竹制,以数根横枨穿插组成货挑主要受力结构,另有一弯月状扁担穿连前后货架,扁担为木质,雕饰精美。其余部件则施以彩绘,主色调为红色,绘满吉祥图景与花纹,搁板堆满各类商品,还见缝插针于框架上绑扎细竹竿用来悬挑货物,画面热闹非常。其余各式明代《货郎图》货挑式样大抵如此,如现藏于日本的吕文英绘《货郎图》(图10),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明人夏景货郎图轴》等,都有显著特点是:拥有较为夸张的弯月状扁担,框架为斑竹制,腿足外翻,上有或方或圆的顶盖。究其同质化原因,可能是由于货郎题材为年俗画作,取其吉祥意味,象征装饰意义较大,并非严肃的纪实画作。

图8 计盛《货郎图》中竹货挑

图9 《明人春景货郎图轴》中竹货挑

图10 吕文英《货郎图》中竹货挑

2.4 竹几

明代陈洪绶作《西厢记真本图册》,其中有一件竹制香几(图11)。香几是一种特殊的桌案类家具,器型较高且修长,多置香炉或盆栽,于明代十分流行。木制香几多为圆形,常见五足或三足,且常为三弯腿,底部有托泥[8]。图中竹制四足香几极为罕见,这件竹几通体竹制,攒边膨出,下安双层束腰,四足均匀排列,间有券口支撑。此件竹几上敛下疏,无托泥,腿足直接落地,中段另加裹腿枨,结构与木几相差较大,是竹家具的特殊做法。从图中看,竹制香几上置盆栽,与竹制花架组合布置,是宅邸中悦目的景观。

图11 《西厢记真本图册》中竹几

明代洪应明撰《仙佛奇踪》四册,其中有一竹制香几(图12),且为方几。推测应为湘妃竹拼木制,竹为框材,几面与束腰部分则为木制。依据形制来看,其束腰较高,内嵌绦环板,不排除有屉结构的可能。另一件方几出自明代杜堇、杜大成《人物草虫图》(图13)。结构较前两件更为复杂,整体材质为竹材拼木。画面中竹几上置香炉,是香几的典型用法,其面板为木制,四角安角柱,间有横枨,作装饰和围挡。边抹用竹材作垛边,下接束腰,四角以竹包边,中间镶嵌木制绦环板,与牙板相连。四根竹制腿足与托泥连接处外翻,托泥下另加龟足。与前两件相比,此件香几形制更为精巧,托泥与龟足等部件借鉴明式家具,装饰性与实用性更强,是竹家具与木家具相互借鉴的实例之一。

图12 《仙佛奇踪》中竹几

图13 《人物草虫图》中竹几

3 明代竹家具设计特征与理念

明代竹家具的兴起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首先,明代科举艰难,许多文人仕途受阻,加上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取代了风靡于宋朝的程朱理学,文人士大夫人生观念和审美意趣产生变化,开始更积极地经营生活,许多文人雅士参与到家具设计中,将家具视为抒怀的一方天地。其次,明代手工业改革,实行住坐和轮班制,工商业发展迅速。拥有高水平文化素养的文人与技术过关的家具匠人两相碰撞,逐渐演化出新的人群,也就是有手艺的文人以及有文化的匠人。新群体将设计与制作集于一身,极大地推动了明代家具整体水平。最后,明朝社会环境稳定,海外贸易发达,商贾巨富争相修建宅邸和园林,附庸风雅。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具也随之兴旺。

体现到竹家具上,设计者和工匠们积极地改进、完善竹家具的新样式,新工艺。明代众多的文学家、戏曲家、诗人、画家等文人,留下大量包含竹家具的论著,如文震亨《长物志》、高濂《遵生八笺》等等,足以证实明代竹家具行业的蓬勃。以下结合前文所列举的典型器具,尝试分析明代竹制家具设计风格与理念。

一,明代竹家具尚简合用。在明代,竹家具不仅是生活器具,更是文人士大夫在社交活动中进行角色构建的重要道具。因此,评判标准的关键为其对于在野士大夫的生活起居与社交活动是否合适。文震亨评价彼时交椅:“金漆折叠者,俗不堪用”[9]。批驳了描金画彩的繁复装饰。从明代竹家具形制来看,无论是椅凳类或床榻类,腿足多为直线,结构简单明了,不喜缀饰,给人以视觉的雅致体验。承载了文人的君子气节,构成了儒雅生活环境。竹炉、竹熏笼等器物更是有着明确的使用功能,并不是徒有其表的摆设。

二,尚人的折中性在明代竹家具中有所体现。折中思想首先体现在家具的对称性上,明代竹家具大多左右对称,座面上下比例合适,古画中的家具布局也多遵从较为严格的对称秩序,是文人审美的体现。其次,明代竹家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人制宜”的设计思想,更富生活情趣,与前代过于追求礼制而忽略人感受的腐儒不尽相同。《遵生八笺》中描述攲床“高尺二寸,长六尺五寸,用藤竹编之,勿用板,轻则童子易抬。上置倚圈靠背,如镜架,后有撑放活动以适高低,如醉卧偃仰观书并花下卧赏俱妙”[12]。淋漓体现了明代竹家具的使用意趣,在实用性、趣味性、舒适性与社会礼法间采取了折中处理。

三,尚古倾向是明代竹家具的重要特征。明代文人多以古为雅,以《长物志》为例,“古”字在全文出现221次,“旧”字则出现45次,平均每件家具条目中“古”字都出现了1次及以上。[13]如文震亨对榻的描述:“也有古断纹者,有元螺钿者,其制自然古雅”。[9]“古”与“雅”字并重,足以见得明代家具审美中“古制”的重要性,前文列举的竹家具,如平齐式扶手椅,也多有对前朝的模仿。但尚古不同于完全复古,许多前代家具形制也曾在明代遭受批驳并改进,结合实际进行古今之辨[14]。

四,文人家具是竹家具的典型定位。从以上列举的明代竹家具典型器具来看,文人家具无疑是明代竹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代表。文人家具,狭义上指文人喜欢、常用的家具,例如书房、茶室用具;从广义来看,文人家具指受到文人审美影响的一类尚雅崇简的家具,是文人士大夫社会交往的产物。由于竹本身的寓意与特性,大部分明代竹家具都可归于此类,可以说文人气质是明代竹家具的灵魂。

综上,明代竹家具可以概括为尚简、尚人、尚古与尚文统一的“四尚”特征。

4 结语

分析明代绘画中竹家具的图像,第一视觉层级可以观察到明代竹家具主要承继宋朝,是尚简、尚人、尚古、尚文的统一,频繁出现在文人集会场景及文人书房空间中;第二层级可以剖析出明代文人受到心学的影响,养就明代在野士大夫积极的群体生活态度与审美意识,竹家具成为文人家具的代表,对竹家具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第三层级从明代竹家具与文人的内在关系方面探究,可知竹家具是明代文人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道具,是在野士大夫角色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竹家具的功能及审美受到当时社会背景和经济、技术保障,得以进行极致推演。

以明代竹家具图像为切入点解读明代文化艺术,对现代设计具有启发、借鉴意义,可以助力家具研究领域对明代竹家具的研究,能为当下对明代文化的研究起到补充、丰富作用,帮助我们窥探、还原明代社会风尚。竹子作为环保材料,在现今的家具及其他领域无疑大有可为,明代竹家具的特征研究可以为其提供新思路与理论参考,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竹制货郎文人
竹制玩具的设计特征探析
竹趣横生——传统竹制玩具品类与特征研究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捕鱼节(环球360°)
一间等房客的屋子
航天货郎智能柜:便利生活,开门即得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自古就爱买买买 两幅《货郎图》里的民生百态
文人吃蛙
古人的购物节——《货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