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线上资源的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基于就业弱势群体的视角

2022-05-11 07:59朱晨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调研人文职业

■ 朱 萍 ,王 波,朱晨明

(1.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2.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一、人文素养与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温暖工程”

职业教育以独特的优势走在教育扶贫工作的前沿。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把消除贫困作为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之一。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中,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95年启动了“温暖工程”,旨在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为迫切需要就业和优化就业条件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温暖工程”的实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也赢得了党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温暖工程”的对象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一般指受教育水平不高、就业质量劣、生活状况差、社会地位低的人群。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难以就业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截至目前,“温暖工程”已在全国建立培训基地上百个,联合1000余所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面向城乡弱势群体开展公益性职业教育和培训。“温暖工程”的实施重点是通过职业培训等职业教育活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但较少关注他们的人文素养问题。事实上,人文素质在职业活动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职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和关键力量。本文以社会弱势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弱势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文素养对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以期提高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质量。

(二)人文素养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人文素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文科学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和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的内在品格,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它注重人的心灵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价值观。从内涵来讲,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的必需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而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个体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清风亮节、不流于俗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

人文素养的灵魂是做人的素养,即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职业发展是个人在职业劳动中,通过做人、做事的努力不断取得的进展。学会做人是职业生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发展的重要条件。做人与做事密不可分,做事是做人的载体,做人融于做事之中。做事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从业者,他的职业生涯在现代社会中难以发展,至少会在发展过程遭遇到诸多坎坷。因此,提升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是解决他们生活差、就业难、地位低问题的必要途径。

(三)本文研究内容

目前,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温暖工程”相关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温暖工程的政策制度研究;(2)职业教育“温暖工程”开展的模式研究;(3)职业教育“温暖工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4)“温暖工程”与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融合研究等。更有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和热心人事从事“温暖工程”的实践,如开展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

本文聚焦社会弱势群体中就业弱势群体的人文素养状况,分析他们在人文素养提升方面可开展的课程教育,并将其与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线上职业教育资源相结合,通过引用和改造海量的线上教育资源,构建既有较强针对性、又便于学习的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提升课程体系,组建在线学习课程包,开发手机APP“易助学”,遴选学习内容,畅通学习途径,打通社会弱势群体自主学习的“任督二脉”。

二、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调研

(一)调研设计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星和纸质调研的方式,选择农村待工人员、人力资源市场务工人员、企业流水线工人等就业或者职业提升存在一定困难的群体作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6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为91.5%。调研问卷主要分四大板块、二类题型(单选题和多选题),共计30题。板块一为调研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就业情况等;板块二为调研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素养状况,预估其大致所处的水平;板块三为调研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素养提升需求,了解其迫切希望学习、提升的内容;板块四为调研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为后续职业培训和就业介绍做衔接。

(二)调研对象

调研中,男性占42.6%,女性占57.4%;年龄主要集中在41—50岁和51—60岁,分别占35.5%和25.8%,而21—30岁、31—40岁和61岁以上分别占9.8%、13.1%和15.8%;调研对象中来自农村的占92.9%;学历情况主要为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分别占33.9%和48.1%,小学及以下学历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16.9%和1.1%;就业形式为个体户的占16.4%、打零工的占54.6%、待业的占29%;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存在就业困难,希望解决就业或提升就业质量的占98.9%。

综上可知,年龄段在41—60岁、高中以下低学历、来自农村的个体,无论男性或女性,都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主体,他们的就业方式多数是打零工或在流水线从事重复、机械性工作,或是待业在家,对解决就业困难或者提升就业质量均有较大的需求和渴望。

(三)调研内容

1.社会弱势群体对人文素养了解不足,但普遍认为人文素养对促进就业十分重要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素养认知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社会弱势群体对人文素养的内涵不太清楚,有82.51%的受调查对象选择了“完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但在“人文素养对人生的重要程度”以及“个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调查中,他们普遍认为人文素养对人生有重要的作用(80.87%),也认为个人的道德建设十分重要(69.4%)。结果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素养认知

对“人文素养对就业影响程度”的调查显示,88.5%的受调查对象认为人文素养对其就业存在一定或较大影响。学历水平不高、就业机会不高和人文素养不高是他们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三个最大问题(如图2所示)。100%的受调查人员认为需要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以实现就业或者提高就业质量。

图2 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就业困境

2.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通过对他们在人文、历史、时事、社会、艺术等方面认知的调查,大致评估受调查对象的人文素养水平。从调研结果看,他们对当前社会的热点、时事有所了解,如知道现任美国总统和全球疫情的受调查人员的人数占比分别超过30%和80%;他们对人文历史的认识明显不足,如清楚知道“三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四大发明和四大名著的不到30%,甚至不到5%;他们对人文艺术类的了解程度更低,不足4%;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素养水平均值仅维持在30%的认知率(具体如表1所示)。综上,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整体水平偏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1 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水平调查

3.社会弱势群体对网络学习的接受度最高,对基础能力类的素养需求最迫切

在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获取方面,调研显示,由于受到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及时长等的限制,社会弱势群体最希望使用手机或者电脑的网络学习方式,通过了解时事新闻和听专业教师讲授来提升人文素养水平。他们最迫切需要了解和提升的人文素养知识是:基础能力类(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等)、社交类以及时事类。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社会弱势群体对人文素养提升途径、形式及知识类型的选择倾向

(四)调研分析

1.调研发现,社会弱势群体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大多是农村人口,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就业稳定性和质量均不高。他们的生存状态有着相似之处,从早到晚,不停歇地付出体力劳动,是这一群体的生活日常。他们面临的生活现实大多是:仅够家庭日常开支的薪水、无人交流的苦闷、被重复而空洞的工作占据生活。他们都有着各自对生活的渴望,却难以避免地受困于社会结构和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制约。

2.这一群体对政治、经济、人文、历史、时事、社会、艺术等方面的认知较浅,对个体的生存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缺乏思考。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往往不足。在职业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劣势,就业机会较少,职业选择狭窄,社会地位不高。这种情况又进一步影响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他们疲于应付生活,很少有机会通过学习培训提升自己,陷入“为生活所迫而从事大量低报酬高强度工作,无法自我提升”的恶性循环。

3.当前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开展了一些职能技能的培训,但只解决了他们眼前就业难的问题,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积累和熏陶。没有考虑他们对就业质量、社会地位、甚至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实现。而这些正是人文素养所包含的核心内涵。一个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正确把握职业发展方向、拥有优秀的人际关系、高尚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一定能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三、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基于上述调研和分析,可以发现,人文素养提升是社会弱势群体的迫切需求,是实现其就业或者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助力。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及人文环境的熏陶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素养培养亦是“温暖工程”的应有之义。

(一)构建人文素养提升课程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学习也愈加便捷。各类网络学习平台不断涌现,比较知名的有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尔雅等等。平台上的人文素养课程资源也十分丰富,涵盖人文、地理、历史、写作、演讲等各方面。

根据调研结果,构建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整个课程体系由心理类、历史类、文学类、时事政治类和基础能力类构成。首先为社会弱势群体导入心理类课程,从自我认知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等方面提升自知、自信,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升心理调节能力。随后,历史类、文学类和时事政治类的课程以按需、按兴趣选择的方式提供给社会弱势群体,扩宽知识视野,提高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思维水平。最后,基础能力部分由阅读类、写作类、沟通交流类等课程组成,重在提升他们的表达、书写以及沟通等社会交往能力。

图4 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提升课程体系

(二)组建在线学习课程包

根据课程体系,依托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尔雅三大免费在线学习平台,对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遴选,组建如图5所示的课程包。课程包中的课程按三大模块分类和选择,心理类课程由2门课组成:“人格心理学——走近你不知道的自己”和“心理健康教育”,皆需学习;历史类、文学类和时事政治类课程由8门课程组成:“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学欣赏与批评”“网络文学与文化”“文学经典导读”“形势与政策”和“创业基础(社会创业)”,可按需、按兴趣选择3—5门课程学习;基础能力类由3门课程组成:“人际沟通”“商务礼仪”和“应用文写作”,均需学习。社会弱势群体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注册并加入相应课程即可开展学习。学习方式以视频学习为主,学习地点、时间可自由安排,还可在线与老师互动交流。

图5 人文素养提升在线学习课程包

(三)开发自主学习APP

开发自主学习手机APP——“易助学”,实现社会弱势群体人员信息登记、课程选学、在线学习平台导学、自主学习督查、课程成绩录入以及人文素养水平评价和意见反馈,功能框架如图6所示。

图6 “易助学”APP功能框架

与地方人社、民政、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合作,向人力资源市场务工人员、农村待工人员和部分企业一线工人等发放宣传单,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推广“易助学”APP。注册登录系统后,社会弱势群体人员录入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情况。其中,就业情况包含目前就业信息和未来就业期望,便于后续对其开展个人帮扶、职业培训和就业介绍等服务。

学员在系统中完成课程选学,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在课程学习包中选择8~10门课程自主学习。课程选定后自动链接至在线学习平台上对应的课程。系统提供不同在线学习平台的“平台导学”,学员只需按指引逐步操作即可展开学习,解决其对在线学习平台的操作障碍。

自主学习督查模块包含社会弱势群体人员在线平台学习账号信息的采集和学习过程督促。账号信息采集便于关注其学习进度、学习过程和后续的课程成绩核定。学习过程督促按每周一次的频率,主要根据其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进度、任务完成情况、沟通交流情况等数据进行温馨提醒。课程学习完成后,课程成绩由社会弱势群体人员自主录入或由管理员通过学习平台采集。学习效果评价也在APP实现。

学员可随时通过“易助学”APP反馈学习过程中任何环节的建议和意见。根据收集的建议和意见,对“易助学”APP各环节功能进行完善改进。后期还可以开发更多衍生功能,如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分类、企业招工计划发布、线上就业双向选择等。

(四)评估与改进

1.评估。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水平评价主要通过“易助学”APP开展,分为两个部分:自我评价和考核评价。自我评价通过填写在线问卷并评分开展,评价问卷分为三块,第一块为自我认知,主要考察社会弱势群体通过人文素养水平提升课程的学习,对自我认知的改变和提升等。第二块为基础知识,主要考察他们对历史、社会、人文、时事等的认知提升。第三块为就业心理和意向,主要考察他们对自己未来就业的心理预期和意向等。考核评价主要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开展。目前,在线课程平台对开课课程均设置了较完善的考核评分机制,只需根据“易助学”APP采集的各门课程考核结果进行平均即可。

2.改进。结合两个部分考核评价的结果,评估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提升的效果,诊断存在的问题,改进课程体系和课程包,以闭环反馈的形式不断优化社会弱势群体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猜你喜欢
调研人文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职业写作
人文绍兴
我爱的职业
人文社科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