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多元社会认同与学校适应:社会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2022-05-11 07:59郝思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留学生群体维度

■石 晶,郝思涵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一、多元社会认同与学校适应

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质量是来华留学教育的生命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质量。要提高质量,从学校角度需要更高效的管理;从学生角度,适应和融入是更高质量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学校适应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积极调整适应与校园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学校学习教育的目标,顺利完成学业,能够与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得全面发展健康人格的能力[1]。留学生学校适应包括留学生在饮食起居、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心理等方面的适应。

社会认同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极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揭示了群体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是研究群际冲突和歧视、移民融入等领域的重要理论[2]。以往研究发现,人们努力追求或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认同来增强他们的自尊;个体认同的身份越多,其获得的现实支持和心理支持越大,越有助于其抵抗压力,适应环境。对于留学生群体来说,其自身的“流动”特性,使得其可以获得不同的群体身份,即获得多元社会认同,对这些身份的认同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留学生活质量和身心感受[3]。

为什么多元社会认同有助于留学生适应留学生活?我们可以从社会支持的视角进行解释。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某个个体或群体无偿帮助的行为总和,社会支持感是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是压力环境和文化适应的缓冲器[4],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压力,以往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移民群体、低地位弱势群体等的研究均证明了这一结论。同时社会认同能够为个体提供来自特定群体的支持感和同盟感,个体认同的群体越多、越多元,其获得的支持感也越强、越全面。

从多元社会认同的角度探讨留学生学校适应,有助于帮助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师了解留学生在学校适应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发展变化情况[5],给留学生提供更高效、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和友好往来[6]。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留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随来华时间的增长而提高。

假设2:多元社会认同程度高的留学生有更好的学校适应水平。

假设3:社会支持感在多元社会认同与学校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方法与对象

(一)被试

研究对象为来自42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年龄跨度18~31岁。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为95.29%。其中男性83人(M=22.33,SD=2.72),女性 79 人(M=22.22,SD=2.28)。

(二)研究工具

留学生社会认同问卷:改编自呼花爱[7]的《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问卷》,包括三个维度:留学认同(6个题目,α=0.72)、留学生群体认同(6个题目,α =0.76)和中国学生群体认同(6个题目,α=0.63),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0.71。

留学生学校适应问卷:改编自骆扬[1]的《留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环境、生活适应(9个题目,α=0.77)、心理适应(11个题目,α=0.85)、学习适应(7个题目,α=0.80)、学校环境适应(7个题目,α=0.76),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0.80。

社会支持感问卷:选自骆扬[1]的《留学生社会支持感问卷》,共包括6个题目,α=0.76。

以上问卷中的题项均采用中英文对照,以便被试阅读和填写。问卷均采用五点计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符合,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三、结果

(一)不同来华时间留学生学校适应的差异分析

以来华时间1—6个月、6—12个月、1—2年、2年及以上为分类变量,对留学生学校适应各维度及总体适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华时间留学生在心理适应维度(F(3,166)=3.75,P=0.012)和总体适应(F(3,166)=4.34,P=0.006)上差异显著;在环境、生活适应维度(F(3,166)=0.82,P=0.482)、学习适应维度(F(3,166)=2.49,P=0.062)和学校环境适应维度(F(3,166)=1.34,P=0.264)上差异不显著。

对心理适应维度进行事后检验表明,来华1—6个月的留学生心理适应得分(M=3.34,SD=0.86)显著高于来华6—12个月的留学生心理适应得分(M=2.94,SD=0.68;P=0.008)和来华1—-2年的留学生心理适应得分(M=2.91,SD=0.82;P=0.012),与来华时间 2年及以上的留学生心理适应得分(M=3.30,SD=0.59)无显著差异(P=0.828);来华6—12个月的留学生心理适应得分与来华1—2年的留学生心理适应得分无显著差异(P=0.862),与来华2年及以上的留学生的心理适应得分差异边缘显著(P=0.057);来华1—2年的留学生心理适应得分与来华2年及以上的留学生心理适应得分差异边缘显著(P=0.059)。

对总体适应进行事后检验表明,来华1—6个月的留学生总体适应得分(M=3.42,SD=0.52)显著高于来华6—12 个月的留学生(M=3.17,SD=0.44;P=0.005)和 1—2年的留学生(M=3.18,SD=0.49;P=0.021),与来华时间2年及以上的留学生(M=.46,SD=0.37)无显著差异(P=0.723);来华6—12个月的留学生总体适应得分与来华1—2年的留学生无显著差异(P=0.904),与来华2年及以上的留学生差异显著(P=0.011);来华1—2年的留学生总体适应得分与来华2年及以上的留学生差异显著(P=0.026)。不同来华时间留学生心理适应和总体适应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来华时间留学生学校适应得分比较

(二)变量的描述与相关分析

研究中变量的均值与相关分析如附表1所示。留学生多元社会认同各维度与留学生学校适应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表明,留学认同、中国学生认同与留学生心理适应呈显著正相关,留学生认同与环境生活适应呈显著正相关,留学认同和留学生认同与学校环境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社会认同、总体适应和社会支持感的相关分析表明,留学生多元社会认同与总体适应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感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感与总体适应显著正相关,为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提供了统计基础。

附表1 变量的描述与相关分析

(三)社会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依据温忠麟、侯杰泰和张雷[8]提出的检验程序考察社会支持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如表1所示。进一步采用Hayes开发的PROCESS Bootstrap程序中的中介模块进行分析,设定样本量为5000,选择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法(Bias Corrected),设定置信区间为95%。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感中介效应的大小为0.09,置信区间为[0.02,0.18],间接效应显著;多元社会认同直接效应大小为0.24,置信区间为[0.08,0.40],直接效应显著。因此,社会支持感在多元社会认同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社会支持感的中介作用如图2。

表1 社会支持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图2 社会支持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四、讨论

(一)留学生学校适应的“U”形趋势

本研究发现留学生学校适应水平随来华时间的增长呈现由高到低再提高的“U”形趋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对于留学生而言,前半年是留学“蜜月期”,全新的文化、习俗和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给留学生们带来很多新鲜感,让他们对留学生活充满热情、期待和向往;但随着留学时间的增长,新鲜感逐渐褪去,文化和习惯的差异、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这些问题愈加凸显,留学生活进入到瓶颈期和低潮期;但是当留学时间达到两年以后,留学生渐渐适应了新的文化和学习节奏,也拥有了新的社交圈,心理适应和总体适应水平又开始提升了。

(二)多元社会认同有助于留学生学校适应

本研究发现留学生的留学认同和中国学生认同感越强,其心理适应越好;留学生认同感越强,其对学习环境和留学生生活的适应越好;对留学越认同,对留学生群体越认同,其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越好。整体表现为留学生的多元社会认同越高,学校适应情况越好。其中非常有价值的发现是中国学生认同与留学生心理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也为教育部提出的“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提供了实证支持,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趋同管理,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增加互动和融合的机会,对于留学生真正融入新生活至关重要。

(三)社会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多元社会认同通过提升留学生的社会支持感来帮助其适应留学生活。每一种身份都会在不同层面为个体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心理支持和情绪支持,这些不同层面的社会支持将成为个体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资源,在个体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时为其提供有效支撑。

五、结论与建议

(一)关注留学生学校适应“困境期”

本研究发现留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随来华时间增长呈现由高到低再提高的“U”形趋势。留学半年至两年这个时间段是留学生普遍面临的学校适应“困境期”,特别是在心理适应上表现尤为明显。然而高校的学生管理习惯是在留学生刚入校期间对其关注更多,学校和老师会给予留学生更多的支持来帮助其适应新文化、新环境和新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前半年是留学生学校适应“蜜月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当学校和老师认为留学生已经从“新生”变为“老生”后,这种关注、支持和关怀就会逐渐减少。然而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半年至两年恰恰是留学生学校适应的困境期,自身心理需求和留学现实问题的凸显,叠加学校和老师支持和关注的减少,使得他们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也成为很多留学生没有坚持完成学业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高校管理者重视留学生学校适应“困境期”,制定动态的管理制度和支持方案,为留学生提供长期且有效的帮助和服务。

(二)促进留学生多元社会认同

本研究发现多元社会认同正向预测留学生学校适应。因此可以分别从留学认同、留学生认同和中国学生认同三个层面提升留学生多元社会认同。首先,在留学生的整个学习时期,有步骤、系统且不间断地进行“留学目标”指导,帮助留学生始终清晰且清醒地认识到留学的目的和目标,以免在琐碎的学习生活中迷失初心。其次,为留学生群体创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同盟感和支持感,也能从其他留学生那里获得更多信息支持、榜样力量和未来指引。最后,采取更实际且可操作的管理方案,推进“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切实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互动学习,增进跨文化友谊。

(三)构建更加完善的留学生社会支持保障体系

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感在多元社会认同与留学生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构建更加完善的留学生社会支持保障体系对于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有重要作用。留学生社会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以动员更广泛的力量,从顶层设计层面、学校管理层面、学生管理和服务层面、教师层面和同辈群体层面为留学生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支持来缓冲其融入新环境,适应新学习的压力。

综上,坚持来华留学发展以质量为先,需要不断完善现代化的来华留学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管理措施,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切实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留学生群体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留学生的“捡”生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光的维度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