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高职导游专业“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为例

2022-05-11 08:00刘文慧崔英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游词导游思政

■ 刘文慧,崔英方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对高校专业课教学提出要求——“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正式施行。学生德育的任务逐渐从思政课程转移到每一门课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势在必行。

导游是旅游业的形象大使,关系着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声誉和形象。所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旅游类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是高职旅游类专业必须重点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职导游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化导向,因此,“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这一最能反映导游讲解能力的课程教学应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要点,根据导游岗位讲解工作的要求,融合导游从业人员能力素质要求,以导游带团过程中常见不同对象为基础,以中国旅游文化内容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导游词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景点讲解及导游词创作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导游职业精神,遵守职业规范,提高导游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凸显“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的德育性。

高职导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导游岗位,包含各类景区的景区讲解员、旅行社的专职和兼职导游人员,以及和旅游行业有关的比如研学旅行指导师、当地向导等人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行业、企业对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是高职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导游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导游词创作和讲解,对优秀导游词及导游讲解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对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足,对我国旅游景点的情况欠缺基本的了解;学生在导游词创作和口头表达上有一定的欠缺,普遍存在职业素养不足、创作缺乏构思、景点文化挖掘不深、文学素养不高、审美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教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找到思政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将其贯彻于教学过程和方法设计中,以点对点、点对线、线对面进行内在逻辑关系分析,形成“四融四有”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二、“导游词创作与讲解”“四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标准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标准是体现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习目标、设计思路、课程考核与评价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制定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坚持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2],达到课程学习目标与课程德育目标的有机融合。在“课程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整体设计”“课程考核与评价”等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中细化每章节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其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渗透入专业教学中,使思政教学的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以使学生具备导游词创作技能和导游讲解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知难而上、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种种文化的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增强职业自豪感等。

(二)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需要结合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挖掘并嵌入适当的德育元素,进行非系统化、非体系化的德育[3],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势互补和高度融合。“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根据岗位群市场调研、毕业生反馈、导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标导游证、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技能大赛、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行业证书标准,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导游词创作与讲解》,结合导游资格考试笔试及江苏省导游资格考试面试考试的部分内容,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准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构建以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框架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学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教学中涉及的案例大多是“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中学生较为熟知或是学校所在地区、学生较为了解的景点,在教学过程中以约二十个典型景区为重要教学载体,依托名山胜水传播旅游文化。

课程教学中秉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度挖掘与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涵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课程教学中将坚定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文化自信、道德修养、职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思政内容有意、有机、有效地融入课程中[4],在知识传授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导游词创作技能的同时,通晓祖国文化大美无言的道理,塑造健全品格。“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形成的教学体系见附表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包括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一类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2]。但是大多数患者对FPFD认识不够,导致早期症状出现时未能及时采取治疗,进而错过了患者的早期治疗最佳时间,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3]。本研究将盆底超声应用于FPFD的诊断中,能较好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附表1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分析表

(三)教学实施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分为六大模块(见图1),前三个模块是导游词创作与讲解基本方法论的内容,后三个模块是将日常旅游活动常见的旅游资源分为三大类、十一小类。选取模块三项目一“景点导游词创作路径”的部分内容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在“景点导游词创作路径”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实施。

课程实际教学中,景点导游词创作路径分为六大步骤:立意、构思、选材、导览线路设计、导游词创作技法及导游词创作实战,共4课时完成此部分教学。本部分知识目标是学会对整篇导游词进行谋篇布局,能基于游客需求分析,选取合适的导游词创作素材,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例,进行导游词创作线路设计,明确南京夫子庙导游词创作适用的技巧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运用Xmind思维导图构思导游词的“枝干”;能够借助智慧旅游手段,因地制宜设计景点的导览线路图;能够自如地运用导游词创作的技巧方法进行景点导游词创作。

思政目标: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导游词案例的学习,能够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采用“练学思拓”四种方式开展教学(见图2),每一环节知识点递进呈现,依托具体知识点渗透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图2 “练学思拓”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整合教学相关知识,挖掘本节课课程思政元素,引入有关孔子的导游词案例和视频,并将学习任务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通过教学平台下载相关材料,通过接触新课、案例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活动形成课前预习成绩,将产生的疑问发布至教学平台,教师课前梳理产生问题载体,最终明确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中:首先,教师分享两段不同的导游讲解夫子庙同一景点的视频,引导学生对两段视频进行对比分析,激发学生对优秀导游词的认同感。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导游词。依托这一问题载体,导入具体教学任务——景点导游词的创作路径,以教学实例、短视频等多元方式明晰任务概要,比如构思导游词的时候,教师用“猴子捞月亮”Flash动画引入,引导学生打破固有思维,进行头脑风暴,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导游词理想蓝图的构思;再比如对导游词素材选取时,可以借助“孔庙大成门”的两段导游词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提炼导游词创作选材的要领——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引导学生培养求真务实的职业态度。

课后:以导游词创作能力提升为目标,加强创作能力训练和职业规范形成,促进能力迁移。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创作夫子庙景点导游词,并上传到课程微信公众号,邀请行业专家、夫子庙景区讲解员和游客进行打分评价。通过学生创作的导游词,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

总之,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一个环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实践思考,归纳总结,突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完成提高创作路径的拓展方案,形成“练学思拓”闭环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不断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教学评价融入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没有单独作为评分板块,而是有机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团队关注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环节,实施全过程评价,实现全程数据采集,做到精准对每位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跟踪和分析;制定学习活动评价表,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行业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确保课堂生态的良性互动和课程思政元素的较好融入。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结合导游资格考试江苏省现场考试大纲,分解考试大纲,形成考核指标点,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将思政元素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由课堂教学(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评)-校内实践(校内景点导游词创作及讲解,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评)-景点实践(由老师带学生到景点模拟讲解以及学生志愿讲解,由校外企业导师、游客进行评价)-课后作业(学生通过直播或将创作的导游词、讲解导游词的视频上传到课程微信公众号,由校外企业导师进行评价)-导游竞赛(如“成才杯”导游大赛、“成才杯”线路设计大赛等)构成;在每一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课程思政融入情况,评价指标包括思政内容体现、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文化自信、责任担当意识等。

三、“导游词创作与讲解”“四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思政教学有资源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是校级优质课程、在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建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团队教师的讲解示范视频资料、全国金牌导游的讲解视频资料、历届职业院校全国导游技能大赛优秀导游词作品集及参赛选手导游词讲解视频资料等。通过长期积累,课程思政建立了满足学生德育成长需要的引领性、指导性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学习强国、导游之家等APP也为学生的学习和价值观塑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细化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建立了约50个课程思政案例库,涵盖文本、视频和动画等多种案例形式,并能够根据学情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丰富调整思政元素。教学团队还及时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的新闻、视频和案例,将这些资源上传“职教云”教学平台或是在课程微信公众号推送,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思政教育。

(二)“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思政教学有渠道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导游模拟实训室、导游微格教室、校园实体旅行社进行模拟教学,校外立足南京的众多景区、旅行社,组织实施实境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众多景区的志愿讲解服务,在真实的情境中训练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真实情境双渠道教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比如讲解红色主题导游词创作,将学生带到雨花台景点现场,沉浸式地体验雨花英烈的革命史实故事,让学生了解雨花英烈在与他们年龄相仿时在学什么、做什么,从而寻找到共鸣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教学团队还选取多元信息渠道,借助“职教云”教学平台、“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学”课程微信公众号、思维导图、石墨文档、Flash动画、百度地图、动态分解视频、词云分析工具等信息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技能大赛优秀导游词资源和导游资格考试江苏省导游现场考试视频资源,有效运用景区VR资源、数字地图资源、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行业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应用,除了满足导游工作情景化的实际需求,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还渗透式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夫子庙景点导游词创作时借助夫子庙“全景VR”,让学生观看并分析夫子庙的建筑结构,同时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学习儒家文化。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学生了解到孔子对中国儒家文化作出的集大成的贡献,以及孔子的世界地位,很多国家建有“孔子学院”,孔子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政策之一,凸显出孔子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象征,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三)“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思政教学有方法

课堂教学是众多教学形式中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德育与智育教学工作实施的主要环节。“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思政紧密与课程的实施同向同行,在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对比讲授、研读文献、实地调研、专家进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内外实训等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学情特点的活动,渗透式地将德育思想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1.实践教学法

“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教学内容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一种体现,单纯在课堂上学景点文化,效果并不好,必须要在“旅途中”触摸文化。因此,“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教学中,坚持采用实地导游讲解、模拟导游讲解、志愿导游讲解等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能够亲身实践所学景点文化的同时,培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

2.案例教学法

在“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堂教学中,团队还运用相应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堂教学。比如,讲到明孝陵神道上獬豸这一石像生时,可以结合明太祖朱元璋治国时反对贪污受贿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獬豸这一石像生所反映的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并结合现代社会中法治案例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

3.专题研讨法

为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入“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相应专题。如在寺观类建筑教学时可以以大报恩寺景点为例专题讲解“感恩文化”,教学过程内容中引导学生讨论“对父母感恩”“对他人感恩”“对社会感恩”等内容,让学生对感恩的范畴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理解中国国情,为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而感恩。

(四)“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思政教学有名师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及校外企业导师等组建的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均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有很高的教学水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职业技能,对导游专业人才培养较为熟悉,校外企业导师成员以国家高级导游、全国导游大赛金牌导游为主。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密切合作,共同探讨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确定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方法,以身作则,树立旅游业的职业形象,形成集知识、技能和思政为一体的“双导师制”,为新时代旅游业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

其次,教师自身的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化教学的关键。教师是专业课程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教师能够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且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课程思政专题的培训,可以给教师推送相关课程思政的文章,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增强教师对落实课程思政改革的责任感,才能真正地进行课程思政改革[5]。还可以培育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效地将抽象化的思政元素内容进行直观形象化表达的能力,从而多方面地增强教师的“育德能力”。

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快捷通道。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思想碰撞、人格熏陶和情绪感染等都能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认同感,进而产生共鸣,无形中起到德育的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问题,从而能够最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结论

课程思政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与时俱进,应有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理念,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更进一步地挖掘“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勇于探索和实践,以便能更好地将德育和智育融合在一起,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良好效果,以期为更多的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导游词导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黄山导游词
精彩导游词成就出色小导游
颐和园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