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高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线上教学方法探讨

2022-05-11 08:0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云班思政信息化

■ 高 睿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高校要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共同构建“大思政”格局。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很多专业课教师都困惑于如何将“信息化教学”“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这三者有机融合起来,尤其对于一些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要而新开设的专业,这方面几乎没有可供直接借鉴的样板让教师学习参考。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时,每个教师都要完成从传统教学到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的转变,那么对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高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完成线上教学,以及新时代新环境下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线上教学,需做探讨。

本文以环境类新开设专业“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中第一学期进行的专业基础课“环境法规”为例,探索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一小节课做示范,探索如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相融合,完成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思政教育。

总体框架是:研究制定课程标准;初拟教学设计;根据教授内容添加思政元素;设计本节教学环节;进行第一轮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课堂活动资源库和题库;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修改教学设计;结合国家最新形势政策补充新的思政元素;开展第二轮教学实践;继续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进一步充实活动库和题库;修改课标;两轮教学结束后确定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资源包,打造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堂。

文章介绍的重点有三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达到教学目的;二是如何巧妙地在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三是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思政。

文章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环境法规》第一章第一节《环境与环境保护》为例,向各教师同行展示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学实践。

一、进行教学分析,制定教学策略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制定教学策略:(1)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云班课APP上传教学资源供学生提前观看,获得基本认知;(2)设置在线测试题了解学生的提前预习情况;(3)做好教学预案,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感兴趣,或存在难题,从哪些方面融入思政元素;(4)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讲解;(5)设置头脑风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6)使用“摇一摇”功能随机选择学生云讲解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7)借助云班课对学生课堂表现添加“经验值”,并告诉学生经验值在期末可以折算考试成绩,激发学生的在线教学课堂参与度;(8)布置课后任务,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并改进教学。

二、重点环节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

(一)课前调研,获得认知

本节课前安排学生完成云班课线上“头脑风暴”:你如何看待我们周边的环境?请把你所认知的环境现状描写一下。图1和图2所示为学生的回答截图。

图1 开展头脑风暴

图2 投票环节

以下是我们摘取部分同学的回答,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自己身边的环境。

女同学W说:“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公园的草坪上经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男同学Y说:“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原来清澈的河流已不复存在,高挺的参天大树也没有几棵,供我们呼吸的空气也不那么洁净……”

在收集的19个样本数据中,只有一名叫L的男同学在云班课留言说:“很好,比我小时候的环境好多了。”而其他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示自己对环境不满意。

信息化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中的“智能标签”这个功能,可以迅速完成统计,有利于我们尽快了解学生思想。这个了解学生对环境的认识环节是放在课前完成的,老师好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大数据统计,即时调整教学思路。从本案例环节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同学认为现在所生活的环境质量差,对周围环境不满。

(二)引导思考,激发热情

教师收集到学生对环境不满的信号后,要马上借势启发学生思考,环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切?这个环节放在在线教学开展直播教学时进行。

课上,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给大家一点思考时间。随后,在云班课“讨论区”看到学生的回答迅速在滚屏。

Z同学说:“我可以给身边的人宣传环保思想。”

G同学说:“我觉得垃圾分类很不错,但有的人还是乱扔垃圾,我可以劝阻他们。有的人也不懂得如何分类,我可以告诉他们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LS同学说:“大气污染很严重,一到冬天就是雾霾,我可以劝阻农村的亲友们不要野外焚烧秸秆,还可以告诉人们少开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WZ同学说:“我最讨厌有人往干净的河里偷排废水,我会举报这种人!”

从同学们的留言中我们充分感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热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职业向往。

(三)投票问卷,导入法治

借助云班课,开展线上“投票问卷”。本环节设计的问题是:“当你看到有人正在破坏环境时,你会站出来制止吗?”

信息化教学可以完成即时数据统计,知道学生不同回答的投票占比。统计结果显示,有42%的学生选择了“肯定会”,有11%的学生选择“不会”,还有47%的学生选择的是“看情况”。

学生的投票让老师感到很意外,因为看到并没有大多数人选择“站出来制止”。而这个数据如果不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很难知晓的,也和老师课前的预想结果是相反的。当然,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是会在课前做好各种预案的,毕竟学生的回答具有任何可能性。

那么,作为授课教师此时就需要针对这个数据结果调整教学思路,现场连线,询问学生为什么不会选择“站出来制止”。学生的回答非常让老师吃惊,那些选择“看情况”的学生,可以以女生GY的回答为典型代表:“法治时代应该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而不是鲁莽的站出去——万一对方藏有凶器呢?我怎么打得过坏人,我怕坏人伤害我。”这个回答让老师意识到,不要再按部就班地等后面开讲了,现在就是一个把“法治”思维贯穿进去的非常好的时机,若能抓住这个时机立马把习近平法治思维贯穿进去,就是最好的课程思政融入。

(四)开展课程思政,讲述习近平法治思想

引导学生在线观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视频,讲述习近平法治思想,肯定学生们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用法律惩戒坏人的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结合国家形势政策和重大会议精神指出,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而言,就是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认可后进入一个愉悦接受期,可以轻松理解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环境法规”这门课。因为无论对方做了什么样的破坏环境的事,最终能惩办他们的只有法律。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要坚持以《宪法》为根本大法,并认真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从认真学法开始,做一个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好青年。

此后,再问到学生遇到例如“看到有企业向河中偷排废水污染河流时你该怎样做”之类的问题时,学生已经有了成熟的判断(见图3、图4)。教师适时进行资源推送(见图5)。

图3 轻直播讨论

图4 资源推送

图5 推送阅读资源“两山论”

(五)讲职业谈理想信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

本节内容重点是讲“环境保护”。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呢?环境保护就意味着经济停滞吗?老师可以先抛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使用云班课“摇一摇”功能随机抽取学生提问。

学生LX的父母在化肥厂务工,父母有时候会回家给他讲一些工厂的事。他告诉老师,工厂生产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废水,确实污染环境,可是如果不让生产了,那工厂就倒闭了、那自己的父母就没有工作了、家庭就没有收入了、自己可能也读不成书了,这种矛盾有没有办法解决。

是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老师告诉学生,有办法!

首先,根据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要求工厂开工建设必须遵守“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所以,不是不让发展生产,而是发展生产要符合“三同时制度”,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而是要做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其次,要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借助一个短视频让学生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也从“两山论”中看懂总书记告诉我们如何让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不误”。

老师使用手机给学生推送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见图5)。告诉学生们什么是绿色发展、要坚持怎样的绿色发展、怎样进行绿色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导学生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热爱自己未来的职业,以自己的专业为荣,在大学时期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获取教学反馈

线上教学毕竟隔着屏幕,所以想要获得教学反馈必须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师利用云班课设置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见图6)。课后开放“师生交流园地”,在讨论区询问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感受,有则加冕、无则改之。学生平时不敢说的话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得以完美实现,在云班课中大胆留言,和老师交流上课的感受,老师从中受到鼓舞和启发,反思教学,更加用心打造下一次精品课堂。

图6 教学反馈

三、考核方式大变革,完全实现过程性考核

在评定课程最终成绩的时候,教师实行过程性考核。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结合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获得的总经验值折算分数。图7和图8所示为经验值明细和学习排名。

图7 获取经验值明细

图8 学习排名

改革后的“全过程”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合理,摒弃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也更加积极地投身课堂活动,通过获取经验值来确保自己最终获得考核高分。这样源于机制上的促进手段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思考、有了主动、有了效果,教师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课程思政,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云班思政信息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