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经营性实训条件下工匠型旅游类人才培养路径设计与实践

2022-05-11 02:06张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经营性旅行社导游

张韶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国制造呼唤“大国工匠”,更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1]。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的主体,担当起培养工匠型人才和培育“工匠精神”的责任、使命。在工匠型旅游类人才培育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借鉴旅游行业文化内涵,立足于旅游行业价值观和专业意识,将校内教学和校外顶岗实践作为培育旅游类特质工匠人才的主渠道,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需要的工匠型旅游类人才[2]。

高职院校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和办学模式的一种创新,通过重视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进行的产业化改革,使其更具备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属性,积极创设真实的经营性实训条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此类平台开展工匠精神的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与养成教育,使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专业技术的学习有机融合,并且内化为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无形力量”[3]。

1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工匠型人才培养功能与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可以发挥两大功能作用,归纳为基础功能和衍生功能,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育类型不同,是通过提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一教育特点通过实践教学途径得以实现,因此,实践教学功能作为校内经营性实训的基本功能,其一方面按照人才培养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开展生产性或经营性实训、岗位实习实训等各种实践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同时保证教师研修、课程开发、科学研究等实践教学活动。

图1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两大功能作用分析图

实体经营功能是高职院校校内经营性实训的第二基本功能。经营性实训基地往往作为独立的经营个体,经相关部门指导开展学院、行业及企业的经营交流活动,着眼于经济创收,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校内经营性实训的衍生功能可以概括为内部师生社会实践、校园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外部则面向社会乃至国际层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以学院为平台载体的国际交流合作等作用。这些衍生功能作用的实现与基本功能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基本功能是建设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初衷,衍生功能则是基本功能的保障,极大拓宽校内实训基地作用面,发挥其更高的综合效益。

作为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的实践教学功能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关联,包括按照课程教学标准要求,针对学生进行经营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师研修、课程开发及科研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实体经营功能发挥中,服务社会的定位则体现了工匠型人才的职业精神与内涵。在实现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基本功能的条件下,经营性实训基地还发挥职业技能素质训练、国际交流合作、示范辐射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衍生功能作用。衍生功能是基本功能实现的资源保障,拓展了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2 工匠型人才精神内涵的分析与解读

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其精神认知从流传至今的中国古文经典中可见一斑。《诗经》里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文字显现古人对工匠精神之赞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宝典《天工开物》中“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可见古人对工匠精神之追求。现代工匠精神则在传统要义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用心服务、勇于创新、合作共赢等新的内涵[4]。

目前,学术上对现代工匠精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表现为精益求精、崇尚极致、严谨细致、耐心专注、敬业负责等丰富的价值内涵,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三大特征[5]。

我们所说的工匠型人才是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术”与“道”统一的复合型人才。工匠型人才需要具备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技术上的“高精尖”,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同共进的团队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1)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爱岗敬业,即爱岗和敬业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爱岗就是要扎根行业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保持住对本职岗位的一腔热爱。敬业则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兢兢业业对待本职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

(2)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精益求精是一种信念,是对工匠精神内涵核心的凝练,所谓“工匠”之心,在于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品质没有完成时,没有最高,有的只是永无止境的高度。

(3)协同共进的团队精神。现代工匠型人才与传统意义上的工匠最为突出的区别在于,不再是小作坊式的师徒传承或者单打独斗,现代意义上的工匠型人才需要的是在团队中的人才——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4)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培养模式强调的是继承关系,具有血缘关系和纽带的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意义的工匠传承的主要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工匠培养模式,强调的则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推陈出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无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判断传统意义工匠和现代意义工匠的重要标准。

3 校内经营性实训条件下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设计和实践——以青职国际旅行社为案例

青职国际旅行社是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并于2013年投入运营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旅行社采取引入行业企业优秀经理人管理的经营模式,建立规范的旅行社业务流程,完善旅行社内部组织架构,下属部门计调、导游、票务、销售等岗位通过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和实践研修教师等方式实现。在旅行社多年的实践运作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体经营经验,积极探索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也在行业中普获赞誉。

通过相关调研分析,青职国际旅行社将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设计归纳为“术”与“道”的双性统一,即专业技能技术的提升和专业品质精神育炼的结合培养,具体培养路径设计见图2。

图2 工匠型旅游类人才培养路径设计图

3.1 工匠型旅游类人才专业技能技术培养路径分析

(1)作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师生的实习实训基地,青职国旅旅行社每年吸纳专业实习学生,负责导游、计调、销售和票务岗位,吸收专业教师实践团队,与专职旅游管理经理结合,打造专兼职管理队伍,学生在旅行社从产品设计、推广到组团、外联,在真实的业务中得到锻炼。课堂、书本知识在实战中加以活学活用,安排团队、散客出游,解决各种突发意外问题,专业能力、方法和社会能力同时得以活化提升,师生参与性和积极性是课堂学习无法比拟的。

(2)青职国际旅行社与旅游管理专业合作开展《组织运行一个旅游团队——导游、计调业务实操》项目教学设计活动。在项目教学模块,旅行社和学生团队组合设计省内外旅游线路7条,旅行社业务经理与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导师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学生团队销售旅行社旅游产品。教学项目结束,导师指导小组参与项目答辩,针对学生团队项目过程和结果做出最终评判。

(3)以学院高职高专师资省培和国培项目为契机和平台,为山东省、国家培训团队提供热情服务,从培训团队具体需求出发,整合资源,原创性设计省培、国培、联盟培训等区域考查、学习线路多条,满足省培、国培项目高标准要求,并在服务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归纳案例,转化为专业教学资源,反哺课堂。

(4)注重与地方旅游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青职国际旅行社积极参与区域行业交流,是青岛市旅行社协会、黄岛区旅行社协会会员单位,以市区行业协会为平台,与地方行业、旅行社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借鉴旅行社经营的创新做法,既解决了自身在经营性实训旅行社过程中的客观难题,也成为区域旅游类人才培养、学院专业建设发展的纽带桥梁。

(5)积极联合地方企事业单位,参与筹划导游大赛、旅游产品创新创意设计系列大赛,引领、培育、提升旅游产品的创新创意水平,实现团队协作共进、技艺传承创新。在“青岛好导游”大赛的引导下,积极组织和推选导游参加由青岛市旅行社协会、青岛旅游培训中心等承办的“春回大地齐鲁行,青岛好导游”踏春大型活动,拓展多方面渠道,提升职业能力。

3.2 工匠型旅游类人才品质精神培养路径分析

(1)青职国际旅行社积极指导实习实训师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志愿者精神,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在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老年人特别接待、青岛旅游局惠民旅游月“旅游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中,养成公益和奉献意识,汇聚爱心,回馈社会。

(2)建立学院校园旅游中心,为校园旅游社团提供义务服务,参与或指导社团学生活动开展的外事接待每年20团次以上、累计接待人员近千人;指导专业师生共同撰写校园导游词,培养打造校园金牌导游,配合学院重大外事接待活动,获得职业认同和社会赞誉。

(3)通过参与学院“向阳而生,在青职遇见更好的自己”文旅融合云课堂等系列主题活动,跨越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为旅游专业师生提供聆听国家级导游技术技能大师、金牌导游现场讲解的宝贵机会,在近距离体验、感悟,分享美景、美言的同时,感受名家风采,传承职业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基础功能和衍生功能持续发挥作用,构建了集教育、培训、生产、服务“四位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品质精神双炼平台[6],引入企业导师指导项目化运营,实现了专业能力与品质精神的融合发展、“术”与“道”的双性统一。校内经营性实训条件下,专业技能技术和专业品质精神的双重提升,为多样化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开辟新的思路和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经营性旅行社导游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网约导游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旅行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