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内科护理学思政两课堂教学

2022-05-12 07:22李小芒李慧敏黄姣娥廖珺杨洁马香陈思羽陈运香
护理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条目关怀

李小芒,李慧敏,黄姣娥,廖珺,杨洁,马香,陈思羽,陈运香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提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护理是一门关于关怀和照护的学科,对护理人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要求更高[2],因此更应加强护生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人文思政教学难以达到深入的育人效果[3]。如何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到价值引领和协同育人,是护理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护理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第一课堂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补充,通过多形式的实践学习,可强化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我校内科护理学教学团队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内科护理学“两课堂”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并于2021年分别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本科线下一流课程,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四年制2019级2个护理本科班154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全国统招,其中女生136人,男生18人;年龄19~23岁(21.28±0.86)岁。均已完成4个学期的公共课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随机抽取其中1个班为研究组(76人),另1个班为对照组(78人),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理论教材均使用尤黎明等[5]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理论98学时、实验和指导性学习共64学时,于第4学期开设,教学内容及进度相同,相同内容由同一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常规课程思政教学,即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寻找思政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进行讲解。如在学习肺炎一章时,采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非典型性肺炎抗击战进行导课,在导课中介绍勇于担当的钟南山院士、英勇献身的“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叶欣护士长和本院毕业的最美逆行白衣天使的事迹。研究组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两课堂”教学,即基于网络技术,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课程思政教学,通过“感知-表达-升华”,实现德育目标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转变。

1.2.1.1第一课堂教学 对于每个章节的重点疾病,均采用支架式课前预习和抛锚式CBL情景病例进行学习。①支架式课前预习。通过关注国家时事政治、读经典巨作、收看中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感动中国系列故事、固定周五下午党务知识学习、邀请校外专家及马列部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等多种渠道加强团队教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整理经典故事、事例、视频、政策及其相关资料的链接,形成人文思政资料库。正式上课前将与此节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思政资料库中的资料与其他预习资料一起通过“雨课堂”发布,要求学生课前自行学习。同时,在预习习题中加入与思政相关的情景问题,如在《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章节,将本校唐玮鲜见义勇为事迹的视频和新闻报道和专业预习资料一起发布,在预习习题中加入如下情景问题:某日,你与朋友正在逛街,突然发现前方有一老人晕倒,此时你将如何做?作为医学生,你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敢扶、不敢帮”的现象?护生完成预习资料学习,搭建学习支架,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索后,攀升到更高层次的学习,从而解决思政情景中的问题,实现对思政内容的感知和初步思考。②第一课堂抛锚式CBL情景病例学习。根据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将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成“锚”,并以此创设CBL情景病例,通过一个个连续的问题情境,逐步抛“锚”,引导护生探究学习。每个CBL情景病例中均设定针对此章节思政情感目标的情境,引导护生思考、表达。课堂中,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汇报,教师协助进行知识梳理、点评,重点、难点回顾和总结。如在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章节中为达到让护生加强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思政目标,可在CBL情景病例中加入如下问题情境:“某老年患者入院后一直郁郁寡欢,交流后得知其因担心长期血液透析费用开支大,家庭难以负担。针对此情况,作为责任护士该如何结合当下医保政策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向患者解释,解除其后顾之忧?”通过对此情景的分析、讨论,使护生对国家血液透析惠民政策、医疗救助制度等有深入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也使护生认识到血液透析患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同理心,自觉关爱患者。通过此课程,护生对思政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1.2.1.2随机进入式第二课堂教学 课后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和隐性课堂活动,使护生反复进入具体情境,加强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探索,从而达到“新知识”的建构,实现行动上的升华。①指导性学习实践中要求每名护生采访、关注1~2例慢病患者,在教师指导下从身心两方面进行慢病管理,于学期末完成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管理报告和慢病管理关怀心得体会。②与附属医院护理部、相关科室联合,每学期开展至少2次“健康中国、慢病管理、人人参与”系列慢病管理活动,如慢病管理专题讲座,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进社区活动,以拓宽护生学习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自我修养。③期中过后,结合护生在临床见习中的所见、所闻,与学生工作部联合举办“规划人生路,逐梦新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坚定专业思想,合理规划职业。

1.2.2评价方法 于教学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①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由黄弋冰[6]编制,包括灌输信念和希望(9个条目)、健康教育(7个条目)、形成人道和利他价值观(6个条目)、科学解决健康问题(4个条目)、协助满足基本需要(4个条目)、提供良好环境(5个条目)、促进情感交流(5个条目)和帮助解决困难(5个条目)8个维度共4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0~4分),总分为0~18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越强。本研究中其Cronbach′s α为0.902。②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本研究采用刘美丽[7]汉化并调适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包括领导(4个条目)、灵活性(7个条目)、技能(5个条目)、满意度(9个条目)和沟通交流(5个条目)5个维度共3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条目平均分>2.5分或总分>75分表示护生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对护理专业认可度高。本研究中其Cronbach′s α为0.880。③课程结束后以护生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t检验、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教学前后两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见表2。

2.2教学前后两组专业自我概念得分比较 见表3。

表2 教学前后两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分,

表3 教学前后两组专业自我概念得分比较 分,

2.3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分,M(P25,P75)

3 讨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护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作为“脚手架”,积极探索,从而实现新意义的构建[8]。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现已形成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三种成熟的教学方法[9]。支架式教学是指以现有知识为支架,通过其辅助和支撑,构建高层次的知识水平[10]。在支架式课前预习中,护生以人文思政资料库中的资料和网络资源为支架,在类似问题情境中思考处理方法,从而实现对思政内容的初步探索和感知。抛锚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锚”的形式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景或案例中,通过分析实现对新意义的构建[11]。在第一课堂的抛锚式CBL情景病例学习中,将思政目标转化成“锚”,通过具体CBL情景病例的分析、深入讨论及回答问题,完成对思政目标和内容的内化和表达。随机进入式教学是指多次进入教师精心筛选和预设的情境,使护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获得新意[12]。随机进入式第二课堂教学中,护生参加多形式的德育活动,在实践中对思政内容进一步巩固和迁移,实现对德育目标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本研究在课前预习、第一、第二课堂3个环节中,分别创设不同的思政情境,以多样化的形式激发护生学习兴趣,鼓励其有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实现德育目标“感知-表达-升华”。

3.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两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提高了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护理专业本身具有人文关怀的内核和追求[13],但受传统技术至上观的影响,我国护理人文关怀水平一直不高[14]。表2结果显示,教学后两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显著提高(均P<0.05),教学后研究组的人文关怀能力7个维度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说明虽然不同形式的课程思政均能促进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两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更佳。研究组通过多形式的人文思政教育,使护生在特定环境中提高人文认识,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和发展人文关怀能力。丰富的人文思政资料库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护生宽厚的课程思政基础;在CBL情景病例中思考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试图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满足其需求,因此帮助解决困难和协助满足基本需求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指导性学习中开展慢病管理,在实践中切实与慢病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指导,并能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一视同仁地为患者带来希望和灌输信念,因此促进情感交流、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环境、灌输信念和希望得分较高。参与第二课堂慢病进社区系列活动,护生学会互相帮助、奉献社会,认识到社会价值才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对他人、社会奉献才能获得个人需要的满足,因此形成人道和利他价值观维度高于对照组。通过课前预习、第一课堂反复学习、第二课堂延续,研究组从人文知识、关怀能力、人格方面实现对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教学后两组科学解决健康问题维度无差异(P>0.05),可能与在专业知识传授时,两组理论课均采用CBL情景病例教学,实践课采用临床见习、综合训练等相同的教学形式,来保证教学质量有关。因此,两组在专业性强的独立给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措施和帮助患者制订可行的护理目标等方面无差异。

3.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两课堂”课程思政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专业情感 表3结果显示,教学后两组专业自我概念得分显著提高,研究组专业自我概念总分及满意度和沟通交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课程思政能促进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积极认识,干预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两课堂”课程思政教育中,尽可能挖掘与护理相关的人文思政个案、创设护理职业情景,起到职业榜样的作用,让护生从思想上产生积极的专业情感[15]。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奉献和付出,不再盲目听从他人对护理专业的评价,认识到护理真正的社会价值所在及通过护理工作可实现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自身价值,因此专业满意度和专业情感高。丰富的指导性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让护生潜移默化地理解他人、懂得换位思考,与患者沟通中注意交流技巧[16],沟通交流能力明显提高。教学后两组在技能、灵活性和领导维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能与本研究主要是围绕思政目标,对思政内容进行改革,而对于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领导能力的提升未进行区别培养有关,因此技能、灵活性和领导得分无差异。

3.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不会降低护生的专业成绩 表3结果显示,两组专业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研究组并没有因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而影响到护生专业学习,而有同学表示“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两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专业教育和德育协同提高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两课堂”中,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保证专业学习效果的同时能有效地提高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坚定专业思想,实现协同育人。但本研究仅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尝试,有待今后扩大范围,在其他护理课程中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条目关怀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建构主义下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