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研究重在求真

2022-05-13 01:37马真
语言战略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复句虚词求真

马真

20世纪80年代初,我受命为汉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现代汉语虚词研究”课,同时为中文专业留学生本科高年级开设“现代汉语虚词”课。我认真研读前人有关汉语虚词的论著,发现虚词释义存在不少问题。我潜心研究了所要讲授的每个虚词,深切体会到虚词研究重在求真。我说的“求真”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不属于某虚词的东西必须排除。譬如副词“也”,当时一些工具书、语法书列了十来种意义和用法,除了“表示同样或相同”外,还有什么“表示并列关系”呀,“表示递进关系”呀,等等。“也”真有那么多意义和用法吗?我很怀疑。我先研究了并列复句中的“也”,因为所有论著都认为并列复句中的“也”表示并列关系。我先比较了用“也”和不用“也”的复句——“他吃了一个面包,我也吃了一个面包。”和“他吃了一个面包,我吃了一个面包。”不用“也”的复句,大家也公认是并列复句。我分析了二者表意上的差异,获得了一个初步结论:“也”在并列复句中的作用不是强调二者的并列关系,而是强调二者类同。我又进一步加以验证:其一,如果并列复句前后所说的内容毫无类同之处,能不能用“也”?事实表明不能。其二,如果前后所说的内容有类同之处,是否一定要用“也”?事实表明用不用取决于语境,即是否需要强调二者的类同。验证表明,并列复句里的“也”只表示类同,不表示并列关系。我用同样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其他各类复句用“也”和不用“也”的情况,获得了可靠的结论:“各类复句中的‘也的实际作用都毫无例外地只表示类同。”而用“也”的各种复句所表示的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都是由整个复句格式所表示的,不是单由“也”表示的。最后我从理论层面提出了一条虚词研究必须遵守的原则:“在虚词研究中,切忌把虛词所在的句子格式所具有的语法意义硬归到这个虚词身上。”

第二层意思,真正属于某虚词的东西必须挖出来讲透。譬如“反而”,辞书普遍解释为:“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我分析了大量使用“反而”的病句发现,这一解释没有注意“反而”使用的语义背景,因而不准确、不到位。“反而”的语义背景是:“当某一现象或情况的出现,没有导致理应出现的结果,却出现了相悖的结果,这时就用‘反而来引出那相悖的结果。”因此“反而”真正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实际出现的情况或现象跟按常情或预料在某种前提下理应出现的情况或现象相反。”“理应”二字才是“反而”语法意义的精髓,必须挖掘出来。

虚词研究要求真,实质上就是要准确把握住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比较方法反复思考,不断验证。譬如,外国学生分不清“往往”与“常常”,老是说错,如“*她往往说谎。”我通过剥笋壳的方法,层层比较分析,获得了如下结论:“往往”只用来说明根据以往的经验所总结出的带规律性的情况(多用于过去或经常性的事情),“常常”不受此限制。可是后来又发现了只能用“往往”不能用“常常”的例句:“高房子往往/*常常比较凉快。”于是修正原先看法,最后认定这两个副词的重要区别是:“常常”用来说明情况的发生或出现具有经常性;所说情况不含经常性,不能用“常常”。而“往往”用来说明根据经验某情况的发生或出现具有规律性;所说情况不具有规律性,不能用“往往”。

虚词研究要求真,我想其他方面的语言研究也要求真。

猜你喜欢
复句虚词求真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张锦绣
阎生德
中日目的关系复句在句法层面的对比研究
二重复句划分例解
一日
牛趣(二)
单位复句和双重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应当用句号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