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看新时代思政教育

2022-05-13 23:31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教师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受到多元文化和多信息接收渠道的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偏见,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自信心不够,学习态度不到位,增强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讲述了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以此为视角,寻找教学瓶颈并进行归因分析,通过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革新陈旧的教学方式、改变旧有的教学理念,提高新时代思政教育效果。

(一)教学特点

(1) 该书主要立足于提倡道德典范的积极行为方面,侧重于歌颂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思潮的正能量,从而把遵守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有机统一起来;并且,多以案例分析来提高不同学科学生听课的兴趣,从而提升思政课的课堂效果。(2)该书的专业性较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思想政治学和法律基础相关知识联系比较、融会贯通,分别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规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现实问题。大学生的成长必然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在思想方面,受国内国际社会思潮和周围复杂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社会的关注不足、政治冷漠等问题。在行为方面,大学生喜欢网络生活方式,但也存在实用性过强、现实性过强的问题。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针对其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其从中学阶段的半独立到大学阶段的比较独立,从原来的半成熟到现阶段的相对成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学习阶段等予以关注。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对思政课教學的接受和认可,不可能是理论先导的。因此,多数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的课堂教学是期待的,认为始终与其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直接相关。另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也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比如: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弘扬社会主旋律;必须积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参加党组织活动会议、研究新媒体,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一)教的瓶颈

(1)备课局限问题。在教学预备阶段,一些思政教师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不积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等并不适合不同学科的学生。(2)教学过程的监督效果不明显。高校思政教育本应该是适应大学生成长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单纯的说教,尤其在引导大学生适应生活角色的转变和正确处理生活话题以及合理解决生活矛盾方面存在不足。

(二)学的瓶颈

(1)认识。一些大学生对思修课的重视程度认识不足,学习不主动,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2)预习。个别大学生尚未认识到学习这门思修课对于帮助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有很大帮助。(3)听课。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学好学差也无所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盲区;(4)巩固。一些大学生或一些教师往往因为对思修课共同价值取向的理解存在偏差,无论是从教师的引导还是从学生的深层理解上都存在着忽视和空白。

(一)教的归因

(1)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传统的教学灌输法,简单直接地灌输课程内容,不注重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人才的培养。(2)课程缺乏政治指导,学生认同感差。在思政教育中,本身就含有政治内容,应该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的良好渠道,但恰恰是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自己的教学任务不够明确,忽视了这一点,出现了教学方向偏差。(3)理论课程实效性差,缺乏实际意义。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应该是很强的,但这并没有反映在实际的教学中。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和透彻,往往被“理论”一词所迷惑,认为思修课纯粹是理论性的,没有看到理论也是指导实践的存在,没有看到教这门学科的有效性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重视课堂教育,另一方面要实现知行合一。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和体系建设仍然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脱节。同时,由于实践教学的薄弱,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影响了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二)学的归因

(1)思想认识的差异。由于生源知识结构不同,对重大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性。如果在合作教学中不能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其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价值取向就会出现混乱和迷失。一旦出现一些负面事件或现象,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差异。通过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在价值观方面是非常现实的、功利的,其社会观是片面的。造成这些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3)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这本思修课的教学是以运用能力为基础的,即教学是实践性的。一些大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不牢固,学习能力不强,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中容易放松自己,具体表现为组织纪律性差,没有时间观念,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对学习和集体生活缺乏热情,对自我关注过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过大。(4)一些大学生探究能力低,缺乏理论创新。教师往往忽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对思修课的掌握不够深入透彻,只能停留在表面。

(一)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大学生兴趣点

(1)把教材内容规划设计为不同的教学模块,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生动性、理论现实性和思想导向性,教师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2)选择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教材。十九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战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將这些内容贯穿课程,并适时地加以补充,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丰富、生动、鲜活。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

(1)专题式教学法。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有利于把理论讲深、讲透。在开展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题内容之间的衔接,保持教材的知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根据教学设计和内容,找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独自完成,借此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考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避免教师一课讲到底,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三)搭建实践活动平台,促使知行统一

(1)依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要善于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形式,及时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车间和班组,密切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帮助引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注重身边榜样,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学生们通过近距离与模范接触,感受到了“大国工匠”的精神。除了在全校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经常以案例形式,向青年学生讲述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榜样,谈体会,让学生珍惜当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立志做一个有为的人。

(四)充分借助校园内外部资源

(1)内容要贴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教师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出现在身边的人物,来说明和印证所讲的内容,缩短与学生的认知距离,增强亲和力。让学生熟悉家乡、了解家乡,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2)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广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时候,教师必须考虑到形式与内容、使用与效果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恰到好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添加音频、图像等资料,使之真正发挥作用。

为了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从大学生的思想诉求以及行为困境为出发点,不断扭转教学被动局面;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其学习兴趣、思考深度;重视思政教育教学组织、团队等,为大学生发展提供更加优化的条件。

(南阳理工学院 李春燕)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教师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