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是以中国

2022-05-16 20:30艺美
人民画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长信宫灯中华文明

艺美

走过五千年文明历程,中国何以成为今天的中国?正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何以中国”展览,或可帮助观众管中窥豹。

在故宫博物院东侧的文华殿,“何以中国”作为故宫开年首场大展,展出130多件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的文物,涵盖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等各种门类,包含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声名远播的国宝重器,以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文明何以不朽。展览跨越壬寅年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至5月初闭幕。

此次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在故宫博物院东侧文华殿的“何以中国”展览。展览跨越壬寅年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至5月初闭幕。

第一单元“源”从中国地理分析开篇,阐释中华文明生产力动因,以中国独特的物质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由此奠基。

西汉的长信宫灯无疑是此单元最受关注的展品之一。长信宫灯造型轻巧华丽,一位跪地执灯的宫女,左手执灯盘,灯盘中心有灯芯,右臂高高举起,垂下的袖管成为灯罩;设计巧妙环保,宫女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烟道,当灯烛点燃时,烟灰顺着袖管徐徐进入中空的身体,从而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创意来源就是这盏2000多年前的长信宫灯,是借“长信”之义,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人们参观展览前厅中心位置摆放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国家一级文物何尊。

展前厅中心位置摆放的一级文物—何尊,是此次展览的主角之一。何尊是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一件祭祀先祖的青铜礼器。器身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均以可沟通天地的动物纹为主题。何尊腹底12行122字铭文中蕴藏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何尊是已知西周初年第一件有記年铭文的铜器,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洛邑的史实,与《尚书》中《洛诰》《召诰》等历史文献完全吻合,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已知“中”“国”二字作为一个词组也最早见于这篇铭文中的“宅兹中国”。

第二单元“流”,阐释了中华文明通过域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域外文明的辉映互鉴、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互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由来已久。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吸纳各文明优秀成果,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创新的契机与动力。

展厅里的波斯孔雀蓝釉陶瓶,造型就像一颗竖立的橄榄,表面施有蓝绿釉色,业界称之为“孔雀蓝釉”。经考证,这种造型、釉色、纹路相结合的陶器是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从古代波斯地区传来的代表性器物。小小陶瓶,成为海上丝路、东西交融的文化使者。

战国至汉代古滇国的牛虎铜案用青铜铸造,应是受中原青铜技术影响,又融入当地艺术风格。铜案以大瘤牛的脊背为案面,后有老虎攀噬,下有小牛新生,自然界的弱肉强食、生生不息得以体现。古滇族器物的自然主义装饰,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器物上更为风格化,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单元“汇”,阐释中华文明由人民创造,也由人民共享。而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所发展出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制作于乾隆六十二年(1797年)的金瓯永固杯是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其工序之繁、艺技之精、动用人工之广,在中国造宝历史上名列前茅。也正因为此,它堪称清代镇国之宝。金瓯永固杯以黄金铸就,龙耳、象足,杯身錾刻缠枝花卉图案并镶嵌红、蓝宝石及珍珠等。其寓意疆土坚固与基业长青,恰似无论怎样沧桑变幻,中华文明永葆蓬勃生机。

“作为一次展现中华文明的展览,我们在指导策展和大纲撰写的过程中,紧紧聚焦‘何以中国’的主题,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金瑞国说。

这场故宫大展,也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展演季》的文物特展。《国家宝藏·展演季》从节目前三季国宝的前世今生中汲取灵感,用舞剧、音乐剧、歌曲演唱、器乐演奏等多元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国宝故事。而这次展出的文物由各地博物馆精心选取推荐,其中有多件文物是曾在《国家宝藏》往期节目中推介过的“文物明星”。

猜你喜欢
长信宫灯中华文明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长信宫灯
元宵节话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纸制宫灯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