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光治疗的三联序贯护理在新生儿黄疸康复中的应用

2022-05-16 07:57章钰莹邹予琴魏斯纯
全科护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蓝光

章钰莹,邹予琴,魏斯纯

新生儿黄疸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血清胆红素的上升[1],新生儿常有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黄染临床表现,治疗失当或不及时皆可能使之处于胆红素脑病高风险状态,易于引发神经系统受损、生长发育阻滞等严重不良后果[2]。蓝光照射指以光疗方式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的安全治疗策略,但单独应用该策略疗效有限[3]。抚触疗法、穴位按摩疗法皆具备促机体血清胆红素排出之效[4]。本研究将基于蓝光治疗的三联序贯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9月就治于我院的新生儿黄疸病例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新生儿黄疸,分娩期未受产伤、感染,无窒息,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蓝光耐受性差/过敏、严重感染、肝炎、胆管阻塞,临床资料不全,家长拒绝参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日龄(4.55±0.48) d,男24例,女21例。观察组日龄(4.68±0.42) d,男25例,女20例。两组新生儿黄疸病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均行蓝光治疗:以黑色眼罩将护理对象双眼加以遮盖,以尿布遮挡肛门、会阴等隐私部位,以双面蓝光治疗行间断照射,每日照射2次,单次为时6 h,两次蓝光照射间隔6 h,连续照射5 d。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予以新生儿合理喂养,加强保暖,保持房间适宜温度;蓝光照射期间做好环境管理,减少光线刺激与声音刺激;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接受基于蓝光治疗的三联序贯护理干预。①每次蓝光治疗前将新生儿黄疸护理对象放入暖箱,首先于俯卧位下以双手指腹部对患儿背臀部施以抚触,尔后于两侧卧位下对腋下及四肢施以抚触,最后于仰卧位下对胸腹部及头面部施以抚触,以旋转、自下及上、自上及下3种手法施行抚触。每日抚触2次,单次抚触时长为10 min,连续抚触5 d。②于穴位按摩完成后启动蓝光治疗,治疗方式同对照组。③于完成蓝光治疗后进入穴位按摩流程,取穴新生儿黄疸护理对象的中脘与天枢、内廷与隐白、胆俞与胃俞、脾俞与肝俞、阳陵泉与足三里、合谷与内关等,以鱼际揉法与指腹揉法施行有效按摩,每日2次,每次时长为20 min,单穴位按摩次数为18次,连续按摩5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黄疸指数及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以经皮胆红素仪器测定黄疸指数;早晨采集3 mL足跟血,行3 000 r/min离心处理15 min,提取血清,置于-20 ℃冷冻环境下冻存,待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②记录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③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哭闹持续、擦伤、抓伤、暂停照射。

2 结果

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单位:h

表3 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多源于患儿胆红素排泄能力的缺陷、胆汁的排泄障碍等,前者不加治疗也可实现自行消退,后者则需及时对症处置以防症状加重而损及中枢神经系统、遗留永久后遗症状、阻滞成长发育进程[5-6]。蓝光照射疗法具备促胆红素分解之效,分解后产物经由患儿尿液及胆汁等自体内外排,不会损及患儿大脑发育,安全有效性已获得多方实证[7-8],但单纯对新生儿黄疸病例施以蓝光疗法效果欠佳,容易因新生儿哭闹等暂停照射,甚至导致抓伤与擦伤,进一步造成治疗暂停,影响治疗持续性及治疗效果,不利于黄疸消退,还需采取其他护理干预[9-10]。

新生儿抚触具备减弱应激反应、提升舒适度、促成睡眠正常节律、减少新生儿哭闹现象等诸多积极性[11],胎儿在母体内时自然处于周围羊水的抚触之下,分娩时也可自骨产道、软产道接受一定的抚触,但娩出后则失去了上述特定抚触环境,新生儿处于安全感匮乏状态,易于频繁、长时哭闹,导致治疗暂停,影响治疗效果[12-13]。本研究于新生儿黄疸护理对象接受蓝光治疗之前先行新生儿抚触干预,俯卧位抚触时新生儿处于腹部、四肢部紧密贴附于暖箱床面的状态,仿如犹在母亲怀抱中,带给患儿较高安全感,头偏向一侧并行臀部抬高,有助于患儿肠道内气体的外排,可实现促消化吸收、促排便之效,缓解新生儿黄疸病例的腹胀感受,增进生理舒适度,每次抚触皆按需更换3次体位,确保新生儿黄疸护理对象全身各处皆得以有效抚触,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带给新生儿黄疸护理对象母亲般爱抚感受[14-15]。上述种种,皆有利于发挥良好的心身安抚效应,使新生儿黄疸病例得以于内心安宁、躯体舒适状态下接受蓝光治疗,避免持续哭闹造成抓伤及擦伤,保持蓝光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保障治疗效果,促进黄疸消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李英兰等[16]研究结果一致。中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的病机在于患儿胆汁的外溢、肝失疏泄以及脾胃失运等,故应以经络疏通、阴阳平衡等手段施治。本研究于蓝光治疗结束后对新生儿黄疸护理对象施以中医手法穴位按摩护理,所取的足三里与合谷、中脘与内关等诸穴,可促进胎粪之排出、增进胃肠道之蠕动,增加新生儿黄疸护理对象体内胆红素自胎粪渠道的排出量[17-18]。阳陵泉与胆俞、肝俞与脾俞诸穴位,具备可靠的利胆疏肝之效,可实现较好的胆汁排泄功能改善之效[19];而蓝光治疗前全身抚触疗法可借助于对新生儿黄疸护理对象皮肤触觉及敏感度的提升而实现迷走神经兴奋性改善之效[20],既可规避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风险,也可增进新生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量,正向作用于胃肠消化功能,缩短新生儿的胎便滞留时间、胆红素排出时间。由此可见,基于蓝光治疗的三联序贯护理设计了合理的蓝光治疗增效流程,首先以抚触疗法成功维持蓝光照射持续进行,确保蓝光治疗发挥其促胆红素分解的积极效应,最后以穴位按摩法促胎粪排出、促胆汁排泄,再加上前期全身抚触法所产生的促胎便排出效应,实现对已分解胆红素的外排,使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分解量与外排量均得以增长,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蓝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