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特应性皮炎患儿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5-16 07:57杨正倩周晓楠高迎霞
全科护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患儿

杨正倩,周晓楠,高迎霞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主要临床症状为瘙痒,伴有红斑、丘疹、渗出等,为儿童高发性皮肤疾病,我国学龄前儿童的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已高达12.94%[2]。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精神应激、气源性或食源性过敏源、感染等。大多数患儿伴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慢性疾病,极易复发或迁延,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3]。《中国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2020版)》指出对特应性皮炎病人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但治疗特应性皮炎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往往导致治疗效果欠佳[4]。近年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FCC)模式和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逐渐应用于临床[5-6],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考虑到患儿对家庭的依赖与信任,本研究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分析其对特应性皮炎患儿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个月至12岁,平均(5.65±1.88)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2岁;②均符合Williams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7],临床诊断为特应性皮炎;③患儿及家长沟通无障碍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患有可能影响特应性皮炎评估或治疗的其他疾病;②不愿参加此研究;③临床资料不全。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岁3例,2~12岁37例,平均(5.35±1.68)岁;病程(1.25±0.35)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岁2例,2~12岁38例,平均(5.95±1.37)岁;病程(1.36±0.42)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儿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特应性皮炎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合理饮食,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口服药及外用药,与患儿家长保持沟通,要求其配合相关护理工作。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①成立FCC健康教育研究小组。包括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所有医护成员均经过特应性皮炎专业知识培训,具备及时给患儿家庭答疑解惑、正确进行疾病评估的能力。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②制定特应性皮炎患儿评估表。内容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病程、过敏史、家族史、家庭居住环境、个人卫生习惯、有无饲养宠物等。③实施健康教育。采用“医护—家属—患儿”为一体的闭环式健康教育,突出家庭在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中的中心地位。首先构建家庭式病区环境,消除患儿陌生感和紧张情绪。然后由主治医生向患儿家庭讲解特应性皮炎相关知识以及FCC模式下健康教育的价值及优势;主管护师根据评估表对入组患儿家庭情况进行评估。其次由护师制作健康教育视频,在病区内每日滚动播放,供患儿家庭观看学习;向患儿家庭发放特应性皮炎皮肤护理指南、饮食宣教卡、家居环境指导手册,同时要求患儿家长给予患儿情感支持,让患儿感受到家庭的关怀,使患儿能够配合治疗;给即将出院的特应性皮炎患儿发放用药日志,帮助患儿家庭建立生活日记,指导患儿家庭学会简单观察病情,记录每日用药情况。最后,研究小组定期召开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专题会议,吸收患儿家庭反馈意见,分析、总结前期健康教育效果并制定改进措施。④定期随访。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了解患儿恢复情况;出院后6个月复查,进行相关测评。

1.3 观察指标

1.3.1 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8]主要用于评价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主要依据为皮疹面积、皮肤损伤程度以及瘙痒和睡眠丧失程度[9]。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评价最高分为103分[10]。

1.3.2 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CDLQI)[11]主要用于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由于CDLQI问卷主要适用于3~16岁皮肤病患儿[12],所选取病例中<2岁的病例只有5例(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样本量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对其余病例适用CDLQI问卷,评分范围0~3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13]。

1.3.3 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表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进行调查,包括10个方面内容,每项内容设3个选项,其中非常满意计5分,满意计3分,一般计1分,最高分为50分,≥45分为非常满意,30~44分为满意,<30分为一般。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3.4 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14-15]如下。治愈:病人瘙痒、皮损症状完全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或迁延。效果明显:患儿临床症状好转程度在60%~99%,6个月内无复发或复发后较快恢复。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好转程度在30%~59%。④无效:患儿症状好转程度<30%或者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效果明显+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CORAD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DLQI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使患儿家庭对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护理和治疗方法等具有相对完整的认识,通过“医护—家属—患儿”的闭环,保持密切的循环交流,帮助患儿家庭对特应性皮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初步的处理,从而缓解或消除症状[16-17]、减少和预防复发以及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干预后SCORA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特应性皮炎治疗效果。

3.2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特应性皮炎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患儿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皮肤护理[18],这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干扰了患儿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患儿极易产生负面情绪;此外,该疾病还会影响患儿的睡眠、饮食以及生长发育等[19-20],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将患儿家属当作合作者,让家属参与护理全过程,提高了家庭人员对疾病的监控意识,同时能够让患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消除患儿的恐惧感与孤独感[21]。通过家属的参与使患儿保持稳定的情绪,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22],便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促使疗效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C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和提高家长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管理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患儿
斑秃合并特应性皮炎免疫学特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