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背景下的中国新校园成人礼模式研究

2022-05-17 07:48王朝晖叶萌陆怡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成人礼仪式校园

王朝晖,叶萌,陆怡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持续升温,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方针)。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国家成人礼和汉服文化的建议一经提出,迅速在微博获得数十万网友支持。

现代成人礼普遍以学校为依托,有自己的特点,发挥着其他教育活动不具有的功能,为现代教育体系提供重要借鉴和新生长点。践行“两创”方针,研究中国新校园成人礼模式,有助于营造社会认可、家长支持、青少年积极参与的氛围,这也是传统礼仪文化实现现代转型的反映,满足时代需求。

1 成人礼的发展现状分析

成人礼在中国古代叫“冠礼”或“笄礼”,是个体从原生家庭走入社会,并被社会接纳和承认的一个重要标志[1],中华成人礼是日本、韩国成人礼的起源,但时至今日,日、韩、英、美等国的成人礼已凭借本国优秀文化举世瞩目,而中国成人礼的影响力却大不如前。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青少年的仪式教育,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探索校园成人礼新模式尤为关键。

1.1 国外成人礼现状

受文化差异影响,不同国家的成人礼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及特点。在亚洲,日本和韩国深受中国古代周礼的影响,成人礼以象征型为代表,而以英、美为典型的欧洲成人礼则更注重实践。

1.1.1 象征型成人礼:以日韩为代表

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冠礼”,但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日本当代成人礼都已颇具特色,得到高度重视,成人日为国家法定假日,且凡满20 岁的男女青年都会在一月第二周的周一,身穿和服统一参加成人礼仪式。仪式上,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发表讲话,青年们进行宣誓,气氛严肃热烈[2]。与日本相似,韩国选定成年日的时间后,由工作单位和学校举办成人仪式。韩国成人礼非常隆重庄严,具有极强的文化色彩和示范意义[3],程序包括加缁布冠、加皮弁和加爵弁。

1.1.2 实践型成人礼:以英美为代表

英国的成人礼模式是基于实践的,孩子们在16岁成人时进行一次欧洲大陆旅行,其中的测试项目用来考验他们是否会在快乐中迷失自我,是否勇敢坚毅,这是自中世纪以来就被继承的传统。此外,英国的成人礼协会通过实际场景测试青少年的生存技能和性格。美国的高中升学晚会是成年的象征,每年4月下旬在教堂举行,学生们身着正装,由最受欢迎的师生代表发表演讲,环节温馨。参加过成人礼的学生将获得学校的领导权,承担相应的成人责任,美国的成人礼是学校的核心文化活动。

1.2 国内成人礼现状

中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成人年龄为18 岁,成人仪式通常于高三或大一时举行。当前的成人礼包含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基因,主要分为5 种基本模式。

1.2.1 共青团模式

以共青团为主导的成人礼,规模通常较大,多围绕党和政府为核心对青少年展开教育,该模式明确了活动主旨、主体、过程等,对现实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随着教育理念和学生需求的发展,其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1.2.2 文庙模式

主要以《周礼》为基础的文庙模式,是依据“冠笄之礼”而形成。它具有历史感和文化认同感,但其包含的等级观念、封建思想等与当今校园文化的民主、平等教育理念相悖,一味照搬易造成与时代脱节。

1.2.3 家庭模式

这种模式的成人礼可归结为较大规模的生日庆典,其传播范围小且仅局限于家庭内部,没有考虑到成人礼教育意义的全面性,着重凸显感恩与回报主题,不仅会削弱仪式本身的教育目的,而且易扭曲其格调。

1.2.4 电视媒体模式

电视成人礼是“成人礼在媒介文化逻辑中的复归与再建构”,被称为“被发明的新传统”[4]。该模式创造性地融合时尚元素,提升传统仪式的新鲜感,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但其难以复制,本质还是通过成人仪式做节目。

1.2.5 学校模式

校园成人礼是当前主流模式,由于其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多数情况下必须从学校层面落实。而实际上,有的学校注重仪式的表演性,将校园成人礼办成了歌舞晚会或演讲比赛;有的学校在服装和纪念物上融入传统元素展示民族符号;另一些则趋向规模扩大化,甚至集中多所学校联合开展。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简单空洞,欠缺情感温度,难以吸引学生,很难实现仪式教育初衷。

校园成人礼如何在当代焕发新活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两创”方针是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路径,它的提出为现代校园成人礼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以传统成人礼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东西方可参考的经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两创”背景下的校园新成人礼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2 中国校园成人礼目前存在问题的问卷分析

为深入挖掘成人礼问题,进一步研究校园成人礼“两创”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笔者设计了有关校园成人礼现状及改革建议的问卷,选取部分大学生及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旨在为构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中国校园新成人礼模式提供参考[5]。

统计结果显示(见图1),138 位被调查对象中,仅有21.02%的学生对成人礼的流程、内容等较为了解,25.36%的学生表示只知道成人礼古时候存在,样本中成人礼的参与率尚未过半。对比鲜明的是,学生们对校园成人礼现实意义的认可度均较高,81.16%的学生赞同其提升年轻人的社会意识和主人翁意识;73.91%的学生认为其有助于增强年轻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对成人礼教育现状满意度的统计中,52.17%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33.33%的学生对其态度一般,说明改革成人礼教育形式,提升其满意度已迫在眉睫。此外,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更倾向于学校主办的成人礼,而选择共青团主导及家庭、文庙古典、电视媒体形式的成人礼比例均不足10.00%。

针对目前校园成人礼存在的问题,65.22%的学生感受不到主体参与性,认为成人礼流于形式、功利性强的学生占60.87%,此外,超过40.00%的学生将问题归因于丢失了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仪式感、规范性,认为校园成人礼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被调查对象超过四分之一。基于前期的文献分析结合调查结果,目前校园成人礼主要存在以下4 点问题。

2.1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足

历史虽无可复制,但精华可以汲取。近年来,文化复兴的热潮促使学校或多或少地加入了民族文化元素,但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民族文化符号特征缺失现象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形式上的“传统回归”并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调查中,68.11%的学生支持在校园成人礼中适度融入传统礼仪,且有近半数同学认为汉服最符合成人礼礼制。校园成人礼因何要融合民族历史文化元素,当代青少年要从成人礼传统文化中继承什么,摒弃什么,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让其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2.2 整体的规范性有待提升

纵观各地,成人礼形式不一、主题自由等情况突出,规范性、专业性均有待提升。许多学生表示并未理解宣誓环节所朗诵的《大学》《少年中国说》等文言文誓词。很多学校只是简单地以成人帽代替了传统仪式感强的“加冠”和“加笄”。这直接造成大部分受礼学生无法从中意识到成人仪式的德育价值。此外,有些学校把成人礼简单定义为歌舞晚会、演讲比赛;有的学校把成人礼完全定义为爱国教育的途径,带领学生在烈士陵园进行成人礼,狭隘了“成人”的丰富内涵。

2.3 形式化、功利化问题严峻

许多学校的成人礼形式化、口号化,甚至办成了大型宣誓仪式(见图2),59.42%的被调查学生在自己的成人礼中充当着纯粹的观众。同时,参加成人礼的学生在仪式中并无充分的心理、文化和知识准备,直接导致成人礼教育活动走向形式化、娱乐化和泡沫化。65.22%的被调查对象在成人礼活动中感受不到主体参与性,另外,将成人礼办成“高考誓师大会”的学校也不在少数,47.83%的被调查学生曾参加或了解到的校园成人礼活动举办的目的是高考宣誓,鼓舞士气,过度与高考结合掩埋了成人礼本来的教育目的,造成其教育目的异化和功利化。

图2 校园成人礼举办目的的调查结果

2.4 创造性、创新性欠缺

当今时代背景使得处于人生转折期的青少年面临更加严峻的身份转换危机,成人礼教育不可或缺,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古代或现有成人礼模式都无法完全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实际调查中28.26%的学生反映现有校园成人礼创造性、创新性不足,未能较好满足社会需求。时代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成人礼与时俱进,“两创”背景下的中国校园成人礼新模式既有助于新成人们增强成年意识,产生文化认同感,又是传统礼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集中体现。

3 中国校园成人礼的“两创”发展构想

对于校园成人礼未来的发展方向,69.57%的被调查对象支持丰富成人礼内容与形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校园成人礼;68.12%的学生则希望打造学生主体参与感强的成人礼环节;相当比重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校园成人礼未来要更注重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加强面向家长和学生的知识宣传,丰富相关课程。学生对校园成人礼新模式的期待更迫切地集中于主体参与性的增强、与传统的适度融合、整体创造创新性的变化等方面。综合以往学者对成人礼的研究成果,校园成人礼新模式应重点在4 个方面展开,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两创”方案的构想。

3.1 全面传承与发扬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成人礼新模式需在继承汉族传统礼仪精髓的基础上,顺应素质教育潮流,激励青年人成长。“冠礼”“笄礼”中浓郁的封建色彩和过于烦琐的流程,可剔除,改革为向父母、师长、国家进行的“三拜”礼节。对比日本和服、韩国韩服在本国重大节日时作为国服出现而大放异彩,中国也应注重在民族服饰上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受“朱、道、墨、法”等诸子百家哲学思想影响的汉服在社会掀起的追捧热潮为汉服成人礼创造了良好契机。

3.2 凸显学生的参与度以实现主体性教育功能

归根到底,成人礼是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仪式,是为了让青少年树立责任意识,融入成年身份。在任一个流程,学生都是根本,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功能的核心。而实际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却在其中充当着纯粹的观众,这无疑是当前校园成人礼无法令多数人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让学生实现其在成人礼中的主体性至关重要,应适当归还学生的主体权利,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其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

3.3 促进传统礼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民众的需求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社会早已脱离落后、封建,现代成人礼也应体现出需求与供给的适配性。“两创”方针为校园成人礼焕发新活力指明方向,要客观科学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创新传统的典范。信息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技术的先进化,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都是现代校园成人礼在“两创”发展路径上应考虑的方向。

3.4 规范校园成人礼的誓词及仪式流程

要重新赢回中国校园成人礼的影响地位,实现与其价值相适切的时代使命和时代责任,就要注重其整体规范性。可借鉴日韩两国,从国家层面规定成人礼的法定日期,将校园成人礼打造成一年一度举国欢庆的节日,提升其社会关注度,并对成人礼活动进行规范。例如,制定规范化的誓词、相对固定的仪式服装、流程安排等并在全国推广,加强宣传力度[6]。

3.5 校园成人礼“两创”方案的构想

(1)开幕式:受礼者穿汉服入场,师长代表致辞。

(2)汉服成人仪式。

①开礼:正宾致辞,音乐起。

②冠者笄者就位并向宾客行礼。

③加冠加笄:在祝辞声中,父母为冠者笄者梳头进行加冠加笄。

④一拜:朝向父母,感念养育之恩。

⑤二拜:面向师长,感谢培养之恩。

⑥三拜:面朝国旗,以示爱国之心。

⑦聆训:冠者笄者聆听父母教诲。

⑧冠者笄者揖谢:面向全场参礼者行揖礼表示感谢。

⑨礼成。

(3)家长代表致辞。

(4)为父母奉茶,与父母交换写给对方的书信。

(5)学生代表致辞,优秀学长学姐分享成功经验(可采用直播等方式)。

(6)写一封信/录制视频,给10年后的自己。

(7)面朝国旗进行成人宣誓,过成人门后向受礼者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除以上流程外,仪式前应在教学上融入成人礼相关知识,为正式仪式做好铺垫。仪式后,继续强化教育效果。环节(4)(5)(6)可结合该校特色灵活展开,不同于大学,中学成人礼可适度结合高考激励。校园成人礼新模式的7 个环节既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又借鉴了国外成人礼的长处,利用互联网跟随时代脚步,体现感恩、责任、爱国主题,提升家长的参与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需求,将“两创”方针践行在中国校园成人礼新模式中,可解决目前存在的弊端。

4 结语

成人礼随时代发展而历久弥新,其开展和研究不仅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意义重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承延续永久魅力的集中体现。面对诸如传统继承、规范性、学生主体性不足等问题,该文在“两创”方针的背景下,给出了中国校园成人礼新模式的参考建议,期望其以传统兼具现代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需求,赢得应有的影响力,实现根本价值。

猜你喜欢
成人礼仪式校园
成人礼感想
特别的成人礼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成人礼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Talking strategies
千奇百怪的“成人礼”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