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人间暮春 雨落情长

2022-05-18 07:22
餐饮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仓颉沼虾主料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一过,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天即将到来。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此时节,杨花飞舞,柳絮飘扬,牡丹吐蕊,百谷茁壮成长,一派大好春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群芳谱》写道:“谷雨,谷得雨而生”。此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秧苗初插的好时节。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就是说浮萍开始出现,布谷鸟羽毛逐渐丰满,戴胜鸟也落在了桑树上面。这些物候提醒着人们气候的变化以及农桑时令的到来。

谷雨有禁蝎咒符、杀五毒、喝谷雨茶、赏牡丹、走谷雨、食香椿、祭海节、祭仓颉等诸多习俗,何尝不是在提醒人们,珍惜和拥抱这盈盈春光,以素雅、淡泊、清欢之心,沐一场人间春色,听一曲雨落情长,迎接盛夏的到来。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谷雨祭祀仓颉,历经数千年而约定成俗。在陕西白水史官乡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气温开始升高,此时应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注意顾护脾胃、祛除湿气、调养肝气、预防过敏。在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应考虑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宜选择凉而清淡的食物,谷物、鱼肉、碱性的时令蔬果和豆制品都是此时节的首选。

扬州咸鹅笃双笋

主料:扬州风干咸鹅200克

辅料:鲜春笋、鲜莴笋各200克

调料:熟豆油20克,猪油5克,盐5克,味精2克,白糖5克,胡椒粉2克,鸡汁5克,花雕酒30克,浓汤800克,葱、姜各5克。

制作步骤

1.将扬州风干咸鹅清洗干净,加入花雕酒、葱、姜入蒸箱蒸制15分钟,取出剔骨,改刀成块备用;

2.将春笋和莴笋改刀焯水,加入浓汤煨煮;

3.锅里下入熟豆油、猪油,加入调料炒出香味,加入咸鹅微煎,即可冲入适量浓汤,加入双笋,调味收汁即可。

特点:谷雨前后这一段时间吃莴笋,对人们降低血压、血糖、血脂和提高食欲有很大帮助。

雪菜贝柱蚕豆米

主料:贝柱100克,蚕豆米200克。

辅料:雪菜20克,笋丝20克。

调料:盐5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白糖5克,葱油5克。

制作步骤

1.将贝柱清洗干净腮部,焯水备用;

2.蚕豆米加入盐、味精焯水后,迅速过冷水;

3.起锅放入油加热,放入雪菜、春笋丝小火炒香,放入贝柱、蚕豆米,再加入调料翻炒片刻,装盘即可。

特点:中國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三鲜”的习惯,青蚕豆就是其中之一。春末夏初,抓紧时机吃些低热量青蚕豆,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营养,且尚能益气健脾,利湿消肿,养肝明目,补肾强筋。民间还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足以说明青蚕豆的养生功效。

绍兴老酒醉沼虾

主料:沼虾350克

辅料:美人椒10克,蒜片5克,鲜花椒3克。

调料:盐3克,味精2克,白糖3克,胡椒粉2克,生抽5克,辣鲜露2克,美极鲜2克。

制作步骤

1.将沼虾洗干净焯水备用;

2.取一碗,将调料依次放入混合搅拌均匀,放入沼虾中泡制8小时;

3.装盘点缀即可。

特点:春天正是吃虾的好时节。虾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

蒲城桂花贝贝瓜

主料:贝贝瓜1个

辅料:百合100克

调料:奶油50克,白糖5克,蜂蜜5克,红桂花5克,鱼胶粉10克。

制作步骤

1.贝贝瓜清洗干净,削皮去瓤蒸熟,过筛成泥备用;

2.将准备好的奶油、白糖、蜂蜜、鱼胶粉与贝贝瓜泥混合拌匀,放入模具中,再放入冰箱中定型;

3.将定型的贝贝瓜装入盘子,放入百合,淋入红桂花酱,点缀即可。

特点:南瓜的口感香甜软糯,营养丰富,富含多糖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果胶、维生素C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从而促进骨骼的成长发育;维生素C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常吃南瓜还有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消化的作用。

猜你喜欢
仓颉沼虾主料
仓颉造字的传说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软炸和酥炸的小窍门
卫嘴子说津菜:煎烹大虾
“茜草+温棚”高要罗氏沼虾养殖新模式 中国罗氏沼虾之乡养殖面积3.6万亩
花样乳蛋蛋饼
汉字始祖圣地
——仓颉陵
烹调“炒”法知多少